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作者:鱼中抽烟的鱼    更新:2021-12-04 05:38
  然而,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象是在暗示自己不可轻举妄动。夏侯羽将堵在嗓子眼的话,又咽回了肚子,他还要再考虑一下。
  “千岁,景略先生求见。”
  “快请。”
  来不及穿戴的夏侯羽,干脆光着脚丫子跳下床,随手抓起一件披风,随内侍出迎。
  “千岁何故如此?”王猛看着憔悴的夏侯羽,张口惊呼到。
  “还不是想你想的。”
  “景略何德何能,能叫千岁如此挂心?莫非是吴琦突现韦庄,千岁见其隐有要取合阳之意,又兼有袭取椿林之谋,而伤神不已?”
  “景略先生真神人也。孤王正是因此而烦忧,难作决断啊。”
  “依猛之见,可派一人引兵伏于椿林东南三里的平庙,击之。待敌败走后,可于平庙大道两侧垒筑营塞,断去吴琦之念。而我军主力,东移合阳与韦庄之间的寺前设伏,专待贼寇。”
  夏侯羽听了王猛的话,转身看着行军地图,连连称啧。
  一天后,在平庙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遭遇战。作为胜利方的凉军,并未一路追杀溃败的伪秦军,而是早早的收队,于平庙的东西两侧筑起营寨,扼住通往椿林的通道。在韦庄,吴琦的主力却一反常态的停止猛攻,而与慕容复归部转入相持阶段。
  走在通往合阳官道上的夏侯羽,听着斥候的汇报,心中了然。
  “加速前进,快,快,快。”
  遵照夏侯羽的命令,中军各部的将校,都在一个劲的催促着属下部众加快行军速度。大家都明白,一旦合阳失守,整个左翼就将崩溃。而兄弟们用血与泪换取的胜利,也将付之东流,狗屁都不抵。因此,凉军的移动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他们居然在一天之内,走完了两天的路程。
  站在寺前镇的万佛塔上,夏侯羽眺目远望高明方向,心中不禁有些得意。“果不其然,吴琦是两手准备,两手都要给自己往死里整。高明方向的滚滚烟尘,不正代表着吴琦的一路部队,正在向自己所处的寺前而来吗?可惜啊,真的可惜。你若是遇到别人,兴许会成功。但是,你遇到的是我夏侯羽与当世奇才王猛,焉有不败之理。”
  “景略先生,你观此来之敌,有几合?”
  “不对,不对,如此规模的骑卒部队,非伪秦所有,难道有变?”
  望着莫名其妙的王猛,一股不祥的预兆,在夏侯羽的心间涌起。他急切的问到:“景略先生,那里不对了?”
  “千岁,我们上当了。”张颌慌张的跑来报到。
  “怎么回事?”
  “刚才属下见高明方向烟雾腾腾,便派一哨人马去探个实底。结果,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属下,刚才的烟雾,是二百敌人驱赶牛马拖着树枝捣腾出来的。”
  此时,王猛也清醒了,他急呼夏侯羽回兵平庙,去救张邈,去救椿林。夏侯羽当下传下急令,大军分两路,一路骑卒抄近路驰援平庙,一路步卒走官道援救椿林。
  当夏侯羽抵达平庙时,平庙的东西二寨早已陷落,张邈老将军生死未卜。夏侯羽急火攻心,当既呕血数升,倒在平庙凉军废墟之上。大将张颌为稳定军心,遂号令三军退往蒲城西北的三合镇,而令张骁率五千铁骑北上椿林接应王猛。
  由于平庙失守,吴琦的一路人马偷至蒲城与椿林之间的茂林,已作好对狄三左翼的突击准备。而王猛的步卒,却没有及时的赶到椿林,错过解救狄三部的最后机会。当夜,正在急攻蒲城的狄三部,遭到了敌人的突然袭击,左翼当既崩溃。狄三在制止全军溃败的时候,不幸中箭落马,为伪军俘虏。被敌人杀散的狄三部五千人,在败退的徒中连遭伏击,最后退至三合的,竟不足三成。
  但是,吴琦的全盘计划,却没有因为一个蒲城的小胜,而暂缓执行。伪军象疯了一样,在各个战线向凉军发起反击,给凉军造成重大伤亡。若单单是人员伤亡还好,此刻的凉军士气低落,又加上各自为战。因此,相当的被动,有的竟被伪军追的狂奔百里有余。而形势一片大好的伪军,在撒扎克的支援下,一路杀向三合镇,欲一鼓作气击溃凉军主力。幸好封常清率部赶到,于泰陵击溃敌军前锋,才使得全军得到喘息的机会。遵照张颌与王猛的命令,各部凉军在短暂的休整之后,陆续退往城关。
  凉军此败,从征的二十三万将士,折损近五万。即使在随后的几天里,有陆续归队的,但也无法补齐失踪员额数。最要命的是,双城侯的本家兄弟狄三生死未卜,老将张邈战死沙场,而凉军的主心骨夏侯羽将长时间地卧床不起。这些消息,对于新败的凉军,不亚于又一次的战败。
