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19
  黄帝也认真听素女鼓瑟解除心中的忧虑。黄帝的士兵们都围了过来,即使是那些蛮民们也想听听,因为,她们从来就没有听过这美妙的乐音——他们还处在半开化的状态之中。女酋的女儿鸾女就站在素女的身旁,观察她的演奏。
  那琴声,使得天上的鸟儿也停了下来,即使那些善于喳喳叫的麻雀,也停止了争吵。那波涛滚滚的洪水,似乎也平息了下来,琴声竟盖过了涛声,好象那巍巍的龙门山脉的飞来峰也伸长着耳朵在静听。
  人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望着大河,有一个眼尖的人高叫道:“你们看,神仙给我们派出了渡河的木排!”
  “啊!真的呀!”许多人齐声附合。
  黄帝也抬望眼,看那巨大的木排上,有几个人影在蠕动,木排象箭一样的向他们划过来了。看见这种情景,他真以为素女的音乐打动了河伯,派来木排来接他们过河了。
  木排到了岸边,大家一片欢呼声。
  素女停下了瑟。
  从木排上跳下一个大汉来,走到黄帝面前就是一拜,抬起头说:“报告黄帝,嫘祖首领派我们来接黄帝大驾!”
  这时黄帝才明白原来是爱妃嫘祖派来接他们的人。
  那些士兵先把黄帝的龙车推上木排,然后来拖那四匹马,可那马死也不上木排,使得那些士兵们手忙脚乱,只是把马拉不上木排去。这时素女走过去笑笑说:“这些马本来会水性,它们完全可以从这河中自己泅过去,用不着你们为它们操心了!”
  那四匹马一听素女的话一齐跳进了激流之中了,昂着头,展开四只脚,便奋力地向对岸泅过去。那些士兵一看,这四匹马如此的水性,再去把其它马匹也驱赶下水,让它们一起泅过去。
  马泅走了,在前开道,卫士们便请黄帝上木排。于是,黄帝一手拉着素女便跳上了大木排,接着三个侍女也跳上木排,然后是上了五个卫士与马夫。
  黄河下游虽然风急浪高,却没有激流险滩,但秋天涨水季节是没有人敢渡河的。可黄帝他们一上木排,黄河却立即变得温顺了,风也停了,波浪也平息了。那些撑木排的人稍稍一带力,木排便象箭一样追向那些泅水的马匹去了。
  在下游的一里处,那些马匹象脱弦的箭一样跳上了河岸,回过头来,面对着黄河喘息着,好像它们在说:它们终于征服了天下的这条通天大河!
  木排也靠岸了,素女第一个一下子就窜上了河岸,她觉得太好玩了,她曾经与他的父亲乘坐牛皮筏遨游过大海,但还未曾坐这般大的木排渡过这样大的河。她又想到拿出瑟来鼓上一曲,抒发一下自己的豪情。可惜那瑟还在龙车上,那些士兵卫士正在把龙车从木排上移下来。
  黄帝却走过去亲自牵回那驾辕的一匹马,其它三匹便跟了过来。
  大家为了渡河,可能也不会有人再欣赏她的音乐了,所以,素女立即就丧失了鼓瑟的兴趣。
  嫘祖已经为黄帝渡河准备了一批牛皮筏,可惜的是因为风急浪大,没有人敢渡。一千人的队伍,还有蛮民部落,仅靠一个木排不断的渡,也得花费一些时日。
  那木排上的水手立即向皮筏上的水手们下令,让他们用青藤和皮条把所有的皮筏串连起来,组成一个巨大的皮筏排阵。
  卫士们重新把马套好,便请黄帝起程。
  黄帝南去迎接嫘祖之时,便命令陈仓部落姜首领集结一千人马,准备随他开赴中原。姜首领得到这一命令时,他终于松了口气,他那坐卧不宁,忐忑不安的心稍稍平静了些,黄帝是否不再追究他了?于是派出他的妻子以看望女儿、女婿的名义来探探黄帝的口气,然而,当其妻到达夏国时,黄帝已经远去西陵国了。
  珠丹在异国他乡见到了自己的亲娘,母女俩抱在一起恸哭一常特别是母亲了解到女儿的遭遇后更是非常伤心的。珠丹并不知道她父亲对她的迫害,她从来也没有想过父亲会对她下毒手。她的母亲在悲痛之余,终于把丈夫的丑行告诉给了女儿。有一个晚上,她正好去给首领送茶水,走到门口却听见了首领正与巫师密谋要害死女婿仓颉之事,她为了不让丈夫知道她已经偷听到了这一秘密,她又悄悄地回转去,派一名侍女,重新送上茶去。就样,她便连夜把女儿女婿送走了,没想到,她正好中了丈夫的计谋,差点害死了自己的女儿。
  原来,珠丹并不是姜首领的亲生女儿。女儿听后。大吃一惊,她回忆起父亲对她并不坏,没有对她不好的地方,就只有违背了他的意愿,而与仓颉成了亲,难道就为此事便要对她下毒手?她真想不通!
