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20
  黄帝战胜了天下所有的对手,而且国家已经趋于统一,天下太平后,黄帝便决定在轩辕之丘召集万国会盟,正式确立华夏国的权威。
  黄帝命岐伯全权负责筹备会议,由天老、容成子、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大臣协助。岐伯深知此次会盟大会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财力、物力一定得搞成一个空前的盛会,以显示华夏的声威。并以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的名义向天下所有部落发出邀请。黄帝特别命令力牧带着他的书信前往蜀山国,一边邀请蜀山氏,同时一定要找到素女,并把她带回中原。
  天下诸侯云集于轩辕之丘,南方炎帝的儿子临魁、火神祝融、陈仓部落新首领、夸父国首领……黄帝的长子青阳、次子昌意都如期来赴会。会上正式公推轩辕为万邦盟主,号称天子,尊为黄帝,统管华夏国家;追赠嫘祖为万邦圣母。为庆祝这盛世太平景象,黄帝提前命乐师们重新排练《棡鼓曲》,共分为十章,有什么“雷震惊”、“猛虎骇”、“灵蘷吼”、“雕鹗争”……等等。单从这些歌曲的名目看,已经可以想见那勇武和雄壮了;又还配以“棡鼓”这种宴会宾客时候用的特制大鼓,就更是气概不凡。
  在这一片咚咚的棡鼓声里,英勇善战的战士们唱着凯歌,又应和着鼓声在殿堂上做着种种象征杀敌制胜的击搏姿态的舞蹈,这时坐在大殿中央宝座上听乐观舞的黄帝,他那踌躇满志的高兴心情,我们也还是可以想见的了。
  正在作乐庆功、皆大欢喜的时候,作为“锦上添花”的,又有那披着一张马皮的蚕神,从天空冉冉下降,手里捧了两绞丝,一绞颜色黄得象金子,一绞颜色白得象白银,前来献给黄帝。这两束丝,如同当年黄帝前去西陵国见到的嫘凤所吐的丝一样。
  这披着马皮的蚕神,原来是一个容貌佼好的姑娘,只可惜多了这一张马皮。而这马皮粘附在她的身上,又象生了根的一般,和她的身体早已经连成一片,丝毫也没有法子揭取下来。倘若她把马皮两边的边沿拉拢一点,包裹住自己的身体,那么她马上就会化为一条蚕,一条有着马样的头的蚕。甚至她如果愿意的话,她就可以马上从嘴里吐出细长的发出闪光的丝来——就象当年的嫘凤一样。——在北方的荒野,在那高有百丈、并排着生长的光干无技的三株桑树的近旁,她确实是半跪着爬在另一棵树干上,不分昼夜地在那里吐丝,人们于是把这片荒野叫做欧丝之野。这美丽的姑娘,为什么竟披着马皮,化身为蚕,做了蚕神呢?原来还有一个动人心魄的民间传说故事(请参见拙作《财神·金童玉女》有关叙述)。有女为救父亲以身相许,当她的马把父亲救回后,其父爽约而射杀了马,后马皮裹女飞上了桑树,化为蚕,这就是身披马皮的蚕女的来由。
  嫘祖在世时,就一心想与黄帝一起完成统一天下之大业,可惜她先于黄帝而去了,她的心愿至死也没能实现,如今黄帝战胜了蚩尤,天下已经渐归统一了,所以,如今的彩凤便向王母求情,派蚕神向黄帝献丝。这样,蚕神得到王母的旨意,就亲自来把她吐的丝献给黄帝,庆贺他对人间所作出的贡献。黄帝见了这美丽而稀罕的物品,大大的赞赏,便命人把这丝来织成绢,又轻又软,象天上的行云,溪中的流水,比先前那宁麻织的布好到不知道那里去了。黄帝的臣子伯余就拿这丝织的绢来做成衣裳,黄帝本人也利用它来做成帝王的王冠和王服。
  蚕神献丝,这给黄帝的庆功宴会喜上添喜。
  在万帮会盟会上,黄帝见到了他的两个儿子及昌意之子高阳氏。黄帝尤其对其孙高阳氏情有独钟,应该是爱屋及乌的缘故罢——因他是素女的外侄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载有这位黄帝孙儿的丰功伟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会后,诸侯们先后都离去了,黄帝的两个儿子也来向父亲告别,黄帝却把昌意的儿子高阳氏留下来了。黄帝年老了,他对小孩子的兴趣,超过对其它东西的兴味。
  天下会盟后,百姓把黄帝当作神灵一样来崇拜。因为百姓远离黄帝,只能用他们的衣、食、注行来判别——碗中有没有能填饱肚子的食物。黄帝受到了百姓的诚心拥戴,因此,他就更能体谅百姓的疾苦。在他的统治下,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幸福。传说黄帝不仅会用铜、石造兵器,还发明了船、车、染五色衣服。加上他的亡妻嫘祖养蚕抽丝,仓颌造文字,大挠作干支,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涿鹿之战后,留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民众、炎帝族民众以及还存在的夸父国与黄帝族民众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祖先,而黄帝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神。
