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20
  这时九天玄女出现,但见:头馆九龙飞凤髻身披纶罗绸缎衣。
  蓝色玉带曳长裙,白玉圭璋擎彩袖。
  脸如花红带甘露,天然眉目映云天。
  唇似樱桃甜咪咪,苗苗条条瑞雪体。
  王母特使宴蟠桃,又似嫦娥居月殿。
  九天玄女终现身,威严形象也露情。
  黄帝见九天玄女出现了,他当然想到了他当年选妻之时,由于,肉眼凡胎不识女仙真面目,而得罪了她,如今有求于她,他就不得不放下天子的架子,拜倒在玄女的石榴裙下。后世《黄帝问玄女战法》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这正是《龙鱼河图》所说的:“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玄女对黄帝耿耿于怀,她当然希望多给黄帝遭受些折磨,方知道她这女仙的崇高,但她此时是受王母娘娘的指派,她岂敢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去违抗天命,不过她还得给黄帝一些薄惩。她见黄帝确实是真心地拜她后,才授予黄帝灵宝王符、道术、兵法、《阴符经》等等。黄帝运用它们,消灭了蚩尤。后人重视的《黄帝阴符经》,就是当时九天玄女授予的经典。此是后话。
  九天玄女本是天廷中掌管天书的仙官,所以专门传授救世英豪兵法,以裁决人世劫运的女神仙。
  王母娘娘荣登众女仙首领的宝座后,九天玄女自然也成为圣母娘娘驾下的一位女仙。后世道士们则把玄女鸟奉王母之命,投黄帝天书的传说,进一步加工,玄女已不再是“人首鸟身”,而由半人半禽“进化”成人神;九天玄女已彻底脱离了“鸟形”,脱尽了“鸟味”,成为一位传授天书兵法,扶助应命英雄的天界女仙了。
  黄帝按照九天玄女的指教,他一边派人到昆仑开山采红铜,打造更锋利的兵器,以先进的铜武器武装自己的军队。一边再依照九天玄女所传授的战法,操练布阵,使部队阵形严整,进退自如,作战有序,部队士气顿时大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黄帝领军与蚩尤在涿鹿之野展开了决战。
  战斗刚一开始,蚩尤故伎重演,马上放出弥天大雾。黄帝军中马上推出新造的数辆指南车,指挥部队破雾前进。蚩尤一见,立即派出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齐声怪叫。黄帝军中也立即吹起龙吟之声,惊退众妖。蚩尤再次纵起狂风暴雨,却冲不进黄帝的军阵。蚩尤眼见各种法术都不灵验,不由大怒,便率他活着的兄弟,督促本部兵马、被胁迫的苗民和山精水怪、魑魅魍魉挥动长矛大刀拼死猛冲。
  由于,黄帝得了玄女的传授,此次行军布阵,变化不可捉摸。同时又得到了昆仑山火一样的红铜,来打造的宝剑,这种宝剑造成之后,就变成青色,寒光四射,水晶般的透明,拿它来切玉就象切泥土一般。黄帝不仅得到了兵法,又得到了武器,霎时间如虎添翼。蚩尤族和夸父族虽然猛勇,但他们只仗恃的是力气,究竟不能抵敌黄帝的谋略。在这最后一场战争中,残破的蚩尤和夸父的队伍,便落入了黄帝军队的重重包围。这时战阵上应龙大显神威:他翱翔天空,嗷嗷的叫,杀死一个个跑不脱的蚩尤兄弟,又杀死许多帮凶的夸父。
  黄帝大军沉着应战,黄帝士兵的剑戟与蚩尤兵士的长矛势均力敌,黄帝军中的弓箭胜过了蚩尤部队,黄帝兵马布下的战阵更是神出鬼没,势如破竹,直杀得蚩尤大军丢盔弃甲,鬼哭狼嚎。蚩尤见势不妙,便使出他空中飞走的本领,企图逃之夭夭。黄帝的军队合围上来,为防止一个蚩尤、夸父的人逃脱,早有准备,立马命象罔擂起夔皮鼓。夔皮鼓一响,惊天动地,蚩尤顿时骨软筋麻,一头从空中跌落下来,早已守候在一旁的应龙一把抓住了他,一伙士兵一拥而上,用绳索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然后再给他带上枷锁,那铜头铁额的蚩尤首领,就被生擒活捉住了,拖到黄帝面前。因此,《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曰:“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黄帝)以馗牛皮为鼓,九击而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
  黄帝在涿鹿最后一战,终于消灭了蚩尤与夸父的军队,可怜的却是建立了这么大的功勋的应龙,也和天女魃一样,受了人间的邪气的触染,再也上不了天,应龙的主人似乎也象忘记自己的女儿一样地将他忘记了。他从此就只好悄悄地去到南方的山泽里居住,所以至今南方多雨。而南方以外的别的地方呢,一则因为有了天女魃的居留,再则又缺少在天廷掌管行雨的应龙,所以常闹旱灾。后来聪明的人民想出了一个办法:便是每逢闹旱灾的时候,就集合众多的人来扮作应龙的模样,在地面上舞蹈,据说竟也因此常得到下雨。所以,《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曰:“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第六章 蚩尤被杀
