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20
  第四章 情系嫘祖
  黄帝放弃了炼丹,将回到轩辕之丘,以实现嫘祖临终留下的遗言。首山的铜铸的鼎……十二个春秋了,也应该运到都城了罢。
  当年,黄帝统一了南方和北方广大地区后,天下趋于太平,他便同元妃嫘祖巡游全国,专门发展蚕桑,特别是对北方寒冷山区更加重视,最后在南巡路上,嫘祖辛劳成疾寿终。黄帝依照她的遗愿,归葬于故里四川内陆海边的金鸡山。嫘祖在弥留之际曾遗言:黄帝统一中原后,将铸一鼎以庆祝天下统一。
  历时十年,宝鼎才从荆山(荆山,位于洛阳以西,靠近潼关的灵宝县南)之麓运回到轩辕之丘,置于丘顶。这尊取自于八卦“九五”之意而铸造的大铜鼎,鼎足高九尺,铸身为五尺,鼎的四周雕刻有腾云的龙,以及四方鬼神和奇禽怪兽,高高的雄视着西来东去的大河。
  黄帝离开都城十二年了,他在离开之前已经任命他的孙子颛顼当任部落首领之职。天下太平了,年轻的帝王也就没有多少事要做,加之还有从东海采仙药回来的岐伯这位老臣的辅佐。
  黄帝由他的孙子颛顼扶持到宝鼎之前,来参加原始人类早期的宗教庆典——天下终于统一了,天下终于太平了!黄帝无比自豪地说:“我统一了天下!”
  成千上万的人跪在宝鼎的四周,在那人群中有跟随黄帝征战数十年的退役老军人,还有从蛮民部落带到中原的蛮虎、犟牛、鬼见愁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英雄及她们的子女。那曾经震慑蚩尤的夔牛皮军鼓就架在宝鼎之前,仍然由大力士象罔挥动着鼓槌,那声音震动着山川,响彻中原五百里大地。
  在那如雷似的鼓声中,忽然有一条神龙,披着金光闪闪的麟甲,从云里探下它的半截身子来,把它下巴上的胡须一直垂到宝鼎上,黄帝知道:浮丘公兄弟如诺,驱来神龙接他上天宫了。他就带着和他一同下凡的岐伯、天老、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容成诸天神一共七十多个,纵身入云,跨上神龙的背上,冉冉朝高空升去。
  下方的一些小国王和老百姓看见黄帝乘龙登天,也都想跟随黄帝一同上去。轩辕黄帝看了他们一眼,没有搭理他们。神龙腾起,渐渐地越升越高。黄帝的右史大夫、姜驾大巫师他俩却没法子跃上龙的背,只得争先恐后地与其他小人一起去拽住那神龙的胡须,龙须经不住这么多人胡拉乱扯,纷纷坠落下来,连挂在龙须上的黄帝的那张宝弓也给拉掉下来了。跌在地上的国王和老百姓们只得有的抱住那张弓,有的握住龙的胡须,悲哀的号叫。
  这时一个青年拔箭搭弓,直指那腾起的神龙头部。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的母亲虎见愁,把他的胳膊用力一带,射出去的飞箭便偏离了方向,直指右史大夫与姜驾大巫师的心肝。——这青年就是有穷国国王大羿的远祖。
  在那些悲哀的人中,最悲的却是右史大夫和姜驾大巫师,他俩本是与神沟通的,然而,连黄帝将要登仙之事都不知道,难道是神戏弄了他们?跟随黄帝多年,低声下气——一副奴才相,却落得个被虎见愁的儿子一箭穿胸,摔死黄土的这份下常后来,人们就把落下来的黄帝的那张弓叫做“哀号”,意思是说:任何奸诈小人,到头来就只能“哀号”罢了!叫那个地方做“鼎胡”。“鼎胡”,意思就是“宝鼎上的龙胡须”,至于拉落下来的龙须,据说后来都长成了草,就是如今的龙须草。
  黄帝登上浮丘公驱来接他的神龙的背上,巨龙冉冉而起。
  此时,素女带着她的弟子鸾女这才从蜀山国匆匆赶来,可惜晚了一步,老天也不愿她再与黄帝见上面!她抬头望见黄帝已经乘龙飞走,便跪在地上祭拜,以此诀别,从此人神各居一个世界。黄帝乘龙已经起在了高空,当他回转头时,看见素女如同蚂蚁那么大一点伏在地上,此时他还有什么可说的了?
  黄帝只得命飞龙送他到嫘祖故里,去看看嫘祖墓地。神龙路经那川北的龙腾山,云绕山,蚕丝山,水丝山,灯杆山直到内陆海的北岸,直达嫘祖安息地——金鸡山(蚕山)上空。
  黄帝在龙背上,望着那虽不着边际的四川内陆海,风平浪静,碧波荡漾,可海水却渐渐地痿缩了,露出了她那从未见过天日的黑黄色肌肤,便紧紧地搂着那已经丧失的绿水,越箍越紧,她要让那些甘泉,永远消失在她那博大的怀抱之中。
  那由伏羲从昆仑山移来的“飞来峰”组成的龙门山脉,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已经在那里落地生根。在那山山水水里曾留下了黄帝与嫘祖的脚印,可如今,青山常在,千百万年依旧;若水长流,春夏秋冬如故!人却永远地去了!黄帝并不知道元妃嫘祖的安息之地,但他绝对不会忘记,他与嫘祖第一次相会的地方,那是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地方!他当年拜访西陵国,就是在那里初次与元妃嫘祖会面的:那女子在那儿吐呀吐的,吐成了三个茧,起身就要走了。
  黄帝这下子可着急了,急忙走出来,拦住那女子,拱手作揖道:“大姐,请留步。”
  那女子歪头看他一眼说:“大哥有什么事吗?”
