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19
  炎帝信心十足,他在阪泉一定能保住父亲让他暂时保管的权杖。炎帝传说是太阳神,他有四个女儿,小女叫女娃,情钟于黄帝。
  第三部黄帝与嫘祖
  黄帝做了夏国部落首领后,他想到的便是去寻找他的母亲。十几年了,母亲流落到何处去了?他派出的探子报告称:那蛮人部落害怕报复,早已沿海向东南方向逃跑了。黄帝很想到内陆海去看看,虽有大山、森林阻隔,那可是伏羲、女娲的后裔——西陵国的地盘,因此,他想与西陵国修好。途中偶遇西陵国首领王凤,由此结为夫妇,王凤即为黄帝正妻,称为嫘祖。
  第四部黄帝定西北
  黄帝从西陵国回到岐水,又开始了网罗人才和笼络其他部落,于是,带着随从到了陈仓部落。部落首领告诉了黄帝他要处死仓颉(因其勾引了他的女儿珠丹,他本来是要把女儿送给黄帝的)的原因后,黄帝却说,我要了仓颉,并让他与尊女立即成婚。黄帝因西北部落内乱,不得不去平定。
  第五部炎黄之战
  黄帝从西陵国接回嫘祖,然后,定都轩辕之丘。黄帝为寻找母亲,继续南行,在途中遇见浮丘公,并告诉黄帝,他的母亲已被他的师傅救走。黄帝善待浮丘公兄弟,成为他的巫师。并在太行山麓的神龙池为黄帝养神龙。炎帝本想利用女儿女娃来牵制住黄帝,而不仅婚事未成,反失爱女,早已下决心用武力解决这场纠纷。
  第六部黄帝战蚩尤
  嫘祖在南巡途中得病,她在弥留之际,怀着遗憾对黄帝说:我看不到部落的最后统一了,部落统一后,只有你代我在首山铸一大铜鼎以示永久纪念。并请求黄帝在她死后,把她送回西陵国。炎帝虽然被迫迁徙到了南方,但他的主要势力仍然在黄河以东广大的地域里。黄帝早就知道这蚩尤会作乱,所以早有准备,于是大举兴兵,两军在涿鹿的地方摆下了战常第七部英雄本色黄帝在庆功宴会上,演出新制的《棡鼓曲》,嫘祖请求王母派蚕女来向黄帝献丝。黄帝擒杀了蚩尤后,中原一时平息了战火,但炎帝的势力仍然存在,他们时时想起来复仇。夸父国参预了蚩尤对黄帝的战争,失败后,紧接着是刑天又作乱,又被黄帝所杀。在南方的炎帝,他长年在高山采药,加之,听说三大部族都被黄帝所灭,忧愤攻心,便一命西归了。
  第八部叶落归根
  炎帝死后,黄帝成了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并在西泰山行封禅之礼。仓颉一生多灾多难,到了晚年,向黄帝提出,他要叶落归根,回到陈仓部落。黄帝任命其孙颛顼代理部落首领之职,便带着浮丘公兄弟、容成子等人前往黄山炼丹。经过十二年,最后仙丹炼成一颗。浮丘公服仙丹后,许诺把他兄弟俩在太行山麓神龙池养的神龙驱来接黄帝上天宫。
  第一部黄帝出世
  第一章 远古黄河流入四川
  洪水退去之后,伏羲、女娲从昆仑山(岷山本昆仑之伯仲)之上下来,可无边无际的世界上就剩下兄妹两人了,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不得结为夫妇。正是这样才有了我们人类,也才有了华夏、蜀山氏、西陵氏。所以,古蜀人以山、海谈“经”,名曰《山海经》。此山当然指的是蜀山(岷山、巴山);海本说的就是四川的内陆海。山海之间被“飞来峰”构成的“龙门”紧紧地把它俩联结在了一起。华夏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就源于这蜀山、海水之东北的秦川大地。
  五千年前的中原之地,地势是由西北逐渐向东南倾斜,黄河、长江它俩都没有流入东海,而恰恰是一起婉转地回归到了人们尚不知晓的南海。在那太阳升起来的远东大平原上,却江流横溢水网交错,湖泊河汊星罗棋布。那莽苍苍的原始森木,辽阔无边的大草原,遍野点缀的鲜花,犹如东方这位巨人身上披上的绿色风衣,闪射出辉耀天神的光芒!然而,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尚未开化,还等待着巨人的出现,而这位巨人已经应运而诞生了!蔷褪茄椎邸⒒频坌值芰T诨鹕窬幼〉哪戏剑狈剿黄胗肯蛄四堑屯荨⒀陶蔚牟幻兀既肓巳嗣窍胂笾械南晒虾@铩八鸺眉谩保í幔?
