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作者:王敬瑞    更新:2021-12-04 03:06
  那时,听众就会有受益匪浅的感受,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讲要领演讲之前,做好准备演讲也同做其他事情一样,必须打有准备之仗。首先明确今天演讲的目的是什么,演讲的对象是谁,针对听众应把握些什么,这些都要心中有数。这如同老师上课之前要写好教案,公安干警侦破案件之前要做好预案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演讲之前的准备工作大致有:一是对材料的取舍,围绕演讲的目的取舍演讲材料。二是次序的安排,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先讲,哪些内容后讲,做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三是表达的形式,是以议论为主,还是夹叙夹议;是以叙述为主,还是穿插说明、抒情等,都需演讲前细细斟酌。四是试讲练习,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演讲,应事先进行试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样在正式演讲时就能得心应手,即使出现闪失,也能化险为夷。五是演讲的方式,除一些非常严肃的场合和庄重的会议之外,最好不要念稿子。念稿子容易与听众产生距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演讲者的思路。你要知道,听众最不愿听念稿子,尤其是那些不切合实际、空洞无味的理论说教。但是不念稿子,并不等于漫无边际,而是在认真打腹稿的基础上,根据听众的需求不断调整,加以发挥,与听众产生共振和共识。
  语言简洁,条理分明演讲必须重点明确,不能台上讲了半天,台下不知所云。要想抓住重点,一定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条理性的概括,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几条几点,几个大问题套着几个小问题,这样,讲者便于表达,听者便于理解,便于记忆。
  古往今来,谈事说理,归纳概括,说“三”者为多——一件事情出三条主意,叫上策、中策、下策;评价工作、评论人物也常分成三类:好中差、高中低、左中右等。古人说的“三光”日月星、“三才”天地人、“三宝”精气神,都是三。现代人讲“三”之处尤多,比如“三讲”、“三下乡”、“三大纪律”,孙中山讲过“三民主义”,毛泽东讲过“三大作风”、“三要三不要”,邓小平讲过“三个有利于”,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等。连世界划分也是三个。每当遇到说不清的事时,人们往往会说:你得给我说出个一二三来。千头万绪只说三,千件万件先说三。可见,“说三”是一种较普遍的思维与表达方法,是说话办事干练的一种习惯或风格。
  从“卫生间现象”看演讲(2)
  我们由此可以受到启发,演讲归纳要简练,语言要简洁。简洁是智慧之灵魂,准确简练的归纳与概括是十分必要的。学会了简洁与生动的表达方法,将会使我们的演讲更加精彩。
  放松心理,消除紧张心理紧张是演讲者的最大障碍。要消除紧张心理,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讲话水平充满信心,应在演讲之前暗示自己,我一定能讲好,并想象自己演讲成功的情景。同时,要有“目中无人”的勇气和胆量。在演讲过程中,如果心理紧张感没有消除掉,就不要把眼睛盯着听众,要处于一种似乎谁也没有看见的境地。否则,越看听众,越觉紧张,以致于暴露出自己紧张慌乱的样子,使听众对自己的演讲失去信心。假如自己是处于一个新环境,人地生疏,在这里初次登台亮相,心理负担较重,那就不妨提前向听众交底,说明自己初来乍到,情况了解不多,难免有讲错的地方,敬请听众谅解。通过谦虚的口气和简单的自我交待,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鼓起成功的勇气,即使出现一些差错之处,也会得到听众的同情和理解。
  穿插故事,吸引听众演讲中,尽量使演讲内容和语言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与演讲内容有关联的故事可以迂回穿插,不要干巴巴地打官腔。要根据听众情绪因势利导,增强演讲的应变能力,有效控制场上气氛。有一位大学教授主讲了一场生物专题报告会,会开后时间不长,听者便交头接耳,继而出现喧哗。面对此景,教授并没有以学者或长者身份居高临下,训斥听者,而是巧妙地将“霸王自刎乌江”的历史故事插讲进去。他讲刘邦针对项羽的“天命思想”,利用昆虫的趋向性,用蜂蜜在项羽兵败必经之地乌江岸边书下“霸王自刎乌江”六字,当项羽看见石崖上蚂蚁组成的六字图案后心惊胆寒,自认此乃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这个故事,立刻吸引了听者,会场注意力集中,报告会非常成功。
