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你们能回答出一道题,就算你们赢
作者:十步杀一仙    更新:2024-05-05 18:10
  <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周边村的村民,脸上都显出震惊、茫然的表情。
  这跟他们来之前想象的画面完全不一样!
  怎么可能?!
  第一题都没答出来?
  不过王家村的村民,却从开始的紧张,一下子变得惊喜不已。
  “我们这么厉害?”
  “我就说,我们低估了自己,高估了其他人。”
  “三十多个村子合起来,第一题都被难住了,真是丢脸。”
  “看来文盲村,应该给他们才对!”
  台上。
  王默脸上依然有着淡淡的笑容,心中却是冷笑:“是的,这才第一题。接下来的题目,你们能回答出一道题,就算你们赢。”
  就好比刚才他出的题,看似简单,然而越是简单的题目却越难回答。
  村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这个题目,别说罗敏了,估计许多专门研究文学的教授级人物都答不上来。
  因为它的答案并没有出现在文学教程中。
  系统给他的答案,是来自于前世一位教授经过数十年的时间,走访了华夏五千多个部落才著出来的《华夏村落史》一书。
  此刻,他对面的罗敏似乎依然心有不甘。
  她一咬牙,开口道:“王默,我的第二道题便是:请你告诉我,华夏的‘村’是怎么来的?”
  此话一出。
  众人再次哗然。
  就连王默都眉毛一挑,认真看了罗敏一眼。
  这女孩,有点智慧啊!
  第二题居然问出了跟他一样的题目,看来她笃定了王家村也不知道答案。
  这是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只可惜……
  王默等了几分钟,自己这边的智囊团再次递上来一张纸,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不知道。”
  看着纸张。
  王默开始了侃侃而谈:“在华夏,村落星罗棋布于各个地方,那村到底什么时候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概念?现存典籍中,最早出现‘村’字是在《三国志》中,卷十六《郑浑传》载:“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也就是说,从西晋时期,华夏便已经出现了‘村’的字样。
  接下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村’这一词开始被广泛运用于郊野聚落的命名中,其后将近两千年的时间,这种称谓再未发生大的变化,一直沿用至今。”
  罗敏原本以为,王家村是随便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来为难她。
  可此刻听到王默的答案,她整个人都愣在原地。
  作为一个文学系的学生。
  她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答案。
  直到王默停下来。
  她才一激灵,眼里满是不可思议。
  但片刻后,罗敏问道:“你们怎么证明你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王默笑了:“你不是人大文学系的学生吗?你可以打一个电话给你的老师,问问他这个答案正不正确。”
  说完,王默便示意一人将罗敏的手机拿上来给了她。
  罗敏一犹豫,还是拨通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罗敏将王默说的问题以及他的答案全都告诉了她的老师:一位人大中文系的教授。
  几分钟后。
  这名教授给了她答复,说他也不敢肯定答案对不对,但他刚才翻阅了《三国志》,在卷十六《郑浑传》中,的确出现了‘村’的字样。所以对方答案正确的概率极高。
  这个答复,让罗敏心中泛起惊涛。
  她的老师、人大中文系的教授,居然也不知道答案,甚至还要查阅资料来求证真伪。
  “这……”
  罗敏差点心神失守。
  小小的王家村,到底怎么提出这个问题并且知道答案的?
  见罗敏久久没有开口。
  王默追问:“罗同学,怎样?正确与否,给个准信。”
  罗敏深吸一口气,神色复杂道:“第二题,王家村回答……正确。”
  轰!
  听到罗敏的回答,村民们再次炸开了锅。
  王家村,竟然又回答正确了?
  天!
  王默却没有理会众人,他开口道:“既然如此,我就问出我的第二个题目了。”
  罗敏眼里多了一丝凝重:“请说。”
  王默看了眼纸条,笑道:“我们王家村的题目,都很贴近生活的。现在正是过年期间,那你简单说一下过年的来历吧。”
  罗敏几乎是一瞬间就想到了年兽的传说。
  她迅速道:“过年又称为除夕,传说在很久以前,有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说完后。
  罗敏眼里露出得意,总算是答出一道题目了。
  就连台下的村民,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纷纷说话。
  “原来过年还有这样的说法啊?”