  华夏民族(西羌)源于黄河上游的三河(黄河、赐支河、湟河)地区。五千年左右,那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最适合于人类生殖、繁衍。因此,在那里,原始人类早已从树上走了下来,已经在此地生活了漫长的岁月,人口越来越多,可能捕猎到的动物却越来越少,就连那黄河中的鱼儿也越来越希人是要吃食物的,没有食物,就会活活地饿死。这样,其中有熊氏、神农氏部落不得不沿着黄河向南迁徙,远离诸羌部落,去重新寻找他们新的栖息地。
  两大兄弟部落,经过长途跋涉,从黄河上游挪到了黄河的下游,越过那飞来石连成的龙门山脉,就要到达他们想象中的大海了——河水就从他们脚下日夜不停地流过,那一定是流进了大海!梦想就要实现了,却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另一支伏羲、女娲的后裔——西陵国。远古时代,虽然都是同胞兄弟,也没有国界,但能不能占领那片土地立住脚,就全凭实力的较量了。
  有熊氏、神农氏部落,一边游牧,经过长途迁徙,拖儿带母,早已疲惫不堪了,面对强大的对手,怎么能战胜?——那里已经没有他们生存的空间了。
  这西陵国就一直定居在黄河的入海口三角洲地区,在这得天独厚的海滨,既没有洪水的侵袭,也没有什么猛兽的威胁,在这里,伏羲、女娲为他们的子孙创造了万物,春天,风和日丽、百花盛开,那遍山岗的马桑树,伸出了嫩芽;夏天,一场雷雨之后,各种各样蘑菇迎风而长,成群的野象慢悠悠的走向海边;秋天,树上挂满硕果,更有那马桑树上缀满银白色的蚕花;冬天,那望不到边的原始森林,挡住了南侵的寒风,所以那跃出海水的鱼儿,犹如从天上飘撒下来的雪花似的!西陵国的子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上山狩猎,下海捞鱼,采桑养蚕,生活过得和平而安静,如同那天国里的神仙们,悠闲自在,岂容得入侵者?远古时代,山川河流的分割,哪个部落不是小国寡民,各自为政?千百万年以来,虽然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那时的战争,既没有铜,也没有铁,所以,没有锋利的武器,不过是石块加弓箭,还有就是用竹子或树枝磨尖了的长矛和长剑。那时的战争也不像后来那么惨烈,因为当时的人是最宝贵的,为了保护人的生命,这种战争竟有点象后世民族间或村寨间的械斗。
  西陵国百姓谁不知道:他们的老祖宗伏羲、女娲运用神力,从昆仑山移来了一座座山峰,在这内陆海的北岸排成了一溜,组成了一道“龙门”,这些飞来山,被称之为“龙门山”,成为西陵国的一道天然长城。西陵国军队利用北方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这飞来石——大石堆,作为本部落的坚强堡垒。那些大石堆上有的寸草不生,光秃秃的,只留下了千百年以来雨水冲刷的白色印痕,恰如巨人下颏飘洒下来的长须,在它的秃顶上竟是各种各样鸟儿的乐园,它们自由自在的在那上面生息繁衍。有的上面却是松柏丛生,直指蓝天白云间。这就是西陵国北大门上的军事要塞,——那如同刀切过的石岩、石柱形成了无数个与外界联系的关口。在这些出口之北的原始森林里,时常出没着被西陵国人称之为“野人”的部落,这些野人,披头散发,不论男女都用马桑果的乌黑的汁水来涂抹在上身,女人用兽皮遮住下身,而男人大多数就用青藤串上一些树叶来遮丑,因为,女人是这些野人的统治者。他们会时时摸过这关口,来抢劫西陵国的人口和蚕丝。这些野人成群结队,越过这些关口,进入西陵国内,一但得手,便迅速地逃出关口,消失于原始森林中。所以,曾经造成这一带成为无人区,迫使这里的猎户向南方的大海边迁移,这样一来,这些关口反而成了野人们抢劫后的分赃的据点了。最后,西陵国首领不得不派军队来把这些野人重新赶进那原始森林里,留下一些军队和驯养过的剑齿大象来把守着主要关隘。
  神农氏兄弟部落想要通过龙门,就必须破关斩将。那时虽然没有高墙壁垒的工事,可飞来石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守关者却依据着飞来石的陡岩用弓箭和石块来迎接入侵者,那关口里又有大象队堵住了通道。从北方迁徙来的羌人,面对这从来没有见过的庞然大物,早就吓得心惊胆战。想夺取关口,岂非易事。初一接触,羌人部落便被那如蝗似的飞箭挡住了去路,冲在前面的人纷纷中箭,还有更可怕的便是那响声如雷似的乱石飞来,谁还挡得住?羌人部落救出受伤者,败退回来。神农氏部落在进攻之前,已经从抓住的野人的口中得知:西陵国军队第一次放的箭是没有毒的,第二次再放箭就有了毒,凡中了毒的人必死无疑。所以,神农氏军队企图一举拿下关口,以免自己的人中毒箭,但进攻却失败了,也就再没有希望夺取这关口了。
  抑或造物主女娲发怒了,大地发生了剧烈的震动,黄河之水漫上了山冈,南方的大海发出了惊心动魂的嚣声,那西边的蜀山火光在天空中一闪,紧接着巨大的烟尘冲天而起,烟尘散开马上就把那光芒四射的太阳遮住了。天地的变化,使作战双方不由得一惊——老天发怒了!战争的双方统统放下手中武器,齐齐地跪下来,向着那发怒的老天崇拜。一场部族间的战争,就这样被老天阻止了。
  西陵国军队,也穷寇勿追,他们凭借龙门,只保住自己的地盘神圣不可侵犯,因而他们仅仅是守株待兔,因为他们手中有一种致命的武器:那就是用孔雀胆浸泡过的箭头,一旦中箭,在当时是没有药可医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