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作者:[德]威廉·恩道尔    更新:2021-12-02 22:00
  同年夏天的8月20日,在纽约的联邦储备委员会总部,一百多个美国大银行被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非公开会议,听取墨西哥财政部长杰西·希尔瓦·赫尔左格关于偿还820亿美元外债的计划说明。希尔瓦·赫尔左格告诉国际金融界的所有绅士,他的国家甚至已经支付不起外债的下一期分期付款额了,外汇储备已经用完了。
  在墨西哥,面对越来越混乱的经济,洛佩斯·波蒂略总统决定采取行动,首先阻止资金外逃,然后再处理危机。9月1日,总统向墨西哥人民宣布,对国家的私营银行以及当时的私营中央银行——墨西哥银行实行国有化,并给予赔偿,这是恢复金融秩序,阻止资金外逃,防止整个国家经济毁灭的一系列紧急措施的一部分。
  在三个小时的全国电视讲话中,他抨击了“投机和寄生的”私营银行,详细叙述了私营银行如何从墨西哥工业化过程中窃取利润换成美元外逃,投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经过。资本外逃总额达760亿美元,这相当于过去十年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外债总量。
  洛佩斯·波蒂略已经与罗纳德·里根建立了友好密切的关系,并且亲自向里根表明,他采取过激行动的原因是由于国家面临的情况紧急,而不是针对美国的不负责任的激进主义。
  接着,在10月1日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年会上,洛佩斯·波蒂略总统号召全世界所有国家行动起来,阻止“倒退到欧洲中世纪”的现象发生。他强烈谴责了金融体系不堪忍受的高利率以及原材料价格暴跌政策带来的危机。
  墨西哥总统强调,“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某些国家取得的成果受到削减的威胁,另一方面也切断了其他国家进步的可能。”然后,他直截了当地警告说,如果一个普遍受益的解决方案也被阻止的话,不排除第三世界单方面停止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停止偿还债务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谁都不想这样做。但是,这种情况如果发生,责任并不完全在债务人。相同的情况催生一致的立场,没有必要搞阴谋诡计。”
  对撒切尔和沃克尔强制推行的偿债新条件,洛佩斯·波蒂略进行了抨击。
  当前的形势与签订还款期限协议时的形势已经完全不同,墨西哥以及其他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不能遵守此前同意的还款期限……我们发展中国家不想成为附庸。我们不能为了偿还债务,而使我们的经济陷入瘫痪或者使我们的人民陷入更大的灾难,更何况这些债务的利息已是原来的三倍。这都是在我们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强加给我们的条件,根本就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为战胜饥饿、疾病、无知和附庸所做的努力,并不是引起这场国际危机的原因。
  随后,洛佩斯·波蒂略向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债权国家谈到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共同合作找到解决办法,以使像墨西哥这样的国家能够找到走出危机的办法。他的言论得到了最大债务国元首的响应,巴西总统若昂·巴普蒂斯塔·菲格雷多随后谈到,这“让人们十分清晰地回想起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症状,当时在高利率的影响下,生产投资出现了全球性的窒息”。
  1982年的整个夏天,白宫政策辩论一直在幕后进行,讨论如何应对呈爆炸性扩展的债务危机。在居高不下的联邦储备利率重压之下,美国经济严重下滑,人们游说里根总统要制定一个方案,既能解决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的债务危机,同时还能刺激美国工业投资和出口。
  对优柔寡断的里根来说,华尔街以及亨利·基辛格在英国外交部和伦敦金融城的朋友们的意见更具影响力。为了赢得强大的华尔街权势集团的支持,作为他竞选“交易”的一部分,里根同意任命美林公司前主席唐纳德·里甘为财政部长,同时还任命了其他一些重要职位,特别是任命前三边委员会成员乔治·布什为副总统,任命布什的亲密朋友詹姆斯·贝克为白宫办公厅主任。他们认为,“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全纽约银行。”到1982年10月,他们解决墨西哥和其他债务危机的方案已经成为里根政府的政策。1980年早期的世界债务表(系列,世界银行:华盛顿)显示这一时期的外债呈指数增长。
  就在洛佩斯·波蒂略在联合国会员大会上发言的前一天,新任命的美国国务卿表明了美国的态度。乔治·舒尔茨是前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朋友,并且是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一重要事件的幕后关键人物,他向联合国大会的代表们宣布了里根政府最后的答复。舒尔茨公布了华尔街解决债务危机的简单“方案”。