  嫘祖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选出了新的首领。那时选出一个新首领真不容易,因为它靠的是民主和真诚而取信于民,而不是后世的统治者,凭阴谋上台,耍欺骗手腕去强奸民意。她现在可以安心地跟黄帝离开生她养她的西陵国了。
  这样,迎接黄帝的事便由新首领来操办了,嫘祖就专门等待黄帝的到来。
  久别如新婚,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是新婚而别的,夫妻重相聚,那种欢乐之情,也只有曾经沧海的人才可能体味得到的。
  素女回到西陵国,这里离她的父母邦就那么两三天的路程了,因为,黄帝与嫘祖很快就要返回夏国,迁都中原轩辕之丘。这样她就不能回蜀山,去见她的父母了,只有让三位侍女带上她对父母的祝福,向着西南方流下了不可名状的热泪。在那大海的西南边,在那岷江畔,有她熟悉的小山岗,有她熟悉的古柏、古松,还有修炼的玉女洞……她却暂时不能回去了!
  蛮民部落进入了西陵国,他们临时被安排在都城附近居住,等候发落。西陵国部落成员主要居住在黄河下游沿海一带,而以西的广袤的蜀山地区却是无人区。在那里有连成片的草原,纵横交错的小溪、河流,在那草原里生活着成群的食草性动物,在那河汊溪流里伸手便能抓住肥美的鱼儿,可惜那时人烟稀少,如此的沃土竟被人们遗忘了。还有那灌木丛生的浅丘,在那里虽然有出没不定的食肉猛兽,可同样有累累的硕果,那些成群的猿猴享受不了,只有白白地等它们烂掉。于是,黄帝与嫘祖便让蛮民部落到蜀山丘陵地带去生存,因为他们本来擅长渔猎。同时,黄帝把他们从夏国带来的五谷种子分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去过半猎半耕的生活。黄帝把他带来的一些老弱残兵也留了下来,派他们去蛮民部落教化他们、指导他们种植。这些蛮民部落一部分,经过数千年后衍化为如今的白马藏族。
  犟牛、蛮虎、鬼见愁这三位神箭手,她们不愿偏安一角,而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自愿跟随黄帝到中原去建功立业。黄帝见这三个如同男人似的女人,便同意了她们的请求,这样又有十几个女子愿意一起重返东北,这些女子都是一些心高气傲的女人,她们不喜欢本部落那些不中用的男人,她们更喜欢黄帝部落的那些猛士。蛮民部落本来就是女人多于男人,走一些,这样就使得男女大致相等了。黄帝一切安排就绪,命令蛮民部落仍然独立为一个小部落,隶属于西陵国之下,蛮民在此繁衍数千年后,被东侵的土蕃同化而自称白马藏族。
  黄帝与嫘祖处理完西陵国一切事务后,决定第二天就返回夏国。临出发前,女酋的女儿蛮女哭着要跟素女学琴,这样,素女在取得黄帝的同意后,便只得把蛮女带上,后取名鸾女。
  前面叙述过黄帝的玄珠,被震蒙氏的女儿奇相,只略用了点点计策,便把这颗宝珠从象罔身上偷了去。黄帝在懊恼之余,把事情调查实在,便派遣天神去追捕震蒙氏的女儿。震蒙氏的女儿害怕受罚,便把宝珠吞进肚里,跳进汶川江(即岷江,在今四川省境)去,变做了一个马头龙身的怪物,名“奇相”,从此以后,她就做了汶川的水神。自从她做了水神后,她才知道黄帝是何许人也,因此,她虽是水神,却天天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因为她害怕黄帝总有一天会找到她算账的。特别是黄帝到了西陵国,她更是害怕一百倍,不过她后来想出了一个两全之计:奇相带着玄珠到了黄河,找到河伯,说明来意,只要河伯同意用神力送黄帝一行返回岐水,她愿把玄珠献给他。这河伯正好头盔上缺少一颗宝珠,一听奇相的话,正中他的下怀,立即应承了下来,这位鲁莽的河伯当然不知道这玄珠的来历,它得意忘形的也不想知道其来历。
  黄帝在西陵国也征调了一千人马,其意当然是护送嫘祖,加上他带的一千人马,简直是浩浩荡荡涌向黄河岸边。渡河工具早已准备好了,只等黄帝令下。
  龙车仍然由卫士们推上了大木排,接着黄帝与嫘祖登上木排,素女与鸾女就尾随于后,当马车夫和五名卫士都跳上木排后,那水手刚解开缆绳,真怪,那木排不用人划,就象箭一样的飞向了对岸。
  黄帝和嫘祖不由得十分惊奇:真是天助我也!
  只有素女心里明白:她早就卜了一卦,得泰()卦,动为复()卦,互为解()卦。从卦象看,黄帝与嫘祖会有神人在暗中助他们,一切困难都会解决的。本卦泰象征天()与地(),即黄帝与嫘祖;动为神人相助,这位神人,即兑()为巫,又是少女,必是女神,坤()指方向在西南,黄帝的玄珠被震蒙氏女儿偷去,后成为汶川水神“奇相”,正好在西陵国西南方;互卦下卦兑()为宝珠,上卦震()为龙,宝珠送给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但她却不说,因为天机不可泄露。
  黄帝上岸后,挽着嫘祖,站在岸边,向黄河一躬身,以示对黄河河神的谢意!
  黄河翻起一阵巨浪后,马上就风平浪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