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者:解力夫    更新:2021-12-04 22:36
  与这条防线平行的外侧,法军强迫成百个村庄、数十万居民迁人其占领区,制造一条宽5至10公里的“无人区”地带。
  为了继续歼敌有生力量,打破敌人在平原地区建立的“暗堡群防线”,粉碎敌人企图巩固占领区的计划,巩同和扩大解放区,确保边界战役所赢得的北部战场的主动权。并为进一步发展胜利创造条件,越人民军领导人经与中国军事顾问团研究,确定对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区选择敌人薄弱部分实施进攻作战,决心粉碎塔西尼的四点计划,扫掉其嚣张的气焰。
  然而,就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来说,人民军在平原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运动战,困难是很多的。这里,法军据点星罗棋布,机动部队较强,地形开阔,交通便利,利于敌人迅速增援和据点之间的相互支援,也便于发挥炮、空火力。但对人民军也有诸多有利条件,主要是:中越边境已连成一片,有可靠的后方;部队经过休整,情绪高昂,机动力量有所加强,战斗力有了提高;平原地区居民稠密,群众基础较好,并有敌后游击队的配合,又是产粮区,可以就地取得给养。
  平原作战的第一次战役为红河中游战役,又称为陈兴道战役。这次战役于1950年12月25日开始,人民军先向永福和北宁两省交界地区的敌暗堡群防线进攻。战役第一阶段以三○八师三个团的兵力,采取奔袭战术,出其不意,速战速决,一举攻克金英、多福、安风一线5个暗堡群据点,歼敌500多人。与此同时,使用新建的三一二师的两个团阻击法军第三机动兵团,全歼一个北非营。战役第二阶段采取攻点打援,集中5个主力团于永安北部地区,以一部兵力攻占保竹据点,主力阻击来援的法军第三机动兵团,歼其一部,余敌后撤。当人民军追击至永安附近时,又遇法军第一机动兵团和四个伞兵连前来增援,人民军即在番更地区进行阻击,歼俘敌百余。后来法军利用空旷的地形,用飞机和大炮狂轰滥炸,并不断向人民军阵地投掷燃烧弹。人民军为避免过大伤亡,遂于1951年1月17日撤出战斗。此役共歼敌三个营,计1500余人。
  在红河中游战役结束不久,越南人民军又在3月20日至4月7日,在海防以北约30公里18号公路的汪秘附近地区发动了黄花探战役,又称东北战役。3月23日,人民军顺利攻克兰塔、陆内、芒内、松周四个据点,诱敌来援。但等了3天,敌不出援。3月27日夜,人民军又打下秘则、长白两据点。法军仍不出援,对其遭到威胁的地区,则加强兵力,依托工事固守,同时从附近基地用飞机和大炮杀伤人民军。3月29日至30日,人民军进攻冒溪矿区和冒溪镇两个据点,均未得手。由于时日拖延过久,当法军大规模出援时,人民军因补给困难,已无力再战。此役虽歼俘敌1175人,但人民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
  黄花探战役之后,人民军稍许休整,接着又在宁平地区发动了光中战役。开始,5月28日,人民军以两个师的兵力于夜间奔袭宁平及一号公路沿线敌据点,经两夜战斗,攻克宁平省会及其以南、东南共10余个据点,后又连续攻克了一些据点。此役共歼敌3100余人,攻克据点22处。
  以上三次战役共歼敌6000余名,其中近一半是法军的机动部队。人民军在敌人有飞机、大炮支援和人力强、工事坚固、机动性高等作战条件下,经受了锻炼。红河中游战役首战告捷,是有效地运用奇袭和攻点打援相结合的战术的结果。战役行动隐蔽突然,出敌不意,使其据有的优越条件不能发挥。人民军一鼓作气,顺利攻下敌人许多据点,并且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援兵,解放了不少村镇,使人民军对平原作战树立了信心。黄花探和宁平战役,基本上仍采取攻点打援的作战方法。在战役开始阶段,战斗也比较顺利,歼灭了部分敌人,解放了一些地区。但是,法军在中游遭到沉重打击之后,指挥上已变得比较谨慎小心,并力图利用人民军的某些弱点,依托坚固的防线和据点群、优越的军事装备和交通条件,发挥炮、空优势和快速机动的兵力,以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因而,当人民军在不能迅速地解决战斗或等待打援时,敌人往往能够迅速集中力量进行反扑。而人民军方面,或因通讯联络不畅、情况掌握不及时而错失战机,或因后续力量不继、兵力对比发生不利的变化,而不能完成预定计划,致使战役未能进一步改变北部战场的局面。
  在平原地区三次战役以后,驻越法军总司令塔西尼继续推行其“四点计划”,着重在其占领区加紧进行扫荡和“绥靖”,力求巩固防御体系。到1951年10月初,已将人民军在北部敌后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游击根据地摧毁;同时大力增兵,到1951年11月,法军在印度支那的总兵力达33万多人。这时,塔西尼认为夺回北部战场主动权的时机已经到来。
  11月9日至14日,法军集中6个机动兵团,在空军、伞兵、装甲兵、炮兵、内河舰队等配合下,分两路向河内西南方向的解放区进攻,一路从红河右岸沿沦江进犯,另一路沿六号公路向和平进犯。