  没办法,只能向玉龙关的侯君集求援,希望他能派人南下驰援渭南府。当日,带着张颌与王猛亲笔信的信使在鹰卫护卫下,火速赶往玉龙关求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久病不起的夏侯羽,没有等到玉龙关的援军抵达,却又染上麻疹。不得不抛下十几万大军,在上官涔的护卫下,匆匆离开城关,回凉州医治。而留下的烂摊子,则由张颌、王猛、陆剑明三人善后处理。
  七月月末,回到凉州城的夏侯羽,在病榻上迎来一位贵客——剑宗宗主封清杨。病榻前,苦灯下,夏侯羽忍者病痛与封清杨彻夜长谈。至天明,二人才依依惜别。多日后,夏侯羽的病情,意外的好转,而且功力精进。但是,外人却不知,在其与封清杨长谈后,封清杨当既赶回仙密闭关,三年未出。
  而在夏侯羽病重期间,入援三晋的拓拔诡的捷报传回了凉州,算是对凉州父老的一点补偿吧。不过,拓拔诡在上报偏关大捷的战报时,用得是两份军报行文。送交辅政王的是份表功地官样文书,而送交威凉府的,则是一份详细的战报。也正是由于此份战报的不甚遗失,才让夏侯羽的病情再次反复,险些将封万里的前功毁于一旦。
  史记戎平·偏关忠烈传:偏关危,百姓易食。文忠公犒卒,杀妾飨士,百姓效之。六月,拓拔诡解其围,破胡虏东西二塞。初入城,恶腐弥天,白骨露市。凉军惧骇,解囊救之。文忠公愧,悬谢天下,独存子女于世···原来,在拓拔诡奉命渡河东进三晋解救偏关时,以是偏关被围的第六个月。此时的偏关,已断粮一旬有余。偏关城中,莫要说是观音土,就是能啃上一啃的旧皮甲,也被人分食一干。而那些刚冒出土皮的青草,连茎带根,当既会被饥饿的人们抢食一净。为了保证守军将士不被饥饿打败,胡笳告令全城尚有一口气的百姓:易一人,当取肉二斤,以充军粮。为不使百姓心存怨言,胡笳当既令人勒杀一妾,取肉飨士。即使如此,军粮的缺口,也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一天的增加。没有办法,胡笳心一横,力令族中体弱女眷自尽。所得之肉,悉数献于军前,充作军粮。百姓闻其行,纷纷杀妻取肉,送于军前充作军粮。至此,偏关中女眷,得以幸免者,不过二三成。
  军粮虽有,但守城将士却难以下咽,身体日见浮肿。若不是粘罕的一次试探性的攻击,恐怕他们会一直以白水拌米充饥,直至死亡。也正是有了粘罕的试探性攻击,誓死保卫偏关、保卫三晋、保卫圣龙的守军将士,才第一次尝到人肉的味道——微酸中,带着一点点的甜。
  这就是人肉的味道···。很多人吞下去,回味着,又呕了出来。但是,为了保卫偏关,守卫晋西北的门户,对得起父老们的一番心意,他们又捡起肉,吞了下去。对于他们来说,活下去才是关键,其他的都已不重要。
  日出日落,又是痛苦难耐的一旬过去,援军终于来了。然而,由于城内外的消息不通,援军并不知偏关城的近况,更不知偏关的守军是怎么熬过来的。而偏关的守军与百姓,天天眺首期盼着援军早日进攻,早日将自己带离这个人间地狱···一旬过去,援军终于在拔除敌人的外围营寨之后,向敌人的主寨发起了进攻。但是,他们要攻过隔着数道宽沟深渠的敌人,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为了不让援军遭受损失,守卫北山要塞的守军,在付出百人代价之后,终于将重要军情传到了拓拔诡军中。此时的拓拔诡与凉军部众,依然不知偏关的实情——报信之人,有意的隐瞒了偏关的实情。拓拔诡还以为报信之人,是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才累饿至此的。
  翌日,在报信之人的指点下,拓拔诡向困守偏关城下的敌罕粘部发起总攻。战至次日天明时分,拓拔诡在付出三千人的代价之后,终于将敌人分割包围。敌罕粘部的覆灭,指日可待。而此刻的报信之人,为了不给罕粘有喘息之机,力谏拓拔诡一鼓作气剿灭敌人残部。拓拔诡听从了他的建议,又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将敌罕粘部残余悉数歼灭。
  当自己的属下开始打扫战场时,拓拔诡才注意到自己身旁的报信之人,才想到入城拜见胡笳,替凉王向其表示敬意。可惜,报信的人,已拔剑自裁。拓拔诡大惊,慌令人叫开偏关城门,唤一老军军前辩视,乃知是守军副将张成。
  入得偏关,拓拔诡与监军狄如方知偏关实情,俱惊失色。屋舍悬蜘网,白骨弃于市,髅骨行与道。偏关,这就是偏关?
  一路之上,应狄如的建议,拓拔诡严肃军纪,不得与人吃食。而令数营双城步卒,挨家挨户的搜寻幸存者。为什么?医理有道:久饥而乞者,若得饱食,必腹胀而亡。救之,需逐加之。非此法,勿救也。幸好狄如作过几天的游方郎中,深知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