  黄帝一板正经地说:“我看大姐会造丝,能不能教教我。”
  女子却说:“我爹娘有交待,想学造丝,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非丈夫不准传授。”那女子说罢这句话,赶紧双手捂住了脸,这女子也不漂亮也不年轻,还比黄帝大好多岁。
  黄帝听到这里,心里怦怦直跳,也不知道这女子说的是真是假。他抬头又看了看那女子,长得很丑,脸皮黑,嘴唇厚,个头也不高。又一想,她是个干活人,不能光看模样儿。
  有这样一个会吐丝的帮手,再好不过了,就鼓起勇气说:“大姐只要不嫌我,我愿……”其实,黄帝考虑本来就是他的统一大业,选妻子的目的也是为此!更何况对首领来说并不是一夫一妻制。
  那女子大胆地走到黄帝跟前,再把黄帝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真是一位英气勃勃的少年郎,从那眉宇间露出了一股浩然正气,凡人的黄帝,当然不是象传说中的黄帝,他没有四面,而只有一面,肤色黄中透黑,可能是吃过多位母亲的奶,体魄健壮而高大,这在当时应是一位美男了,要不是,炎帝的女儿女娃怎么会一见钟情,而最终为情而亡呢?于是,俩人并肩坐在一块青石板上。黄帝开始说:“咱们虽然订下了终身大事,可不知道大姐家住在哪里?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那女子说:“我原是王母娘娘的侍女,名叫彩凤,生身父母称我叫嫘凤。因为犯了天规,被打下凡来。”
  黄帝一听,心里一怔,他很庆幸没有因她貌丑而错失良机,于是心里乐滋滋的说:“姑娘,你犯了什么天视?”
  嫘凤也不掩饰地说:“有一次,我到王母的花园去赏花,那花园里有一株五色香草,上边结满了果实。我看那果实好看,又有香味,便随手摘了几个塞进嘴里,满嘴香甜,我便嚼了嚼咽下去。没多大一会儿,觉得心里直往上翻,光想往外吐。我没法了,便蹲在地上,一会儿便吐出来了,一看,原来是丝。接着,不知从哪儿飞来几只彩蛾,围着香草飞来飞去。我想,若把这香草籽儿喂彩娥吃了,彩娥不也会吐丝吗?后来,飞蛾下了子儿,那子儿慢慢变成蚕。我又用香草籽儿喂蚕,那蚕便也吐出丝来。我看着真有趣儿。这五色香草,原来是仙草。我想再摘些果实,谁知刚摘了一把,不知谁告诉王母了。王母大发脾气,当即把我打入凡间。我想,无论怎么样,那香草籽儿也得带上。我把它藏在衣袋里,生怕丢了。王母叫把我扔到一个山旮旯里,差点被狼吃了。幸亏,被捡干柴的西陵氏所救,我就认她为母。我们母女,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直到今天……”。
  黄帝听罢,伸手抓住了嫘祖的肩膀,半天不知说什么才好。嫘祖又说:“北山坡上,我已经养了一些蚕,正在吐丝。那些蚕都吃桑叶,长得也不错,咱们去看看吧!”
  黄帝顺着她指的方向走去,看到那些蚕结的茧,个个都像大拇指那么大。黄帝高兴地说:“我现在就回去,派些人来把蚕茧带回去。”嫘祖笑着点了点头却说:“你到西陵国来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这蚕?”
  黄帝被这丑姑一问,脸都红到了耳根,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丑姑见黄帝无话可说,便打趣道:“我们的私订终身就此算了吧!我一个丑女怎么配得上夏国的首领呢?你快去西陵国都见你的漂亮女首领王凤,把我忘记了吧!”
  黄帝一听这女子诚恳的肺腑之言,也深为感动,虽然她外表丑,却是仙女啊!于是说:“我身为一国首领,岂能出尔反尔!”
  “那好,你快去见了你的王凤,三天后你再到这里来接我好了!”
  如今,在这大海的北岸,太阳神驱赶着金乌,把它那无穷无尽的力量,交给那女娲娘娘缔造的大地。龙门山脉的那些浅丘之上,都生长着繁茂的桑树,在那些绿叶中间闪现着白花花的蚕茧,就在那些桑树丛中,掩荫着一座小小的坟墓,那不就是嫘祖的安息之地?就在那坟头上已经布满了能够推测大衍之数的蓍草。——天地不老,而人为什么要老呢?而人的情却又海枯石烂永不变!假如那内陆海干涸了,嫘祖对黄帝那份情意,将与日月同在!
  黄帝向着那象征人事沧桑的坟头深深地点了一下头,两滴老泪不由得流了出来,飘洒向嫘祖的心中。
  黄帝再从龙身上低头一看,那一只只小鸟,口中含着石子,在那一片翠绿的海水上面,张开小口,丢下那嘴中的小石子,然后,又意无反顾地穿过龙门山,绕过“飞来峰”,象箭一样的射向那朦胧之中的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