  在8月初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债务之后,保罗·沃克尔会见了里根政府的高级官员,提出计划,逐渐放宽对纽约大银行的限制。这就是舒尔茨宣称的“里根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并没有分析美国或者发展中国家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舒尔茨提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债务国偿还债务,并刺激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据称,这将作为“复兴”计划的一部分,吸引第三世界更多的商品出口。
  这是世界历史上最昂贵的“复兴”。
  【华尔街故伎重演】
  舒尔茨在联合国的重要声明是精心设计的,用来反击洛佩斯·波蒂略在联合国的演讲以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元首。对于没有涉足债权银行和债务国谈判的人来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在联合国发言后,洛佩斯·波蒂略未能把拉丁美洲团结起来。无论如何,他成了一个即将到期的总统,两个月后就要下台了。与此同时,美国官员和其他人士接二连三地访问了巴西和阿根廷,对她们进行了非同寻常的勒索,施加压力,阻止她们加入墨西哥人要求建立的共同解决债务危机的行动中去。
  亨利·基辛格组建了一个更具影响力的咨询公司——基辛格顾问公司,他精挑细选的董事会成员包括阿斯本研究所主席、石油巨头罗伯特·安德森、撒切尔政府的前外务大臣卡灵顿勋爵,还有英格兰银行和华宝银行行长罗尔勋爵。基辛格咨询公司与纽约银行家和华盛顿政府圈内的人一起,对债务国“逐个”地强加了自凡尔赛赔款以来负担最重的债务追偿条款。
  在国务卿舒尔茨9月30日联合国演讲之后,纽约和伦敦强大的私营银行利益集团驳回了所有合理的意见。它们设法让联邦储备委员会、英格兰银行,最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国际“警察”,这样就形成了现代历史上最协调的、有组织的掠夺团伙,远远超过了20世纪20年代的所作所为。
  与西欧和美国媒体上谨慎宣传的印象相反,为了偿还纽约和伦敦高利贷者的债务,债务国不得不流血甚至是“割肉”,她们的还款额已经高出本金好几倍。1982年8月以后的情况就不同了,大的第三世界债务国拒绝还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下,债务国被人“用手枪顶着脑袋”与私营银行签订协议,这些协议被银行家们委婉地称作“债务计划”。而他们的领导者多数都是花旗和大通曼哈顿银行。
  1982年10月以后,针对债务国的围剿有几个明显的阶段。第一个关键阶段就是纽约和伦敦的私营银行把她们的债务危机“社会化”。通过媒体的大量采访,向国际银行系统发出警告,债务延期偿还后果严重,银行界得到了国际社会对债务偿还政策的空前支持,这些政策都是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汉华实业银行、劳埃德银行等精心炮制的。
  这些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利用危机,把公共机构的权力转向为少数精英——即债权银行的少数权益服务。那年秋天,在英格兰迪奇雷公园,这些私营银行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组建了一个由纽约和伦敦主要银行参加的事实上的债权人卡特尔,这个卡特尔后来被称作“国际金融研究所”,或者非正式地称作“迪奇雷集团”〔迪奇雷集团的第一次聚会是1982年5月在伦敦的迪奇雷公园。这个聚会由哈罗德·利弗召集,当时的目的是控制美国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并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制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1982年1月,世界上36家最大银行的代表在纽约威斯塔饭店聚会,讨论了基础性的工作;10月,这些人再一次聚会,会上报告了一项实施计划,即推动美国的参议院立法,促使到2000年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美国财政政策的控制者。——译者〕。他们继续施加影响,一位观察员把这一现象描述为“银行家社会主义”的特殊形式。这种情况下,私营银行把它们的贷款风险社会化,把风险转嫁给公共纳税人,但同时把盈利据为私有。尽管有危机,这笔盈利还是相当可观的。
  这些银行家与他们在里根政府里的朋友串通一气,如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故意危言耸听,过分渲染形势的严重性,以此来恐吓里根总统,白宫于是要求保罗·沃克尔、美国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拟定一个计划,给每一个债务国强加严格的“限制条件”。美国人还提议,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他们的限制性条件作为债务谈判的内容。实际上,这些条件是1919年之后纽约银行家们用来对付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苛刻的道威斯计划1923~1924年,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1865~1951)所主持的协约国国际专家委员会为德国制订的赔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