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作者:温瑞安    更新:2021-12-04 04:29
  他们知道无情自有分数。
  无情是不是真有“分数”:一种对付温文人或对抗“声毒”的方法?
  不知道。
  但无情有盒子。
  ——一个白可儿刚交到他手上的锦盒。
  无情突然打开了盒子。
  盒子原来不大,只差不多一本书的样子,但一打开来,却不断的也迅速的变大,就像一册串连着的竹简,一旦张展了开来,一层又一层,一页又一页,瞬间已长大得足以把无情遮掩起来。
  本来是一个盒子,现在变得像是一具屏风。——也许,不同的只是:屏风大抵是四扇折门,多至八扇不等,但这口盒子“倒出来”的至少有七八十页。
  页上都密密麻麻写着字。
  ——写的是什么内容,一时间,谁也看不清楚。
  但眼急而快的,还是看到了几行字,大概也只能够来得及意识到:
  这是经文!
  ——到底是什么经文,那就谁也来不及看清楚,纵看清楚的也不一定能看得懂了。
  经文已展了开来,并且护住了无情。
  无情就在那些书页内。
  书页是经文。
  这样说来,无情就像是人在盒中一样。
  那就够了。
  不管那经文的内容是什么,书页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它却偏偏能完全掩护住了无情,使他免于“声毒”的侵害!
  惊雷无声。
  无声的惊雷。
  钱光乍亮。
  乍灭的钱针。
  美丽的事物大抵都是不久长的。
  璀璨也是。
  ——璀璨若长久,那就不理不璨了。
  也许,灿烂之所以为灿烂,就是因为它灿亮之后,很快就要腐了烂了。
  温文的“钱音声毒”就是这样。
  很灿亮,但不久长。
  一闪即灭。
  如流星,自长空,划过。
  他的音符之毒在街心如一个无声的爆炸,即炸即收,旋爆旋灭。
  一切平伏。
  无情无盖。
  他的手一抖,书,又收回到盒子里。
  盒子依然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盒子。
  不大不小的一只盒子。
  就像是一本书。
  虽然只是一本书,却不一定是一本普通的书——有些书因为作者的才识过人,使它成了铄古震今、惊天动地、流芳百世、经典之作。
  是有这样的书。
  真有这样的人。
  这样的事。
  无情一收了书,书还原为盒,他就把盒子往身边一放,双手十指已搭上膝上的筝弦。
  他说:“好个无声之毒。”
  温文道:“却毒不倒你。”
  无情道:“我听了你的,我的也要请你赐正。”
  温文道:“你弹,我听。”
  他虽然这样说,可是,神色再也不轻松,不从容。
  不是他不想轻松、从容,而是轻松不起来,从容不下去了。
  如果说,刚才无情应对他“钱毒”的神态是如临大敌,而今:他面对无情的筝声却似是大军压境,生死关头,更是肃杀异常,半点松懈不得。
  无情的神情却变得若有所思。
  有所思。
  他思想的时候神态很俊,甚至有点悄,很有一般静若处子之美。
  那是婉约和冷峻的合并,一向深思熟虑得近乎深沉的地,这时候却似是一个正在恍概括梦的孩子,又似是一个正在仿佛思慕的少年。
  所思为何?
  何为所思?
  他正在寻思的时候,手指已拔动了筝弦。
  不徐。
  不疾。
  看似如此,但一个一个音符,却很快很疾,既准确又酣畅的“流”了出来。
  音乐“流”得很淋漓,但指法看似不怎么快。
  因为弹者自在。
  自得。
  这音乐听似并不怎么,但直击人心,又深得人心,令人听后心中有一股舒美,一种感动,足以把一切四个字堆砌的形容词句,都为之打破,撕碎,不但派不上用场,只令人觉得俗不可耐。
  这就是无情的筝。
  他的音乐。
  他心灵的流露。
  ——可是,他却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地弹筝?
  只是他十指纤秀有力,一弦一弦的拔了过去,很快的,也很自然的,甚至也很自负的,就已拔到了筝弦最外、最细、最高音处。
  那儿的三四条弦,特别幼细,在阳光映照下,也特别亮丽,像银针,像绿剑。
  音乐弹到那儿,突然间,大家都听不到声音了。
  万籁皆寂。
  杂声全隐。
  ——众弦俱寂,无情手中指下,成了唯一的高音。
  最高调的乐音竟是无声的!
  ——无声的高音!