  14日占领和平,并控制沦江两岸及六号公路沿线,企图收复海防、河内、和平、山罗走廊,重新分割越南北部,切断北部战场与中部战场的联络补给线,达到消灭人民军主力的目的。
  在塔西尼重新向越北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形势下,越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邀请中国政治顾问团领导人罗贵波和军事顾问团领导人邓逸凡等人共同研究军事对策。认为敌人的大举进攻给越方暂时增加不少困难,但是,敌人把大批机动力量使用在和平及其以北、以东的广大地区,维护相当长的交通线,这就大大增加了人民军消灭法军有生力量和向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机会。人民军总部决定发动和平战役,以四个师的兵力组织较大规模的运动战,又以两个师的兵力深入敌后,地方部队和民兵给以配合,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展平原敌后游击战争,消灭伪军,摧毁伪政权,广泛建立抗战基层组织,恢复和扩大敌后根据地。
  和平战役从1951年12月上旬开始至次年2月下旬结束,持续了近3个月。据越方公布的战报此役共歼敌2.2万人,其中敌后战场歼敌1.5万人。和平战役的胜利,在军事上、政治上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是恢复和发展了敌后游击根据地;第二是歼灭了法军部分有生力量;第三是粉碎了法军企图切断越方南北交通线的阴谋;第四是进一步增强了部队和人民群众长期抗战的胜利信心。
  中国军事顾问团在帮助人民军建设和作战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从边界到平原,人民军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敌后游击战迅速发展,北部战场起了重大变化。军事顾问团通过实践,逐步熟悉了越南抗法战争的实际情况,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适时地向越方提出把作战重点转向西北和进一步加强敌后斗争的建议,帮助人民军实现战略方向的转移。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人民军的建军工作,进行政治整训和技术训练,加强后勤建设,使人民军战斗力显著提高。这对保证日后西北、上寮和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人民军发动和平战役期间,针对法军企图切断越方南北交通线、扼杀人民军敌后活动以巩固其后方的阴谋。1952年2月16日,中国军事顾问团向越南人民军总部建议:1952年的作战方针,应是大力开展游击战争辅以小规模的运动战为主,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较大规模的运动战;部队则轮流进行政治、军事整训;同时,准备条件,主力转移到西北作战。人民军总军委采纳了军事顾问团的上述建议。5月,总军委决定成立红河左岸战区,指定了战区领导成员,决定开展西北战役。
  越南西北部地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而法军守备比较薄弱的地区。它是法军屏障上寮、钳制越北解放区,掩护红河三角洲的战略要地。它与东部平原之敌相呼应,对越南抗战主力和首脑机关所在地越北解放区构成严重威胁。夺取这一要害地区,便可与越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形成背靠中国、南连上寮、地域辽阔的稳固的战略后方,对创造条件夺取红河三角洲,推进全国抗战胜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当时,西北地区法军只有8个营又41个连的兵力,分散守备144个据点,其中约有40个据点驻守一至两个连,其余据点通常只有一至两个排防守,大部分是伪军,战斗力不强。一些重要据点的工事建有钢筋混凝土碉堡和掩体,其他工事大部为土木结构。避开敌人防御较强的红河三角洲地区,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西北上寮地区进军,是中共中央研究了印支战场的情况,吸取平原地区四次作战的经验教训后提出的正确战略方针。
  为实现战略重点的转移,开辟西北战场,进行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中共联络代表罗贵波于1952年初从北京回到越北,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兼管军事顾问团的工作后,就考虑人民军全年的作战和建军计划,经过认真考虑,并报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遂向越方提出如下建议:“在雨季前以继续开展游忐战争为主,大部分主力进行整训,西北方面,上半年做好准备工作,下半年先解决山罗、莱州、义路之敌,并巩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