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搞工业也不可能今年搞今年的,明年搞明年的,或者是今年搞工业,明年把工业停下来去搞农业。东北跟关内有很大不同。东北工厂有了,机器有了,工人有了,再加上资金,生产就恢复了。关内就不是这样,开一个工厂需要相当时间,一般说,从开始订机器到安装好机器,没有三年五年的时间是不行的。如果希望一年就好办,那能办一个什么样的工厂呢?像延安挖个窑洞还差不多。搞工业要求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一般是不可能的。经济建设要今年就做明年的准备工作,今年投资数量多少,明年投资数量多少,要有个计划,同时还要照顾到将来的投资计划。现在正在召开各种会议,讨论这件事。但是,中国的统计数字很缺乏,去年十二月编造概算的时候就讲,只能估一估。除此以外,有什么办法?今后编预算,可能会比较确实些。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的一部分。这次会议决定,陈云同志在任弼时同志因病休养期间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一九五○年十月,陈云同志正式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目前经济形势和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的措施(一九五○年六月十五日)
  目前经济形势和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的措施*
  (一九五○年六月十五日)
  自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到现在,时间过了八个月。在这个时期中,政务院(注「政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一九四九年十月成立。一九五四年九月,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6、38、42、64、69、99、144、166页。」和财政经济委员会注「一九四九年七月中旬,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简称中财部)与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合并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在此基础上,于同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仍简称中财委,统一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一九五四年撤销。——第4、13、25、30、32、35、41、42、46、54、64、79、99、156、159、166、169、195、202、215、218、223、235页。」)在财政经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有几项是有关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的。这就是: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管理和领导(注「参见本书《统一财政经济工作》一文(第63一68页)。——第99、114、122、130、138、194页。」);征收公粮(注「公粮——即农业税。由于农业税以征收粮食为主,故称公粮。公粮按夏秋两季征收,全年统一结算。在革命战争时期,公粮是人民政权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公粮仍然是人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由于这个原因,本书一些地方谈到财政收入时,往往把公粮、税收并列提出。这时所说的税收,指关税、盐税、工商税等,不包括农业税。——第7、18、30、40、48、53、63、70、76、85、90、96、99、113、127、144、179、205页。」)、税款,发行公债,以平衡国家财政收支、稳定通货和物价;接管、建立和着手恢复各项国营工商企业和金融业;投资运输事业、水利事业、农业和若干工业;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调运粮食供应大城市需要;拨出粮款救济灾民和失业工人,等等。这些工作,有些有了显著的成绩,有些才开始看见成绩。各项工作成绩,都是有赖于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支持、协助和努力工作,方才取得的。各项工作中都有缺点,有些则犯了若干错误,大都由于不明情况和缺乏经验而来,正在加以改进。今后任务是坚持和发扬已经取得的胜利和成绩,巩固这些胜利和成绩,总结经验,分析情况,教育干部,谨慎从事,努力以赴,逐步实现《共同纲领》(注「《共同纲领》即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定了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当时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订的建国纲领,是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第二十六条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92、100、150、173页。」)上所规定的各项财经任务,以副全国人民的期望,为争取整个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现在我要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报告的,是关于目前经济战线上的一般形势、关于调整工商业和关于调整税收这三个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大家所关心的。
  关于目前经济战线上的一般形势
  我们国家的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这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而为独立自主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历史转折点,由落后到进步的历史转折点,由坏情况到好情况的历史转折点。
  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所造成的长期的通货膨胀和商业投机,这是落后的,是坏情况。不改变这种坏情况,我们就不可能稳定经济和市场秩序,并使社会的生产和流通沿着正当的轨道前进。这是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秩序和改造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现在可以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开始取得了胜利。当然,我们丝毫不能自满,因为我们的伟大事业还在将来、我们在经济战线上的任务是很多、很重大的。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留给人民的许多灾难,还待我们一步一步地消除,战争的创伤还待我们去医治,人民生活还有很多的困难。而且,我们在经济工作方面还缺乏经验,只能在工作中逐步积累。但是,应该承认:我们已经取得了一批胜利,即财经工作业已实行统一,财政收支业已接近平衡,通货和物价业已趋于稳定。这些工作无疑是做得对的,是我们国家经济状况开始好转的表现。最广大的人民已经看到并开始得到通货稳定和物价稳定的利益。不少有远见的爱国的民族资本家,也已经开始领会到这种稳定对于他们将来的营业是会有好处的。
  目前工商业界发生了许多困难,这是由于以下几种情况而来的。第一是通货和物价的稳定,暴露了同时又停止了过去社会上的虚假购买力。这就是说,人们在过去十余年的通货膨胀(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十二年间,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深受其苦。据统计,一九三七年六月至一九四九年五月,国民党统治区的纸币发行量增加了一千四百多亿倍,物价上涨了八万五千多亿倍。——第35、78、85、88、101页。」)时期,为了避免钞票跌价的损失,不愿存放钞票,宁愿竞购和囤积并不是为了消费的货物。现在这种情况已经起了变化,他们不但不再囤积货物,而且将过去囤积的货物吐到市场上来。这样就使市场上若干物资一时供过于求,生意不好,许多工商业者发生困难。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原来囤积的货物一经销完,供求关系即将走向正常状态。第二是过去适合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发展起来的若干工商业,由于帝国主义的统治以及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消灭,许多货物失去市场,另有许多货品也不合人民需求的规格。这种情况引起了一部分工商业的倒闭,从而发生一部分工人失业的现象,需要救济及转业。第三是许多私营企业机构臃肿,企业经营方法不合理,成本高,利润少,甚至还要亏本。这也引起许多工商业发生缩小营业,甚或停工歇店的现象。必须重新调整,才有出路。第四是经济中的盲目性,同一行业内部盲目竞争,地方与地方之间供求不协调,这也引起许多企业减产、停工和倒闭。至于因为长期战争,人民购买力大为降低,使得工商业不景气,则是人人共知的现象。
  所有这些,都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这些问题现在之所以突出,是因为长期间存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情况现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化虽然有痛苦,但这种变化的性质,却并不是坏的,它将走向新生,走向重建,走向繁荣,走向健全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这种变化是伟大的人民革命的结果。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破坏了这个反动统治的经济秩序。正如毛主席所说:“整个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正在重新改组”(注「见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一九五○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