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四、帮助私营工厂改善经营管理。
  五、重点举办失业救济。
  上述办法,均须与稳定金融的政策相辅而行。现在政府挑的是两筐鸡蛋,不要碰破一头。金融稳定对工商界和绝大部分人民是有利的。
  要用适当方法公告全国,工业生产哪些已过剩,哪些已达饱和点,避免再向这些方面盲目投资。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以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北京、重庆、西安七大城市为主的工商局长会议上所作总结的一部分。」
  调整公私关系和整顿税收(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调整公私关系和整顿税收*
  (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首先讲调整公私关系。
  这个问题,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注「五种经济成分——指当时存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一九五○年六月六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讲到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原文是:“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92、136、148、179、267页。」)。也就是说,要按照《共同纲领》第二十六条(注「《共同纲颔》即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定了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当时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订的建国纲领,是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第二十六条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92、100、150、173页。」)办事。这一条是我们全体干部都必须注意的。现在党外人士把这一条都背得很熟,但是我们党内的一些同志却把它忘记了。现在财经机关里,每个干部都发了一本《共同纲领》,不但要读熟,还要照着做。
  五种经济成分是兼顾好,还是不兼顾好?当然是兼顾好。因为私营工厂可以增加生产,私营商业可以帮助商品流通,同时可以帮助解决失业问题,对人民有好处。国家政权、骨干厂矿、铁路运输、金融贸易机关都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力量强大,资本家碰不起我们。当然“磨擦”(注「“磨擦”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的一个名词,意指国民党内顽固分子的各种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共产党和进步势力的反动行为。这里是借用旧称,意指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与国营经济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第92、154页。」)是很厉害的,尤其今年特别多。去年上海解放时,我们手里没有多少东西,只有两千万斤粮食。现在上海由国家掌握的粮食有多少呢?最高的数目为十七亿斤,够一年半周转。现在不怕没有粮食了。棉花去年我们只有一万担,现在手里掌握的也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注意统筹兼顾,既照顾到我们这一边,也要照顾到他们那一边。否则资本家的企业就会垮台,职工失了业就会埋怨我们。我们要搞经济计划,如果只计划公营(注「这里所说的公营企业,意同国营企业,都是指各级政府经营的企业。一九五二年九月以后,按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规定,不再使用“公营企业”这一名词。——第4、67、70、79、86、93、102、113、152页。」),而不把许多私营的生产计划在里头,全国的经济计划也无法进行。只有在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办法下面,才可以大家夹着走,搞新民主主义,将来进到社会主义。但五种经济成分的地位有所不同,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统筹兼顾。对于资本家,凡是妨害国计民生、投机操纵、偷税破坏等行为,都要反对,不能含糊,公开也这样讲。应该警告我们自己,要防止吃亏。他们总是要贪一点便宜,搞一点乱子的,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外行,只好让他贪去。但是我们应该从中学会本领。如去年上海资本家听说要造船,就大批收买原料,结果公家吃了亏。他们只讲个人利益,开会提什么提案,都与他们的私利有关系。这一条要特别注意。
  对待私营工厂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加工订货,有步骤地组织私营工厂的生产和销售。现在我们想一年分两次,把全国军队、政府等方面的订货单子集中起来,然后分配到各地。过去社会上的生产是无计划的,我们来一个有计划,能集中的东西统统集中,以便于组织订货。这是逐步消灭无政府状态的手段。通过这种办法,把他们夹到社会主义。这一件工作很麻烦,但是必须做。我们对公私工厂分配订货,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大体照顾到公私双方。这是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的公私关系包括:第一,价格政策。我们和私人商业关系搞好搞不好,能不能协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价格政策问题。批发和零售的差价要适当,使私商有利可图。如果零售和批发价格一样,比如批发价是十万元(注「这里指当时流通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自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代替原来流通的人民币。新币一元等于旧市一万元。——第1、29、32、38、51、54、84、94、113、147、158、166、168、190、193、200、212、228、238、260、269页。」),零售价也是十万元,私人生意就没有办法做了。我们百货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市场物价,而不是回笼货币。第二,农产品和农业副产品的收购要有分工。都由我们收行不行?不行。这样会拖长收购时间,仓库也没有那么多。同时,农村是很分散的,我们的国家又这样大,生产方式是零零碎碎的小生产,东西是在一家一户的,城乡的物资交流都靠我们的贸易公司不行,这样做会害了农民。(毛泽东同志插话:也害了共产党,害了人民政府。)农民要求农产品的价格高一点,这一条很难。卖价必须照顾到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如广东的香蕉很好,但太贵人家就不买,就会烂掉。此外,还必须照顾到商人有利可图。只要做到这两条,就有了销路。许多农业副产品是很花费劳动的。农民用毛驴子运输,如果算运费,就不得了。农民自己养牲畜,不搞副业也得喂,自己运东西,可以多得一部分收入,就能得到便宜。第三,进口什么东西,要严加管制;出口的东西要放宽尺度,凡是能够出去的东西,不管鸡毛蒜皮都可以出。这样我们就主动了。
  国家银行要领导私人银行和钱庄。私人银行吸收的存款很少,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利用起来,使其能够转动。黄金和白洋(注「银元——也称银洋、白洋、光洋、大洋等,是一种银币。一九三五年,国民党政府推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抗日战争以后,由于国民党统治区通货恶性膨胀,银元又在市场流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银元由中国人民银行按规定的比价收兑,严禁流通。本书一些地方提到的银元,是借用来说明一定数量的人民币或其他物资的实际价值的。——第6、57、94、116、141、180页。」),现在是处于相当的冻结中,要加以使用。什么时候使用,这要看人民币稳定的程度。我看今年大概还不行,要等力量大的时候,再有步骤地收美钞、黄金和白洋。先收美钞,再收黄金,最后才是白洋。黄金的数目不会太少,据说社会上有五百万两,就算一百五十万两,也可折合一亿多美元。今年我们如果又收美钞,又收黄金,又收白洋,没有这个力量。
  其次,讲税收以及粮食、公债等问题。
  这些方面工作中的毛病很多。(毛泽东同志插话:第一条是功劳很大。)从各级财经领导机关的同志来说,毛病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政治不强,一个是业务不通。过去在税收工作中,对税率的大小是否超过人民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轻重是否适度,没有过细考虑。大宗的货物,如纱布(注「纱布——指棉纱和棉布。——第2、12、30、33、54、85、95、105、111、117、125、136、145、168、193、207、227、284、3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