第44章
作者:函之    更新:2021-11-25 13:38
  几年之后,被一儒贾花大价强行开苞破瓜,从此沦落风尘。
  牡丹姓玉,乃漓江一渔家之女。母亲早逝,父亲是一个酒鬼,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好不容易熬到十二岁。那一年春天,来了一伙江湖卖艺的,他老子便把她将卖给了杂耍班子,从此江湖风雨,一路漂泊。三年后,班子突遇兵火,一蹶不振,从此四分五裂,渐渐各奔东西。玉牡丹辗转反侧,为奴为婢,几易人家,后来被一个老妈子看见其生得乖巧伶俐,讨人喜欢,遂拿钱赎进了烟花庄。
  到了如今,她们凤飞高枝,也不枉了当初所受的一番苦楚。
  到了晚上,先生备了宵夜。亭上,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一边下着棋,一边说着话,一边喂着栏下的金鱼儿,天上,明月朗朗,星光渺渺;地上,花香浓浓,虫声唧唧。面对这样美丽的夜晚,那个傻大姐,却已经缩在椅子上睡着了。
  这个傻大姐,说是先生的侄女,其实是他的亲生骨肉,因为有点儿傻,怕说出去丢脸,所以对外称是别家的人,到了这个年龄,先生也不让她嫁出去,怕受别人的欺负,于是就在书馆里做做帮手,当当丫头,也算拿雇人省下的花费供了她那一张嘴。
  那时候,我忽然想到,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没有情与恨,那就是疯子和傻子,他饿了吃,困了睡,才不管你人吃人,鬼打鬼。
  那个姨娘呢,是先生的远房亲戚,乡下来的。这个女人,有着乡下女人所有的德行—勤劳、善良、纯朴、胆小……根本就不知道多少风月中事,所以只知道尽心尽力的帮着先生,把什么事都做得仔仔细细、有头有尾的。
  第三天,便是端午节。
  天刚放亮,秋荷已经备好了礼盒:枇杷、粽子、鲜藕和火腿。由姨娘领着,一起去拜见大姐海棠。
  走到了,一样的别院,楼上一匾,上书—海棠。
  未进门,已闻隐隐琴声中,歌声悦耳,绕梁不去。唱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单单听这流云惊鸿的歌声,不用说,这个姐姐,一定是个厉害的角儿。
  姨娘叫了门,稍顷,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开了门,探出头来。姨娘说:“香雪儿,这位是百合姑娘,专程来拜见海棠姑娘的。”这个丫头,瞅了我一眼,也不多言,前头带路,引了我们进去。
  行不多时,远远的便见一阁,名唤—清心。微风中,那一缕缕炉香,淡而悠长,沁人心脾,令人一下子仿佛有超然脱俗之感。
  香雪儿上前去,附在海棠耳边说了几句话,歌声嘎然而止,琴声余音不绝。
  海棠站起身来,好一个可人儿,一身翠绿衣衫,淡淡优雅,黑发螺髻,金钗斜插,坠儿自摇,眉如新月弯,又有柳叶柔,一双杏眼,犹如一汪秋水,晶莹之中还带着几分清郁和幽凉。那小巧的鼻子,轻颤鼻翼,和风飘芙,更有那胭脂红唇,冰雪玉齿,总在无意中半开半启,好似流光滟潋;那一双抚琴的小手,如烟云飘摇,弱不经风。石榴群下,一双绣花缎履,轻裹三寸金莲。
  海棠没有移步,打量了我一下,不紧不慢、不冷不热地说:“坐吧。”两人坐下来,二目相对,一时哑然。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得先破了这冷场,开了口,笑道:“姐姐一曲清音,犹如高山流水,高天流云。令妹妹我大开了眼界。”
  海棠吁了口气,眼望阁外,淡淡而说:“风吹梧桐,雨打芭蕉,那才是真正的清音。与之相比,这枯燥琴声不过是蝉吟老柳,蛙鸣残荷罢了。”
  两人一时又没了话。我赶紧叫秋荷送上了礼,笑道:“区区薄礼,难表心意,望姐姐不要见笑。”
  香雪儿接了,海棠又吁了口气,落寞道:“妹妹要来便来,两袖清风,轻来轻去,何苦还粘带着这些俗礼,反累了身心。”
  我笑道:“姐姐在上,初次相见,岂可免了心意,惹人笑谈。”海棠低头,皓腕灵动,拨弄了一下琴弦,一皱眉头,说:“只要有心,一句问候足矣,何苦劳神费力,自负枷锁。”
  眼看话不投缘,姨娘前来圆了场,说:“海堂姑娘说得是,大家姐妹一场,来日方长。今儿就算认识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姑娘有空,三姐妹要常走动走动。”
  海棠移步出来,一副婀娜身材,亭亭玉立,对香雪儿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回百合妹妹一礼盒吧。”
  香雪儿飞快进去,马上出来,把礼盒交到秋荷手中。我和姨娘起身告辞,海棠也不相送,只淡淡的应了一声,看着我们离去。