  6.千呼万唤的无声
  琴有弦。
  弦却无声。
  人有情。
  出手无情。
  本来这口筝正弹到高情处,却似突然忘了情;本来乐声正奏到浓情时,却忽然成了薄情。
  就像奏者指尖的一记失手。
  留了个大白。
  也如美妙舞者的一次失足。
  落了个大空。
  又似浪子的一次薄幸。
  伤了女人心。
  这筝乐一路“流”到水穷处,正不见雾不见水,却见柳暗花明,恍如一片幽香,细细碎碎,净净踪踪,袅袅绕绕,娇娇娆娆,终于成了千呼万唤的无声,迂回在身,纠缠在发,徘徊在衣,缠绵在心。
  那是千呼万唤。
  却无声。
  无息。
  温文人却大惊失色,为之屏息。
  他温文的笑容已转为一脸肃杀,突然撤手,拎出两面旗帜,往前往后,一向左向右,各自一甩。
  旗衣割风,发出尖锐的呼啸。
  然后温文发出一声断喝,各把旗子往青龙,白虎二方位一插,右手一翻,指缝亮出七八根银针,马上嗖嗖连声,飞弹而出。
  他发出了暗器。
  ——向他自己!
  他身上、肩上、乃至喉上、脸上的要穴,连着了七八枚针,他还不甘心,左手食中二指骈伸,一连在自己身上疾点了几处穴道。
  然后他才喘了一口气。
  长长的一口气。
  无情这时也停了手。
  不再弹下去。
  筝止。
  他仍端坐,双日平视温文。
  温文这才恢复了笑容。
  可是他现在的笑意,己带了三分尴尬,三分不安,和四分敬畏。
  “好筝,好指法,好明器。”他说,“好个‘相见争如不见,有情却似无情’的‘相见筝,无情针’手法!”
  无情道:“承让,兄台银针封穴,旌旗摊道,空前绝后,破绽绝灭!阁下只撤出两面龙虎旗,要是连杀手锏‘三面红旗’一齐发动,只怕我早已给你清除出街口了。”
  温文人苦笑道:“没有用。”
  无情目光如电,飞梭似的在街心两旁巡扫下一眼,扬了扬眉,道:“哦?”
  温文人惨笑道:“就算我把和老弟的‘一面王旗,两面龙虎旗,三面大红赤未旗’一齐示出来,只怕也不能把你请回轿子里去!”
  “和老弟”当然就是他的胞兄弟:温和人。
  他们两人在“老字号”里是“哼哈二将”,在洛阳温晚麾下也常焦不离孟。
  ——就像后一个班辈的“金童”温渡人和“玉女”温袭人一样。
  不过,这一次,温和人却似没有来。
  温文只独自一人。
  温和并没有跟他联手。
  无情肃然道:“文兄过谦了——若加上他们二位,只怕在下想回到轿子里也在所不能了!”
  话一说完,他就出手。
  他一出手,就是左三枚“活杀透骨钉”,右五支“暴雨梨花钉”!
  迄今为止,无情一直都没有主动出手。
  ——温渡人、温袭人攻击他的时候,他也没有主动出手。
  ——连温文人出手之前,他也没有抢先出手:他一直都只足在还击而已。
  可是这次不同。
  他抢着出手。
  ——难道,这次的敌人,还要比温文人,温渡人、温袭人加起来都更可怕?更可怕得多!?这才迫得他争取先机,先下手为强!?
  他在打“活杀透骨钉”!
  打的方位是黄裤大街左旁(亦即位于无情左侧)的一个摊子:
  那是个卖绍兴紫砂茶壶、茶杯的摊子。
  摊子后有一个人。
  老人。
  ——不,严格来说,他应该是个年青人,但从样子看去,却甚风霜、沧桑,举止神色,都像是一个老人。
  这老人居然没有在长街格斗时走避,反而出在茶具摊子后面,正在挥笔记事。
  他信笔疾书,写得那么用心、用神,一面写,一面还抬头看场中的一切变化,好像非常享受,也十分投入。
  无情的三枚透骨钉,正是打向这名“老人”!
  这“老人家”是谁?怎么能令无情主动出手,且一出手就如此不留余地?
  黄裤大街虽然是主要官道,两旁住的大多是大户人家,非富则贵,但凡是热闹之街巷,必百店林立,商贾云集,乃至小摊贩也特别多,这是闹市旺地的恃色。
  这儿也一样。
  既然街道之左有摊档,右边也不例外。
  无情的五支梨花钉,就是打向那“老人家”的对面(也就是无情的右侧)。
  对面的摊档:
  那是一家卖鸡蛋、鸭蛋、鹅蛋、乃至鹌鹑蛋的地方。
  总之,那家摊子什么蛋都卖:
  东主是一个年轻人。
  ——不,严格来说,这是一个样子长得非常年青、有活力。生气勃勃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