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烟草等要收税,鸡毛蒜皮就不一定要收,由于没有注意这一点,就闹出了鸡蛋要贴印花税票的笑话。收税要有税率和税目,税率发表了,但税目没有发表。收税时,人家问这个东西收不收税,那个东西收不收税,下边同志没有把握回答,去看条例,条例上写的是什么什么“等均属之”,所以只好这个也收,那个也收。收税不但要有税率和税目,还要有细则和办法。可是我们连计税和征税的办法都没有,只是喊“要收税啊”,完全是外行办事。
  财经干部经常注意政治是必要的。做财经工作的人,一天脑子里就是数目字,经常转财经工作本身的问题,其他方面考虑的就很少。要经常在政治上提醒他们,如果没有群众观点,没有政治观点,就很容易出毛病。
  毛泽东同志提出,今年夏征要减少,秋征也要减少一点。至于税率,我看在三五年内,一般的不提高,一部分还可能略为降低一点。这样的方针是对的,是应该采取的。因为中国经过了十二年的战争*注「这里所说的十二年战争,指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的八年抗日战争和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的四年解放战争。——第9、63、78、95、128、140页。」),人民很苦,这是第一。第二,照老规矩,开国的时候,对老百姓总应该好一点。(笑声)我们现在是开特别的国,这一个国不同于大清帝国,也不同于北洋军阀(注「北洋军阀——是清末袁世凯在北方几省首先建立起来的封建军阀集团。一八九五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一九○一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后,培植党羽,自成派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组织了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第一个北洋军阀政府。一九一六年袁死后,这个集团在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为争权夺利彼此间进行过多次混战。一九二六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一九二七年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消灭,一九二八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至此,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时期结束。——第96、127、307页。」)、蒋介石那个国,对人民当然更应该好一些。第三,在全国进行经济调整,要解决很多问题,如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等。调整就需要时间,因此在几年内,一部分商品的税率可以减低一些。估计明年的税收额,不会比今年少,因为生产恢复了,收税面宽了,又减少了偷漏。生产逐步恢复,岁入就可慢慢增长。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几年的稳定,大家必定好好生产,国家收入肯定会增加。
  但是,在目前的财政收支情况下,有两点是不可避免的。第一,要大量裁减国家机构的经费。现在军费占百分之四十多,政费占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十的预备费,大部分也是用在军政费上的。这三项合计达到四分之三左右。第二,今后几年的工业投资规模,不能希望太大,因为无法支出那么多钱。将来收入增多了,机构也减少了,才能多投资。现在工业投资只能有重点地进行。
  公粮(注「公粮——即农业税。由于农业税以征收粮食为主,故称公粮。公粮按夏秋两季征收,全年统一结算。在革命战争时期,公粮是人民政权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公粮仍然是人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由于这个原因,本书一些地方谈到财政收入时,往往把公粮、税收并列提出。这时所说的税收,指关税、盐税、工商税等,不包括农业税。——第7、18、30、40、48、53、63、70、76、85、90、96、99、113、127、144、179、205页。」)今年度计划是二百五十亿斤,实收二百二十亿斤。明年度大体上只能收二百亿斤。因为今年年景不好,压得厉害了,群众会不满意。我们在农村要实行单一的定额农业税,棉花、黄豆、小米等合起来按年计算税额,增产不再增税(注「实行单一的定额农业税的办法,后来写进了一九五○年九月五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增产不增税的政策,到一九五三年才开始实行。这时,因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已经根本好转,实行稳定农业税征收额、增产不增税的政策具备了条件。这一政策,原来规定稳定三年,即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五年,后来实际一直稳定到一九五七年。这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起了促进作用。——第96页。」)。养鸡、养羊,卖几个鸡蛋,都不收税。这样就可以鼓励农民从事多种生产。
  最复杂的是工商税(注「工商税——即工商业税,是一九五○年一月三十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确定的一个税种。政务院同时公布了《工商业税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工商业税包括营业税和所得税两部分。一九五八年九月推行工商统一税后,所得税部分独立为工商所得税,营业税部分并入工商统一税。——第49、65、96、107、178页。」)。其中,营业税是征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所得税是征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十。另外,交易税(注「交易税——是一九五○年一月三十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确定的一个税种,但没有公布税法。当时各地征收交易税的范围,主要是粮食、棉花、土布、牲畜、药材等。一九五一年国家规定,对土布改征货物税。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颁发的《关于税制若干修正及实行日期的通告》规定,粮食交易税改征货物税;棉花交易税并入商品流通税;牲畜交易税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征收办法,全国统一执行;各地单行办法一律取消。一九六二年,为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开征集市交易税。——第96、108页。」)是征百分之一点五到百分之六,昨天印度大使问我,你们的税率最高是多少?我说是百分之三十。他说他们的最高税率是百分之八十。我们的税收工作手册,请同志们放在口袋里,因为人家要问你哪一条怎样讲的。当然这个东西还要修改、调整、补充。困难最多最麻烦的是营业税,这种税带间接税的性质,账是很难算的。收税一定要按照税率办事,税额要符合于税率。现在我们的任务巨大,税收也要有一定的计划。过去是无计划,像大海里边捞针。根据税率收税,哪里能收多少,大体的数目字要不要呢?也是要的。但必须估计出两点:一是营业额,一是目前的平均利润。这就需要调查研究,使估计有根据。税目不宜太多,手续不宜太繁。税目多、手续繁,有一种危险,就是抓住小的放了大的。在税工人员中,也要整风,纠正偏向。现在新人员很多,占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贪污的人是有的,但是比例不大。原因就是现在吃穿难,穿上政府的衣服,挂上那么个牌牌,名誉、前途是要紧的,如果贪污被赶走,就不能在政府里边工作了。在整风中首先要向他们说明:你们收税是对的,是有功劳的,但错误一定要改正。总之,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
  今年发了一万万分(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这次公债发行总额原定二万万分,年息五厘,分五年还清。第一期公债在一九五○年一月至三月间发行了一万万分。第二期公债因国家财经状况已基本好转,没有发行。这里所说的分,是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单位。每分值以上海、天津、汉口、西安、广州、重庆六大城市的大米(天津为小米)六市斤、面粉一市斤半、白细布四市尺、煤炭十六市斤的平均批发价格的总和计算。一一第36、38、55、76、97页。」)公债,对回笼货币、稳定物价,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一次搞得太多了,如果分几次搞,也可能好一点。一下发这么多,而且和税收等挤在一起,这种办法不妥。根据现在的通货情况,这样集中的大量的回笼货币也不适宜。对于尾欠,能交者就收,不能交者就停。二期公债,今年不发。
  中国是个农业国,工业化的投资不能不从农业上打主意。搞工业要投资,必须拿出一批资金来,不从农业打主意,这批资金转不过来。但是,也决不能不照顾农业,把占国民经济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农业放下来不管,专门去搞工业。
  将来是粮食出口,还是棉花出口?这要看国际市场需要什么。如果不需要粮食,粮食出不了口,棉花能出口,那末华北地区就多种棉花,其他地区多种粮食。这也要统筹兼顾,好好计算一下。否则不摸底,种了棉花就卖不了。搞经济工作,一定要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现在我们是在粮食、棉花上打算盘。中国从大清帝国开始,就从外国买棉花、粮食、石油,现在我们如果还把外汇都用来买这些东西,哪里有钱买机器搞工业建设?所以,要先解决棉花、粮食的问题。
  在目前情况下,只要有重点地进行工业投资,先解决石油的问题,将来还要解决发电的问题,铁路的问题,等等。搞工业要有战略眼光。选择地点要注意资源条件,摆在什么地方,不能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