  渐行渐远,那悠悠琴声,复又响起。弹的又是一曲《蝶恋花》。姨娘笑道:“这个姑娘,喜事悲事都不与人说,不是下在棋里,便是作在画里。”
  海棠回给我的礼盒里,同样装了四样东西:一把扇子,一盒水粉,一条披肩,一枝百合花。
  我和姨娘急匆匆回去,备了相同的礼盒,去拜见牡丹姐姐。
  相同的别院,不一样的楼名,大同小异的摆设。如此看来,书馆和堂子一样,也没有厚此薄彼,端了一碗平稳水。
  到了牡丹楼前,还是姨娘去叫了门。不一会儿,就传来一个声音道:“昨儿就听说来了个妹妹,就想过来拜见,可惜没功夫。今儿倒好,劳驾妹妹前来,可真是折煞姐姐了。”这话一说完,才见走出牡丹,一步一款,环佩叮当,身后跟着一个小丫头,扎着一对羊角辫,稚气未退,走路一蹦一跳的。
  我下了礼。笑着说:“您是姐姐,妹妹前来请安,那是理所应当的事,迟来拜见,还往姐姐恕罪。”
  牡丹上前来,拉着我的手说:“妹妹哪里话?你我既是姐妹,就当是一家人。能与妹妹成为一脉相连,是姐姐千年修来的缘分,万年求来的福分。”[奇`书`网`整.理提.供]
  我献了礼,笑着说:“姐姐,微微薄礼,不尽人意。还往姐姐莫嫌。”牡丹拉了我坐下,笑道:“妹妹见外了。只要你前来,一匹鸿毛,也胜过那华山泰山了。”
  面对这个姐姐的热,想着先前姐姐的冷,我的感觉,犹如初露遇朝阳,心中的那个滋味,好像有一层丝网,剪不断,理还乱,叫人不知该如何排解。
  牡丹拉我一同坐下,叫过那个小丫头说:“晓月,快为姐姐洗尘。”晓月应声进去,端出一个托盘来,摆在桌上,一壶三花酒,一盘鸳鸯饺子,一碗龙凤汤圆,一碟鱼卷,一罐虾仁,一盆酸梅莲子汤。
  单是这三花酒,已见了牡丹所下的功夫。只听她说:“妹妹请先尝尝这三花酒,姐姐采了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兰花,藏于三瓶,贮于流泉,密酿三年,方才取出,按比调匀,泥封入窖,三花相合,直到瓣瓣清香,滴滴香浓。”
  我端过酒杯,启唇轻酌,酒入口中,爽滑清新,犹如新蜜;舌尖轻卷,花瓣绕舌,犹如脆丝。这一杯小酒,牡丹却做出了大文章。如此看来,这个女人,也同样是一个逐雀的鸠,骗鸦的狐。
  能入书馆,模样儿自不消说,这个牡丹,仿佛就是画中走下的人儿,云发垂肩,无钗无簪,却含自然天成之秀美,那一张脸儿,不施朱粉,却透山水之明秀,一个身段,如柳拂春风,莲步轻移,柳絮飘香,这个女人,那一副好嗓音,一启红唇,如珠落玉盘,余音不绝,那一副好心肠,举手投足之间,乐了公公,也喜了婆婆。
  见过了两位姐姐,我知道,这小小书馆,一定会衍生出无数风流韵事。三个女人,就会三分天下,各领各的风骚。但每个婊子都知道,为谁歌,为谁舞,天下,归根结底,最后都是那些臭男人的。
  正文 手记34 魔鬼天使
  入了书馆这样的天堂,与堂子相比,却没有了原来的大锣大鼓,大歌大戏,大哭大笑……在这里,还没有相帮子,没有杂役,更没有护堂师,有的就是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和一条大门口关在铁笼里的大狼犬。
  这个书馆原来的主人,并不是先生,而是一个名叫韩三娘的。那个女人,本是一个督军的十三房姨太太,过门三年,倒也受宠,却未添半丁,谁知督军被人打了冷枪,树倒猢狲散。这个女人,便落入穷途末路,与其他姨太太相比,她的手段还差了些,更没有子祠的帮忙,最后被人算计,光溜溜一个人出了督军府。
  对于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生比死更艰难千百倍。要死,很容易,只需将牙一咬,将心一横,上吊、抹喉、吞药、跳楼……从此烟消云散,一了百了;要生,却需要一辈子的勇气,肩挑日,背扛月,忍寒忍饥,忍辱忍痛,我们来到世上走一遭,谁都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贫贱有种,富贵有根,到了最后,弱者成了地头的庄稼,被主宰者刀砍斧切,只留下空荡荡的躯壳。
  这个女人的结局,似乎还没有这么坏。因她红颜未老,后来嫁了先生,虽做小妾,倒也过的悠闲自在;最后心血来潮,动用先生的祖房,略加粉饰,造成了别具一格的书馆。
  这样的好景也不长。这个女人,在督军府就学会了抽大烟,到了书馆,更是变本加厉,最后竟然抽死在床上了。先生呢,本想把书馆盘出去,却又舍不得着红红火火的生意,干脆自己就少遛几圈马,少架几回笼,打理起这个书馆来。
  不久,先生又娶了一房小妾,听说还是个学生呢。
  这个世间,有真山真水真花草,哪里有什么真心真爱真情意?
  如今,这书馆,将会三花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