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在这类内容中,有的是对吏治黑暗的无情揭露,有的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冷嘲热讽,有
  的是对世风恶薄的鞭挞和讥笑,于幽默、诙谐、谐谑中,针砭时弊,警世、喻世、劝世。但
  更多的内容是对社会百态百相中的有悖常情常理的人和事,进行了讽刺,有激浊扬清的积极
  作用,使人读后,会心一笑,颇获教益。少部分内容属于无聊之作,如一些讽刺怕老婆者的
  篇什。至于讥笑乡下人无知,实在是一种浅薄的偏见。
  读者诸君自能见仁见智,欣赏品味。
  自讨没趣  某甲想拜见新到任的县官套套近乎,但又不知县官喜好什么,就问手下的人:“你们谁
  知道这个县太爷有什么喜好?”有个讨好的人对他说:“听说县官老爷喜读《公羊传》。”
  某甲后来就去见县官,县官问道:“请问先生您喜欢读什么书?”某甲答道:“最喜欢《公
  羊传》。”县官想试探他一下,就问道:“那么请问是谁杀了陈佗?”
  据《公羊传》记载,鲁哀公六年,是蔡国人杀了陈佗。某甲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
  他当然听不懂县官问话的意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还以为县官在问是不是他杀了陈佗呢,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我真的没杀陈佗。”
  县官已知某甲不学无术,就进而戏弄他说:“您既然没杀陈佗,那么请问是谁杀的?”
  某甲一听,吓坏了,跌跌撞撞地就跑了出来,连鞋子都跑掉了。人们见他光着脚在街上跑,
  就问他究竟出了什么事,他语无伦次地大声说:“是那县太爷,他劈头就问我杀人犯的事,
  我以后可不敢再来了。至于那个杀人犯,恐怕遇到大赦就会出来吧!”
  ——魏·邯郸淳《笑林》
  有其父必有其子  齐国有一个富人,家里已积蓄了可观的钱财。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愚笨,他只管自己挣
  钱,对他们从不管教。一天,艾子对那个富人说:“您的两个儿子长得虽然很帅,但不通事
  务,今后怎么能承担起家业呢?”那个富人一听就火了:“我的儿子聪明伶俐,而且多才多
  艺,哪里能不通事务呢?”艾子说:“您不用考问他们别的,您只须问一下您的儿子所吃的
  粮食是从哪里来的。若他们说得上来,我刚才那番话就算胡说八道,向您赔礼就是了。”
  那个富人就招呼他的儿子,问他们粮食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儿子笑嘻嘻地说:“我们难
  道连这个都不知道吗?粮食每次不是用布袋装回来的吗?”那个富人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悲哀地说:“儿子们也真是太蠢了,那粮食还不是从地里来的吗?”
  艾子说:“有这么愚蠢的父亲才生这么愚蠢的儿子啊!”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吃肉未必聪明  艾子的邻居,都是齐国粗俗的人。一天,他听见邻居有两个人在议论。一人对另一人
  说:“我们与齐国的达官贵人,都是受有天地人三才的灵气的,但为什么他们聪明,而我们
  却不聪明呢?”另一个人说:“人家每天吃肉,所以聪明,我们平日粗茶淡饭,所以就不聪
  明。”还是第一个发话的人说:“我恰好有卖粮的钱好几千,不妨我与您每天吃肉试试。”
  过了好几天,他又听见那两个人在议论。一人说:“我自吃肉后,觉得心明了,长见识
  了,碰到事情要处理就很有办法,不仅有办法,还能把事理说得头头是道。”另一人说:
  “我现在再看人的脚,往前迈步很是方便,若是倒着往后走,还不是让后边的人踩着了。”
  第一个人又说:“我现在也发现人的鼻孔,朝下很是有利,若是朝上,下雨的时候还不是让
  雨水灌了吗?”两个人在那里互相称赞彼此变得聪明了。艾子叹了口气,说:“吃肉的人的
  聪明就是这么个样子!”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口是祸门  艾子得病发烧,脑袋有些发昏,梦中神游阴府。见阎罗王升殿治理政事,有好几个小鬼
  抬着一个人进来,一个差役上前禀告阎王道:“这个人在阳间,专门以探听别人的隐秘之事