  第三章 刑天舞干戚
  自从万国会盟后,黄帝毕竟老年了,体力不支,便决定到昆仑行宫去作短暂的休养。并想借机拜会瑶池西王母。出行时间已经由巫师为他择定了,所以,他在离开前必须作好日常事务的安排,并在会上他首次提出将由他的孙子颛顼代理首领之职。其时,高阳氏刚好十五岁,也就是黄帝当年接任夏国首领时的年龄。
  黄帝想离开都城,并不是为了去享清福,他要静下来思考怎样惩处居然胆敢不来参加万帮会盟大会的刑天。刑天不来,就意味着他就不承认他这个万帮盟主。蚩尤反抗黄帝彻底失败以后,刑天这位巨人不仅不承认黄帝的统治,而且还要起来反抗黄帝,为炎帝复仇,立志要推翻他那宇宙最高统治者的宝座。
  这个巨人,原来的名字叫“郴夭”,由于后来被黄帝砍掉了脑袋,人们就叫他做“刑天”。“刑天”,就是“断头”的意思。
  刑天也是太阳神炎帝的臣子,他原本是南方苗民首领的儿子,后来,他到了北方投入了炎帝的怀抱。他生平酷爱音乐,当炎帝统治着华美的中原的时候,刑天还替炎帝作了一只乐曲,叫做“扶犁”,又叫“凤来”,又创作了一首诗歌,叫做“丰年”。在这些歌曲中,他热情地歌颂了当时人民所过的幸福而快乐的生活,为锦绣江山增色添彩。
  但是新崛起的黄帝却用强大的武力打败了炎帝,把炎帝逼迫到南方去了,仁爱而柔儒的炎帝只好忍气吞声,不敢再和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抗争,也不再过问政事,一心专研他的医术,为部落成员治病,解除痛苦。刑天虽然和蚩尤一样,也曾力劝炎帝举兵复仇,却没有能够改变炎帝委曲求全的态度,在无奈的情况下,刑天只得与蚩尤一起为黄帝马前是瞻。当黄帝第一次在西泰山祭祀鬼神时,他又不得不为黄帝演凑了一曲《清角》——那如此悲凉的曲子。《清角》正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从此之后世上再没有比《清角》更悲壮的曲子了。回到南方后,蚩尤在北方起兵,炎帝却不准刑天参与蚩尤对黄帝的战争。刑天自然是很愤懑的。
  当蚩尤在北方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在南方心里也曾燃烧起希望的火焰,时时想冲破炎帝的阻挠,到北方去参加这场斗争,却被居住在衡山的祝融派兵拦住了。因为他不想与祝融作无聊的争斗,所以,才退回他的领地,待机而动。
  刑天后来听说蚩尤失败,被杀身死,便再也忍耐不住,决定采取单独行动,去和黄帝见个高下。
  刑天再不想与任何人商量了,他偷偷带着他的队伍秘密地离开南方,左手握了一面盾,右手拿了一把板斧,气虎虎地一直奔向中原的轩辕之丘,径去和黄帝挑战。他一路经过黄帝设下的许多关隘,和那些守军交锋,谁也不是他的对手。他势如破竹,一直杀到黄帝的宫门下。
  黄帝与大臣们正在宫中商量军国大事,因为他马上就要去昆仑行宫,正决定派天老、风后到荆山去监造一口大铜鼎,以了了嫘祖弥留之际的心愿。这时,他听说刑天杀来,而且突破了重重的关口,一时兴起,怒不可遏,登时提了一口宝剑,要亲自出来敌斗刑天。黄帝的部将听说刑天杀来,都不由得异常吃惊,他们中谁也没有正面与刑天厮杀过,但能冲突层层关隘,说明他并非等闲之辈。但见首领要亲自出战,不免大家立即来劝阻。当然,那些肉眼凡胎的臣子们是不知道,刑天的那对斧、盾发出的韵律,会使凡夫俗子不战而自戗的。
  传说中黄帝是中央天帝,而刑天也是上天的一位大神,所以,两位在云端里剑斧交锋,你来我往,拼命厮杀,杀得乌云翻滚,竟把太阳都遮住了,致使天地一派昏暗。那些愚昧的臣民并不知就里,以为是“天狗吞日”,纷纷从圆顶屋里出来,有的手拿铜锅,有的拿着竹编簸箕,用那舀饭的勺子,洗锅用的竹涮把,敲打起来。一个人敲打,两个人敲打,这响声连成了一片,便形成了大地的巨响。在那空中的黄帝以为是他的百姓一齐来为他助阵呐喊,所以,他越斗越勇。
  刑天也绝不示弱,他那柄大板斧如同在弹奏神农琴似的,既有韵律,还符合套数。因为一人拼命,万人难敌!杀了许多时候,不分胜败。不知不觉,从天廷一直杀到凡间。一路杀去,直杀到西方常羊山的近旁。常羊(阳)山,据说是炎帝诞生的地方,也可说是炎帝的老家。所谓“常羊”,就是羊长到一定时候就会被宰杀,“常羊”即“宰羊”,仅一音之转,因此山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