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20
  “常羊”又与“郴夭”相克,常羊在北方,北方为水;郴夭在南方,南方为火。水克火,所以,成了刑天的葬身之地。聪明的黄帝当然知道这一秘密,才把刑天引到这里。
  在常羊山上,双方战得如胶似漆,黄帝有些体力不支了,可刑天年轻体壮越杀越勇。黄帝想:用力拼是战不胜刑天的,只有智龋黄帝觑了一个空子,冷不防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得“倏”地一声,刑天那颗象小山丘样的巨大的头颅,就从颈脖上滚落在山脚下了。头颅落地和滚动的声音,就象天上的轰雷,震得山谷和林木都发出嗡嗡的回响。
  刑天一摸颈脖子上没有了头颅,心里发慌,忙把右手的板斧移到左手握着,蹲下身来伸手向地上乱摸,周围的大山小岭都给他摸了个遍。那参天的树木,突兀的岩石,在他巨手的接触下都断折了,崩溃了,只弄得烟尘迷漫,木石横飞。
  黄帝恐怕刑天摸着了头颅,在脖子上凑合拢来,又将有一场厮杀,倒是麻烦的事。因此,赶忙提起手里的宝剑,向着常羊山用力一劈,“哗啦”一声,一座大山分为两半,巨人的头颅骨碌碌地滚入山中,大山立即又合二为一。
  正蹲在地面上摸索头颅的刑天,一下子停止了动作。他蹲在那里,呆呆地,身体就象是一座黑沉沉的大山,象生根在那里已经有了千百万年似的。他知道他的头颅已经被埋葬,他将永远身首异处了。他的看不见的敌人此刻也许正站在他的面前,发出胜利的得意的哈哈大笑呢。
  他失败了吗?——不,他并没有失败,至少他没有甘心他的失败![手 机 电 子 书 w w w . 5 1 7 z . c o m]
  他突然站起身来,一只手拿着大板斧,一只手举起他的长方形的盾,向着天空狂挥飞舞,他是一位音乐家,大板斧与盾步奏着旋律,继续和眼面前的看不见的敌人作拼死的搏斗。
  赤裸着上身的没有头的刑天,是拿他的两只乳头来当做眼睛的,凭那肥大的圆圆的肚脐来当做嘴巴的。他虽然被斩断了头,他的身躯就可以做他的头。
  这个战斗不息的巨人的形象是多么威猛:他那长在胸前的两只眼睛似乎真要喷出黑色的愤怒的火焰,他那长在肚子上的阔大的嘴巴似乎真要吐出咒诅敌人的言语。他只不过被锋利的宝剑偶然砍去了头颅,他并没有失败!他并没有失败!他还有战斗的力量和勇气。虽然他的敌人老早已经轻松地跑回宫殿去了,可是他一直到现在还在常羊山上,挥舞着他手里的武器……这就是人们传说的“刑天舞干戚”。干,就是盾;戚,就是一种斧。
  几千年后,晋代的大诗人陶潜的《读山海经》里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两句,赞美这位英雄,虽遭失败,但还能够奋斗不懈的精神,可说是并没有过誉。
  黄炎战争,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那一仗,可说是战争的序幕,和蚩尤在涿鹿(其实就是阪泉)那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算是战争的主流,夸父族后来也加入了这场主流战中,黄帝战刑天不过是战争的尾声了。
  黄帝战胜了蚩尤,又斩断刑天的脑袋之后,觉得天下从此真的是太平了,再也没有人敢来夺取他天帝的宝座了。所以《淮南子·天文篇》称:“东方木也,其帝太暤,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治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太平御览》卷79引《蒋子万机论》云:“四帝各以方色称号”。四帝,即太暤、炎帝、少昊、颛顼,古时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色彩来配五帝;东方属木、色青、故太暤称青帝;南方属火,色赤,故炎帝称赤帝;西方属金,色白,故少昊称白帝;北方属水,色黑,故颛顼称黑帝。这就是所谓“四帝各以方色称号”。加上中央直属土、色黄,故轩辕称黄帝。合起来就叫“五帝”或“五方帝”,这就是神国的统治阶层。黄帝回到宫中,心里一高兴;就叫乐人再演奏那部雄壮威武的庆功乐曲——“棡鼓曲”。
  在这一片冬冬的棡鼓声里,卫士与舞伎同唱着凯歌,作着种种杀敌姿态的舞蹈,黄帝坐在华美的殿堂上听乐观舞。庆贺他战胜最后一个敢于同他作对的敌人。
  从此,“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见《商君书·画策》),把古老的华夏大地治理得井井有序。
  刑天被黄帝砍了头,天下真的太平了。黄帝便决定按原先计划起程到昆仑行宫去休息一段时间。
  第四章 炎帝西归