  而进行要挟,诈取财物。有的人虽无过失,他也能施巧计谋制造事端,让人上钩而再进行陷
  害。根据他的罪行,对照法律,应当把他放到大鼎里煮,煮的时候要用五百亿万斤柴,煮完
  再释放。”阎王立时批准,命令监狱执行。
  有一个牛头鬼把那人揪住带走,那人偷偷地对牛头鬼说:“请问您是干什么的?”牛头
  鬼说:“我是用大鼎煮犯人的狱主,只要是用鼎来煮犯人的事我都管。”那人又说:“您既
  然是为狱主,要巩固您狱主的地位,应该穿豹皮裤子来保佑自己。”牛头鬼说:“阴间没有
  这种皮,只有阳间的人烧化了这种皮,我这里才能得到,而我的名字在人间没有知名度,所
  以没有人会烧皮赠送给我的。”那个人又说:“我的外家亲戚是猎户,家里常有此皮,若蒙
  狱主可怜我,减少烧柴的数目,我得生还,当烧化十张豹皮,为您做裤子。”牛头鬼欢喜地
  说:“给你去掉‘亿万’二字,以蒙混狱卒。为了使你快点还阳,现在就可以给你减免沸煮
  之苦的三分之二。”于是把那人叉入鼎中煮,那牛头鬼不时来问问怎么样了,小鬼见牛头鬼
  一心想包庇那人,也不敢把火烧得过旺,便匆匆报告说已把柴烧足了。
  那人出了大鼎,穿戴好就要走,牛头鬼说:“不要忘了皮呀!”那个人便回过头来说:
  “有诗一首赠给您:‘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刻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皮
  褌(kūn)。’”牛头鬼大怒,把那人叉入大鼎,添柴煮了起来。艾子醒来,把刚才做的梦
  讲给弟子听,并说:“应当相信,口是惹祸的门啊!”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嘲人好色  东方朔说:“世界万物中极其微小的,莫过于蝼蚁蚊虫这一类的了,然而听它们互相辩
  论,所说也都很有道理,何况人是万物之灵呢?只听蚂蚁说:‘我们虽然长得微小,但是我
  们出入有君臣之义,发现死了的可食的虫子之类,我们又能一块共同分享,有忠孝的美德,
  这些都应当属于我们的长处。’苍蝇说:‘你们不如我们享福。不管是公家还是私家,只要
  开筵设席,我们都能登堂入室,偷袭他们的饭桌,舔吃他们的衣裳,品尝他们的美味佳肴,
  喝他们的酒水琼浆,这些都应当属我们的长处。’蚊子说:‘您二位忠孝富贵,都不如我活
  得潇洒快活。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些美人居住的香阁兰房,到了夜深烛灭,我就飞到她们的
  纱橱之内,停在美人的玉体之上,聚集在美人的酥胸上,更选择香软美嫩的地方而叮咬,大
  饱所欲才停下来。’只听蚂蚁和苍蝇都骂蚊子说:‘看你一个嘴子细细尖尖,却是如此好
  色!”
  ——宋·罗烨《醉翁谈录》
  杜正伦嘲讽任环怕妻  任环特别害怕妻子。唐太宗认为任环有功,特地送给他两个侍女。任环很感谢皇帝,但
  不敢把这两个女子带回家。
  唐太宗召任环的妻子到皇宫,赐给她酒说:“做妻子的若妒忌,应当训斥离弃。你若能
  改掉妒忌,就别喝这酒;若不改,可以喝。”任环妻说:“我就是改不掉妒忌,我愿喝这
  酒。”等到她喝得大醉回到家里,就与家人道别等死。其实,她喝的不是鸠酒,所以不会死。
  有一天,大臣杜正伦嘲讽任环说:“妻子值得怕的时候有这么三种情况:一是刚出嫁的
  时候,那端庄严肃样像是菩萨,人哪里有不怕菩萨的呢?二是在生儿育女之后,就像是母老
  虎,人哪里有不怕老虎的呢?三是等到老了,脸面皱皱巴巴,又瘦又黑又黄,活像是鬼,人
  哪里有不怕鬼的呢?”听者都大笑起来。
  ——宋·罗烨《醉翁谈录》
  刘伶嘲妻请酒不醉  魏晋问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嗜酒如命。他的妻子为此很是气恼,就与刘伶
  的妾串通一气,酿了一大缸酒,想谋害刘伶。
  一天,刘伶要喝酒,他妻子说:“待把酒酿熟了,我就请您喝个醉。”到了酒熟的时
  候,他的妻子与妾就请刘伶俯缸就饮,乘刘伶不防备,就一齐用力把刘伶推在酒缸中,然后
  用东西把缸口盖住,上边再压了大木头,心想这下子刘伶必淹死在酒缸中。
  过了三天,听缸中毫无动静,以为刘伶必死无疑,就开缸察看,只见酒已光,而刘伶大
  醉,坐在酒糟之上。过了好大一会儿,刘伶才抬起头来,对他的妻子说:“你说过要请我喝
  个大醉,而今却叫我在此闲坐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