  在最后一场战争中蚩尤和夸父剩下的队伍,落入了黄帝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由于,夔鼓的威力,蚩尤的军队几乎没有人能够漏网,当然是少数人被杀了,大多数人成了俘虏,只有夸父的军队黄帝有意的放走了他们。
  被活捉的蚩尤,黄帝当然不会宽恕他的,所以马上就在涿鹿地方将他杀掉。杀他时候怕地逃跑,还不敢把他手脚上的枷铐立即除去。直到已确证将他的头砍了下来,身首异处时,才从他无头的尸身上摘下血染的枷锁,抛掷在大荒之中。当时正是深秋时节,这刑具立即化作了一片枫林,每一片树叶的颜色都是通红通红的,那便是蚩尤飞溅出来的斑斑血迹点染的,象征着他永远无法消除的悲愤。
  蚩尤在涿鹿地方被黄帝杀掉,这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蚩尤打了败仗,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冀州的中部,才被黄帝捉住,砍下了他的头颅,使他身首异处,分解为二,所以就叫那个地方做“解”,就是如今山西的解县。附近有一个盐池,叫做解池,周围有一百二十里宽广,池里的盐水呈红色,人们都说那就是蚩尤被杀流下的血。至于他的分解开来的头和身体,却又被搬到如今的山东去,在寿张县和钜野县两处地方分别把它们埋葬起来,修造了两座坟墓,以免它们死后作怪。寿张县埋葬的大约是蚩尤的头,坟高七丈,古代那地方的居民总要在每年十月祭示蚩尤,据说在这时候,往往有一道红色的雾气从蚩尤坟墓的顶上冲出来,直达云霄,好像是挂着的一面旌旗,人们叫它做“蚩尤旗”。表明这失败的英雄还不甘心他的失败,还在那里愤恨不已,怨气冲天呢。
  在钜野县的那座蚩尤墓,埋葬的是蚩尤的身躯,又叫“肩髀冢”,大小和寿张县的差不多,却没有什么灵怪。
  蚩尤的遗迹,除了上面所说的而外,又据说晋朝时候冀州地方有人掘得巨大的骷髅的碎片,铜铁般坚固,想来便是当年蚩尤的骨头了。还说有人得到了一颗蚩尤的牙齿,足有两寸长,也是坚固得用任何方法都敲它不破。其如《述异记》卷上所说:“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
  又还有一种传说,据说殷周时代鼎彝上面刻绘的那个怪兽的形象,就是蚩尤。这怪兽只有个狰狞可怕的脑袭,却没有身子,脑袋的两旁贴附了一对肉翅膀,看来象对耳朵,人们叫他做“饕餮”,“饕餮”就是贪吃无厌的意思。正为了他贪吃无厌,所以,最后只剩下一个被砍下的吃人的头。失败的蚩尤的结局正是这般光景。黄帝砍下了蚩尤的头,后代的国君们就把想象中的这头的形状来描绘在鼎彝上面,用来警戒一些野心勃勃、有非分之想的臣僚和诸侯。那象耳朵样的贴附在兽头两旁的肉翅,大约就是蚩尤背上生的翅膀,蚩尤正是用了这翅膀来“飞空走险”、大逞威风的。
  黄帝战胜了蚩尤,把那万恶元凶的首级砍了下来,还觉得不能甘心,他还把那些跟着蚩尤造反作乱的苗民,通通杀掉,来宣泄他心中的新仇旧恨。可是元元众生究竟是杀不完的,正像原野上枯痿的野草一样,虽然它们已经枯黄,就连野火都烧它们不尽呢!只要待到春风吹来时,转眼间又是一片新绿——人类追求生存的意志就有这样的强韧!所以,后来代替黄帝做了中央上帝的颛顼,看见南方苗民的声势渐渐又浩大起来,害怕影响到他上帝宝座的安稳,索性派了大神重和大神黎去把天地的通路阻隔断,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后来那些作了下方人王、号称“天子”的上帝的儿子们,却还要为了对付南方的这个勇悍不驯的民族,昼夜都在忧虑重重。或者采取了“德化”的方法去进行感化,或者免不了也就要调兵遣将,兴师动众。人国的安危往往直接影响到神国的安危,在那紧急的关头,上帝还是不得不亲自出面,调遣天兵天将,去和南方的苗民周旋。苗民和下方其他民族一样,本来同是神的胄裔,就为了当初这些苗民庇护胆敢抢劫天帝母亲的蛮民,后来又参预了蚩尤的叛乱,这样,在平定蚩尤的这场叛乱中。“上帝”对他们的“报虐以威”未免太过了点,所以世世代代竟结下了海洋似的深仇。
  反叛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是死了,但蚩尤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位祖先,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战神(英雄),因此,后世人民纷纷来用各种方式纪念他,正如《述异记》卷上所说:“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