  “罗敏这娃果然是见多识广。”
  “真的假的?”
  “应该是真的,前几天我刚好在斗音上看过这个传说。”
  “我家孙子在几天前,还跟我说过年兽的故事呢。”
  “你孙子可真厉害。”
  “那是,可聪明了。”
  “……”
  在大家赞叹的时候。
  台上的王默,却是似笑非笑看着罗敏。
  罗敏皱眉:“王默,不对吗?”
  王默淡淡道:“罗同学,你作为一个文学系的学生,难道不知道历史文学的严谨性吗?我刚才问你过年的来历,是要你列举出有着足够证据的历史资料,用史书的记载来阐述它。并不是让你讲神话故事。”
  “我……”
  罗敏脸色一下变得煞白。
  因为王默说的是对的。
  她在不经意间犯了个大错误,在严谨的历史文学面前,自己竟然去讲虚无缥缈的神话故事。
  还好她的老师不知道,不然自己怕是会被骂个狗血淋头。
  这一刻,罗敏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王默沉声道:“罗同学,需要我说出答案吗?”
  罗敏摇摇头,脸色苍白:“这一次,是我大意了。答案我自己去找。就不劳你费心了。”
  还让王默念答案?
  再羞辱她一遍吗?
  旁边。
  负责主持擂台赛的一名老者沉声道:“第二题,罗敏错。目前,王家村以2:0领先。”
  二比零!
  周边许多村民已经坐不住了。
  有人叫骂。
  有人指手画脚。
  有人焦急。
  玛德!
  他们是来看自己三十多各村踩踏王家村的,并不是来看自己丢脸的。
  结果,现在三十多各村加在一起的力量,连一道题都没答对?
  反倒是“文盲村”的王家村接连答对了两题?
  台上,罗敏似乎依然没有从刚才的打击中回过神,她回到了自己一方的智囊团,良久后才回来。
  接着,罗敏道:“王默,接下来是第三道题目,如果你们王家村还能答对,那第一天我们将不会再出题。”
  王默:“好!”
  罗敏开口:“我们常说‘六亲不认’,那这六亲是哪六亲?”
  王默咦了一声。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因为很容易就会出错。
  只不过。
  对他来说却依然简单。
  等智囊团交给他一张白纸后,王默微笑着道:“六亲,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固定的说法,甚至直到如今还有争议。
  不过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据《左传》记载,六亲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第二种:据《老子》记载,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第三种,据《汉书》记载,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罗敏没想到,自己和智囊团精挑细选的题目,就这样轻易被王家村给出了答案。
  并且答案还绝对准确。
  如果不是智囊团不能拿手机以及一切科技设备,她甚至怀疑对方是不是在网上找的答案。
  因为这道题目看似不难。
  可要说出准确的答案,就必须熟读史书,记住三种不同的说法。
  就连她自己,如果不是提前查了资料,都答不上来。
  但王家村,几乎是秒给出了答案。
  这一刻,罗敏一颗心再也无法平静,内心只有一个念头疯狂涌出:王家村是文盲村?如果这还是文盲村,那其他村子算什么?就凭刚才的表现,王家村里面绝对有厉害的人物。她不知道对方有多厉害,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比她这个人大文学系的学生要厉害得多。
  这挑战……
  她继续不下去了。
  不然,自己只有被羞辱的份。
  深呼吸几口气,罗敏让自己平静下来后,才说道:“第三题,你们回答正确。现在请说出你们的第三个题目吧。”
  说话的时候,罗敏心中憋着一股气。
  前两个题目,自己都答错了。
  所以她暗下决心,第三道题目自己一定要答对。这样自己下台,好歹也稍稍有点面子。
  她就不信了,自己一道题目都答不上来!
  说完后,她就死死盯着王默,等待着他的问题。
  王默按照惯例,扫了一眼空白的纸条,然后笑眯眯开口:“刚才罗同学问了我一个‘六亲不认’的问题。一般来说,六亲不认的人,都是十恶不赦的。既然如此,那我们王家村就根据这个事出一个题目吧,题目就是,请问罗同学: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
  罗敏刚刚还斗志昂扬的底气瞬间消失,一张脸变得难看无比。
  (本章完)
  <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