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20
  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缺‘大’字)疫,其俗遂为立祠”。
  第七部英雄本色
  第一章
  当年炎帝的势力进入中原以后,这巨人族的首领,便臣服于炎帝的麾下,正式成为炎帝的属国。当炎帝向黄帝在阪泉发难时,也要夸父出兵助战,但夸父对他们兄弟间的争夺不感兴趣,而按兵不动。因为夸父当时,产生了一种奇想,要做一件看起来有些傻气但却是惊天动地的事——追日。
  这个勇敢的夸父族首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有一天,终于开始实施他的如此宏愿:去追赶太阳,和太阳赛跑,把太阳永远地留在大地上。——黄帝在阪泉打败了他的兄长炎帝,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我巨人夸父难道就不能惊天地、泣鬼神了?
  在那烈日炎炎之下的原野上,夸父果然就抬起长腿,迈开大步,风驰电掣地向着西斜的太阳追逐去,瞬息间已经跨越千里,那无边的草原,莽莽的大森林,如同明镜似的沼泽、湖泊,还有那向东流去的大河,统统被他抛在了身后。眼见他就追过了流入四川内陆海的黄河,然后,几大步便要跨上那巍峨的昆仓山了,那黄帝在昆仓的行宫眼见得就会被他踩在了脚下了。
  夸父这一虚妄的行为,早已惊动了各地的土地神,他们纷纷向上帝报告。在天宫中享清福的上帝听后,不觉一惊,立即命令诸神快快加以阻止!然后来到天门口,亲自看个究竟。
  夸父这一追,一直将太阳追到了禺谷。禺谷,就是虞渊,大诗人屈原所曾经慨叹过的“望崦嵫而勿追”的崦嵫山就在那里,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红亮的火球就在他的面前,夸父已经完全处在大的光明的包绕中了,他欢喜无尽地举起巨大的膀臂来,要想把这团光明用双手捉祝可是他已经奔跑了一天,疲倦极了,又兼太阳的炎热烤炙着他,使他心里烦躁而又口渴,他就伏下身子来,去喝黄河、渭水里面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口渴还是止不祝他又再向北方跑去,想要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做瀚海——少典氏当年所认为的“北海”,其实在雁门的北边,是鸟雀们等生儿育女和更换毛羽的地方,纵横有千里的宽广。这倒是一处好水泉,可以给追求光明的巨人解除口渴。可是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这本不是他到达不了海边,而是他的行为早已惊动了上苍,而上苍也是不能容忍他这一行为的。在他饮干了黄河支流渭水后,原本可以转过头就能饮到四川内陆海的水,可那大海竟在他身旁干涸了,这样他不得不舍近求远,所以《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饮不到瀚海的水,口渴难挡,突然,像一座山样地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这巨人的倒下而发生剧烈的震响。高山崩塌了,河流也改变了流向,天地万物都转变了颜色。那被他喝干的黄河,眨眼间被那翻起的四川内陆海水倒灌了进来,海中翻射起数丈高的水柱,然后象花朵一样的绽开。这山呼海啸的突然变故,使得那正忙着填海的精卫,也不由得一声惊叫,把那口里的石籽投进了那盛开的花心!只有那嫘祖的安息地——金鸡山,巍然的雄视着天地间的变化!
  素女刚好入静,可这玉女洞竟摇晃起来,眼前便出现了夸父倒下的巨大身影。她收摄心神后想:黄帝又少了一位强大的对手了!天下快统一了,但她却不愿再回到黄帝的身边,去作什么正妃娘娘,就在这玉女洞中了道成仙,以免那些争风吃醋的女人们的嫉恨。她站起身来,道:“鸾女,来扶我出去看看天地间的变化。”这鸾女也不年轻了,十几年前,素女便让她嫁人,可她却情愿跟师傅学道绝不嫁人。
  昌意与其妻昌仆带着儿子高阳氏(颛顼)正在内陆海边巡视,陡见这天地巨变,与他的属民们一起跪下来,向海神祈祷!
  当时正遭小人陷害被黄帝废弃的仓颉,从那低矮的牛棚跑出来,察看天象,掐指一算,不由得喃喃自语:“天下战火将再起……!”
  正如前面所述:黄帝正在北方大草原训练他的骑兵部队,他由草原美女陪着,踏着西下的夕阳,刚好朝那高大的帐篷走回去。
  “仓郎!”珠丹从里面手拿着丈夫的又黑又脏的羊皮短衣跑出来,立即给爱人披上。仓颉曾经高大的身躯已经被各种各样的重担压垮了,他再也受不起什么重负了——剩下的只有蔑视任何迫害的傲骨了!珠丹也不是年轻时代的陈仓部落的美人了,半老徐娘,早已被生活磨去了昔日的风韵。
  “爷爷,发生了什么事?”小孙子姜苴一直跟随着仓颉生活,一边向祖父求教,学习文字。
  仓颉沉思半天,好像自言自语道:“又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倒下了!”他深有感慨,真是惺惺惜惺惺!