  风趣幽默,听众不累一个领导者在讲话时,如果一本正经,严肃有余,缺乏幽默感和亲近感,演讲内容又是“干巴巴的几条筋”,如嚼枯草,群众听这样的报告和讲话,必然会“坐立不安”,感到枯燥难耐,巴望着能尽快结束。这样的演讲显然是不成功的。倘若运用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情况就迥然不同。风趣幽默,可以产生乐趣和兴奋,冲淡人们因平淡内容带来的不悦情绪,使心理得到平衡,愿意继续听下去。风趣幽默的语言,是领导者演讲时吸引和感染听众的“润滑剂”。即使在批评下属时,也不妨使用一些幽默语言,诙谐风趣,既甜滋滋,又酸溜溜,使接受批评的下属脸红心愧,从幽默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痛痛快快接受批评,高高兴兴改正错误。风趣幽默的批评使人在发笑中深刻反省,从而显示出幽默的巨大作用。
  抑扬顿挫,把握节奏领导者的演讲语言要简洁、通俗,但又不同于一杯“白开水”。它应该是加了工的语言,既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泼口语,又适当有一些优美的词藻,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静止化为动态,把远处化为近处,把艰难化为容易。这样的语言,容易激起听众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启迪和感染。优美的表述需要和谐的节奏和适当的速度。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快慢有度。时而如小桥流水,时而如大江东去,时而如狂风暴雨,时而如月白风清。讲话声音要宏亮,但不要刺耳。音量要适中,如过轻,听众听起来费劲;如过重,听众听起来又很不舒服。另外,还要把握语速的快慢节奏,不要让听众产生倦意,昏昏欲睡。
  充满激情,感染听众我国演讲家李燕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演讲应有诗一样的激情。演讲者的激情从何而来?装腔作势不是激情,声嘶力竭更不是激情。激情是演讲者道德修养、文学修养与现实生活结合后产生的冲动,尤其是能和大家发生共鸣的情感才有可能感染听众。有没有激情,是衡量演讲者水平的“试金石”。因为演讲是以心交心,以情动情,是讲听双方在心灵深处产生的碰撞,如果演讲者毫无感情,导致听众对演讲者产生厌恶,那么,很难使一场演讲获得成功。让大家动情,首先自己动情。所以说,培养激情,应成为演讲者走向成功的关键一环。
  贴近听众,产生共鸣一是演讲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听众心理,讲大家关心的事,说大家想说的话,做到讲者愿讲、听者愿听。二是演讲内容必须突出一个中心,给听众留下清晰的烙印。在演讲中,无论内容多少,时间长短,或者场合如何复杂,演讲都只能有一个中心。如果演讲内容多而杂,漫无边际,没有明确的中心和鲜明的观点,找不准听众的兴奋点,就会使听众的神经组织产生的痕迹得不到强化,甚至互相抑制,印象模糊。三是演讲内容也必须随着听众的情绪而有所变化。因听众的注意力不一定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分析原因,对演讲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四是演讲内容和语言必须适合不同的听众对象。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演讲像对国家干部一样,农民就不一定感兴趣,反之亦然;对知识分子的演讲如没有准确的术语概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就不易令人信服。可见,对不同听众,应选择不同的内容、形式和语言。
  从“卫生间现象”看演讲(3)
  即席讲话,求精求新
  一般的会议讲话、报告、演讲都有充分准备,大多还有讲话稿,而即席讲话常常是“突然袭击”,很少有时间做充分的准备,往往是“逼上梁山”。在短暂的时间里,靠自己的应变能力,打腹稿,或边说边想,或边想边说。所以,即席讲话应做到:一要讲精。即席讲话一般时间要求都比较短。因此,应从纷繁杂乱的思路中理出头绪,尽快提炼出几个带有倾向性、特色性的观点来,这样,讲起话来,就显得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听众不易产生厌烦心情。同时,做到长话说短,短话说精。二要讲新。即席讲话最能体现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通常情况下,即席发言往往是在别人有准备讲话之后安排的。这样,即席发言者应该不落俗套,力戒重复,哪怕只表述自己一点点意见,也应是独具特色,既能把准听众的脉搏,又能唤起听众的兴趣,得到听众好评。三要讲实。内容要实,语言要实,使听众听后有一种亲切、实在、可信的感觉。即席发言有一个紧张而复杂的思维过程,难度较大。领导者应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不讲长话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林语堂曾说:“演讲就像迷你裙,越短越好。”一句风趣诙谐的话却道出了领导者不讲长话讲短话的道理。
  演讲,最忌讲长话。在公众集会和各种会议上,一开始听众都是敬而听之,但如果主讲人不顾听众的表情和反应,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听众便会产生厌烦心理,或交头接耳,喧哗不止;或低头欲睡,心烦意乱;甚至有的离开会场,开起“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