  炎帝自从在阪泉被黄帝打败后,他便交出了权力,再不问政事,后来在卫士们掩护下与胡真官一起从蚩尤部落来到了南方。蚩尤造反他阻止不了,但却把郴夭挡住了,但他却没有想到,郴夭竟背着他再去飞蛾扑灯,自取灭亡,真可悲呀!他虽然年老了,不能象年轻人那样下地去种植五谷,干那些重体力活儿了,但他却闲不住,他便开始采集草药,并进行研究,为部落成员治玻一天,炎帝从山上回来,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看见仙母们送他的那条遍身透明的琉璃狮子狗,摇头摆尾,神气十足,成天地跟着自己转,从不害病,令人喜爱。他想,它吃的东西,除了和人吃的一样,不同的是它还吃草、木之枝叶,难道这些东西能防病治病?为了探明其中的奥秘,他便决定,自己带着这条狗和随从,爬山涉水,去仔细观察它吃了实物后的反映,然后自己再亲口尝尝它的味道,体察自身的反映,取得经验。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气分外好,炎帝从茶陵铁甲山,徒步来到湘水河边的鹿原坡,这里正是他的仙母成道的地方,如今山中还有成群的鹿子出没不定。炎帝见山上古木参天,奇花异草,百鸟争鸣,景色宜人,高兴极了,便一边尝草药,一边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从鹿原坡上山,走到山窝里,忽然,天空黑沉沉,接着大风大雨,把炎帝一身淋得透湿。正当他准备找一处地方避避风雨时,突然风息雨停,天气转晴,他们便继续向上爬,刚走到山顶时,头晕脑胀,胸闷欲吐,连站也站不稳,年老的炎帝因雨而受了风寒。这时琉璃狮子狗正津津有味地在啃一根草的根块,炎帝信手扯了一块,在地下积水中洗净后,坐在草地上细嚼,觉得辛辣涩口,别有味道。没有多久,使胃口大开,心胸舒畅,精神大振。炎帝便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这种草根为“生姜”,意思是他从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过了几天,炎帝从白鹿原来到附近的桥头岭。这里满山遍野生长一种常绿灌木,碧绿碧绿的,远远望去,山坡好像罩上了一层绿色的云雾。他看了一阵,觉得腹中饥饿,就去山间找东西吃。忽然,他发现路边树林间长着一种拳头样的果子,青中带黄,招人喜爱,就命从人去摘了几个来吃。虽然味道不大好,但此时肚里饥饿,也顾不得许多,一连吃了三个,坐在树阴下歇息,过了一会。感到口干舌燥,浑身不舒服。炎帝心想不好,恐怕此物又是有毒。他身边还留着几块生姜,连忙拿出来吃了两块,还是不行。他又把附近的几种植物叶子捋来几把,一样一样尝试。当尝到附近那种常绿灌木叶子时,感到味道苦涩中带有一些清凉。根据以往的经验,凡是苦味带凉的植物,对解毒都有作用,于是赶紧嚼了一把嫩叶子,便慢慢地舒服多了。炎帝高兴极了,今天又发现了好几种有药用的草木。那种翠绿的树叶就是现在的茶叶。桥头岭到白鹿原一带盛产茶叶,人们把这里叫做茶乡。
  炎帝采药在鹿原坡,发现几株既可作药又能做香料的沉香树。沉香树属稀有树种,用途甚广,四季长青,叶片黝黑,枝繁叶茂,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芳香。
  炎帝告诉跟随他一同采药的人们说:这种树是个宝,用途很多,我们要倍加爱护才是。
  炎帝经过长期尝百草的结果,从中悟出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于是,他开始用生姜为一个叫鲶的人治头痛,药到病除,继而根据不同病情,用不同的草药,为更多的人治病,同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他更加细心研究,完善了医药,用不同的药治不同的病,老百姓因病死亡的人也少多了。
  有一种藤状植物,绿叶黄花,有剧毒,人们把它叫做“王药”,或“断肠草”。据说炎帝就是误尝这种草中毒而亡的。
  那天,炎帝来到白鹿原桥头岭下,在一处石崖下发现了这种开着黄花的小草。他招呼同行的胡真官说:“等一等,让我把这棵黄花小草采来尝一尝。”胡真官看看天色已晚,劝道:“炎帝,时间不早了,改日再来吧。”炎帝却说:“不要紧,一下子就采好了。”说完,他拨开杂草,攀着树枝,来到绿叶黄花边,小心地把它拔了出来,在路边泉水窝里洗了一洗,就放在嘴里品尝。
  胡真官当心的问:“炎帝,怎么样”?
  炎帝艰涩的说:“这,这……”话还没有说完,就觉得腹部疼痛难禁,面如金色,嘴唇发紫,额头上冷汗直冒。胡真官一看不对,按炎帝的解毒方子,很快找来了茶叶、银花、甘草等解毒药草让炎帝吃了,依然毫无效果。胡真官慌了手脚,那头琉璃狮子狗也左右乱窜,显得十分不安,到处为主人寻找解药,可惜一时怎么找得到灵芝草呢?不过,它找不到灵芝是不甘心的,可能是它发现那悬岩上有灵芝,它便小心地爬下去,可一块已经风化的石头脱落了,它便随着石头,掉进了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