  这时太阳正向虞渊落去,把最后几束金色的光辉涂抹在夸父的脸膛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唉——”地长叹了一声,便把手里的木杖奋力往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他临死的时候,他抛弃了手里的杖,那杖落下的地方,忽然变成了一片绿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给后来追寻光明的人们解除口渴,使他们继续向前赶路(有关后事请参见拙著《西王母传奇》)。
  夸父死了以后,他的遗迹留在人间的,南方有一座夸父山,这夸父山,有人说在现在湖南沅陵县,又叫撑架山,山的东麓,一直伸到桃源县界。山头上有三块成“品”字形的大石头,民间相传,说这就是夸父和太阳赛跑,肚子饿了,拿了个大鼎锅,在这里煮饭吃的。这种传说的依据很明显是因为炎帝还生活在南方,当夸父倒下时,也波及到了他。炎帝正在此山的药房配制一种能解蛇毒的药丸,由于一时心血来潮,大地一震动,竟掀翻了他的药锅,所以,解毒药未炼成,反而为后世留下了所谓“夸父山”的遗址。
  其实,夸父山又叫做秦山,在现在河南灵宝县的东南,和陕西的太华山相连。山的北边有一座周围好几百里宽广的树林,差不多都是桃树,遍生嘉桃,叫做桃林,也就是古代有名的桃林寨。夸父山和桃林寨相连既是这么紧密,应该说夸父的遗迹在这里更是有理由的。桃林形成后,上帝曾把他那些不中用的马遗弃到这里,让它们随意的繁殖后代。后来,周武王伐纣,天下既定,也把无用的牛马散放在这座山林里,所以这里的野牛和野马与上帝遗弃的神马杂交后,便产生出新的野马,武王原来那些马都是在疆场上身经百战的骏马的后代子孙,虽然变得野性难驯了,可是它们英武的禀赋还在。据说周穆王的时候,那个有名的御者造父,就曾经在这里得到了骅骝、绿耳、盗骊……等等好几匹宝马,他把它们献给了酷爱旅行的周穆王。周穆王就叫他驾了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周游天下,行经万里,一直到了大地的西极,见到了那个平时思慕已久的雍容华贵的王母娘娘,并为西王母祝寿。
  到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用它的金光来普照着大地的时候,以它那轻蔑的眼光,寻找着那个狂妄之徒——夸父,他到哪里去了?它当然能够发现昨天倒毙在原野上的夸父已变做了一座大山,山的北边,有一片树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就是夸父抛弃的杖变成的。——在后人的眼中,夸父逐日,这一英雄行为,比黄帝在阪泉战胜了炎帝更加的伟大!
  夸父死后,族人在一片悲痛声中,选出了新首领,不过这位新首领再也没有他的前任那种气魄了,只有做偏安一隅的小诸侯了。
  黄帝消灭了蚩尤和来参战的夸父部落的军队后,普天之下已经不再有对手了,而那刚坐上首领位置的夸父族新首领不得不亲自到轩辕之丘向黄帝献表称臣,以表其忠诚。黄帝知道这位新首领没有参与蚩尤的叛乱,所以,在宫中特意设宴招待了他,并正式封他为夸父国首领。
  第二章 蚕女献丝
  蚩尤被杀后,黄帝很快就派兵占领了九黎族的领地,因此,华夏国威大振。为了实现大统一,长治久安,歧伯协助轩辕氏黄帝策划治理天下方略,一方面,黄帝继续派兵迅速向东北的小部落扩展,使中原大地连成一片。另一方面,黄帝统一华夏后并没有坐在宫殿内享清福,而是经常乘龙车到各部落去巡察,发现图谋不轨者立即严惩不担对于其中的诸侯、酋长,轻者削职为民,重则斩首示众。至于一般庶民百姓,则由各部落酋长将他们囚禁起来,充当征战时的敢死队、挡箭牌,或围歼猛虎活捉野牛时的勇士。个别非杀不可者,也要待黄帝亲口应允后方可行刑。黄帝巡行天下,所到之处万民诚服。同时,大施仁政,将力量集中于发展经济,提高百姓生活,号令百姓栽桑养蚕,并教人们怎样栽桑养蚕、抽丝织绢,因此,华夏成为世界首创养蚕的丝绸大国。为了把它推广到境外其它部落去,引导各地民众向往美、追求美;黄帝命定居西陵国若水的次子昌意,先后派一批使者带着丝绸到过东、南、西、北、中各个部落进行贸易。至今,在山西夏县,浙江河姆渡,以及云南、西域、东北等丝绸遗迹发现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黄帝亡妻嫘祖的发明,既解决了先民的温饱问题,又以丝绸经济与美的享受去感化征服了纷争不已的部落战争,使之心悦诚服,天下人纷纷前来朝拜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