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作者:刘畅    更新:2021-12-03 11:08
  这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平时注重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爱好越广泛,自然就越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生活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利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与和谐
  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父母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首先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重调整心理状态,使其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五部分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的禁区 (一)
  斯宾塞认为要实现快乐教育,就必须避免走入下列教育的误区:
  ——粗暴尖刻的言语
  小斯宾塞有一个同学莎拉,他胆子很小,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对他精心呵护,日常生活几乎大包大揽地代办,慢慢地,莎拉养成了内向、胆怯的性格。
  后来,莎拉开始到父母身边生活,爸爸脾气比较暴躁,莎拉在他面前经常吓得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做。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莎拉给客人倒水,一不小心,茶杯摔在了地上,爸爸当着客人的面劈头盖脸地就骂道:“你真是个笨猪!”生性敏感的莎拉羞愧得无地自容。
  当天晚上,莎拉做了一个噩梦,看见爸爸恶狠狠地指着他的鼻子,用手指着他的脸。从今以后,莎拉看到爸爸就紧张,越紧张越是出错,每当这时,爸爸都毫不留情地加以训斥。莎拉最后患了恐惧症,每天晚上做噩梦,一点风吹草动都紧张得不行。
  莎拉的父母是爱他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会以粗暴的打骂来发泄情绪。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不注意就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如:“你看看人家邻居的孩子,学习多好啊,你怎么就这么笨呢?”“你和你爸爸一样,都是没出息的东西。”“你真笨,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这些语言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爱。最可怕的是它还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们长大了以后心里始终有缺陷。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只体现在身体上和智力上,而且还体现在心理上。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家庭尊重之于小孩,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苗。要想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切忌在众人面前用命令和训斥的口吻和他们说话,对孩子采取冷漠和粗暴的方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教育孩子时恶言相向是一种极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过分地批评孩子
  很多父母易犯这样的错误:孩子犯了小错误,父母跟孩子一样,不去注意,更不用说提醒孩子注意了;而当孩子犯了大错误,正在内疚、痛苦,需要安抚的时候,父母不但不去抚慰那颗脆弱的心,反而不等孩子从挫折感中恢复过来,就在现场大呼小叫,一遍遍捶胸顿足地数落孩子,甚至将孩子过去所犯的错误都翻出来数落一遍。
  事实上,只要孩子不是犯错过大,对一些不符合父母标准的小错误,父母可以加以提醒,不需要横加指责。过多地指责会使孩子常常处于无地自容的境地,尤其是在生人面前斥责孩子,对孩子的打击更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思想“我不行”、“我干不了”等等,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对于小错误,父母应当保留孩子的面子,做出适当的提醒。对于大错误,父母同样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防止批评过度。
  ——冷漠和麻木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孩子既愿意得到父母的表扬,也愿意忍受父母的批评,而最不希望自己被父母忽视。
  冷漠,对孩子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行为,冷漠留给孩子的心理阴影将会终身不散。在斯宾塞看来,冷漠地对待孩子比打骂孩子更加恐怖。在冷漠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很容易产生心理异常、心理变态。
  第五部分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的禁区 (二)
  六岁的小女孩泰瑞总是打她两岁的弟弟,她的父母也总是告诫她别碰弟弟或做点好事,如若不然,她就会受到惩罚。但泰瑞的坏行为却并未停止。因此,泰瑞常常是在挨骂之后再被送进她自己的房间。
  其实,泰瑞是因为感到自己的位置被小弟弟取代了,而她又太小,不知道怎样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于是,她才用打弟弟的方式来换取她所期望的父母的关注。
  用挨打来获得母亲的重视和赏识,可见孩子用心之良苦,可见获得重视的感觉对孩子有多么重要。
  但遗憾的是,父母常常因被繁忙的日常生活所累而忘记了去表扬孩子的优点,也忘记了在孩子困惑时帮孩子一把。相反,他们只有等到孩子犯错误之后才去关注他们。
  想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父母一定要注意:
  经常抚摸、拥抱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爱、被关怀;
  不要经常惩罚孩子,尤其不能重罚,更不要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即使拒绝孩子的要求,也应该让孩子知道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对孩子下达命令;
  必须满足孩子合理的生理需求,不要用不准吃饭、不准上厕所、不准睡觉等手段来处罚孩子。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斯宾塞指出: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是要靠自尊来支撑的。尊严可以带给人自信,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尊,尤其是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因为年龄阅历的关系更为在意别人的话语,尤其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无意间说出的许多话,都可以潜入孩子意识当中,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成年生活中不断地支配他们的行为。
  孩子的自尊心像幼苗,一旦受到伤害,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父母除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正常的自尊心。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弥补父母的遗憾。比如曾经希望当画家的父母,最后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于是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计划把孩子培养成画家来一偿夙愿。
  不加选择地为孩子的未来做很多规划,是很多父母的毛病。孩子们在父母准确给自己定位的人生道路上疲于奔命,更多的精力浪费在以后可能不会用到的知识的学习上,真正自己想学的知识的也可能因此而耽误。
  为人父母者应该知道,当孩子去努力地弥补你遗憾的时候,或许孩子正在制造他自己的遗憾。如果你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给他自由的权利,什么都想让他来完成,往往得不偿失。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很多优点和才能,这些优点便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作为父母要能清晰地看到孩子的特长,确信能在什么方面取得贡献,然后引导孩子朝这个方向努力,那样孩子才容易迈向成功。相反,如果父母看不出孩子的优点和才能,让孩子放弃自己的优势,来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遗憾,最后肯定无法如愿以偿。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帮孩子寻找并确立一个好的开始,努力之前,先弄清方向,远比一开始就把孩子固定在自己的角色上要来得有效率。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
  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挑剔是大多数家长常犯的错误。这些家长时时刻刻地盯着孩子,当他们有些事情做得不好或不对时,就急切地去纠正,直到他们完全无误才肯罢休。
  世界上没有完人,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斯宾塞这样真诚地告诫为人父母者。
  家长对孩子进行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是想让孩子的行为和做事达到完美无缺。然而,只要每个人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长们多关心孩子表现优秀的一面,并不断地给予鼓励,那么孩子犯错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相反,家长老是挑孩子的错,不仅会使孩子存在自己常犯错的印象,还会使其对犯错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心理可导致孩子拒绝做任何事。恐惧的压力会使孩子变得无能,他们认为凡事难以做得完美是因为自己愚笨和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