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汉的变化(二)
作者:王家郎君    更新:2022-02-21 20:01
  马隆与马钧两个人是跟随着刘靖与刘迈来到这里的,这两个同样姓马,同样有着各种奇思妙想和一双巧手的家伙,很容易让人觉得,他们两个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联一样。
  不过刘禅并没有想要知道他们之间那不为人知关系的心思,他只是想知道,这两个家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马钧就不用说了,被人戏称之为三国第一发明家。
  从各种史书地方志上都有他的名字,他的改进绫机,织机,还有他的水战百戏图,重现指南车,改良诸葛连弩,这个人无疑在这里就是一个天才。
  或者说在某些后代人的眼中,这家伙绝对是墨家的当代巨子,只不过这些幻想在刘禅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全都破灭了。
  “听闻德衡喜好改革创新,在这巧技一脉似乎颇有成就,朕也喜好此道,你我正好....”
  “小人不想欺瞒陛....陛下,小人....其....其实不喜欢这些!”
  刘禅的话都还没有说完,就被马钧打断了,而且刘禅看得出来,这个家伙是真的不喜欢那些。
  或者,从马钧的心中,那些同样也是奇淫巧技,算不得什么本事。
  这个发现让刘禅很是吃惊了,他实在是觉得这个家伙和史书的差距,有些大了。
  而在马钧的嘴里他也听到了马钧的真相。
  这是简单又不简单的普通人,他简单是因为他的心中其实也是仕途。
  他从小也是分外的刻苦,各家的经典他也是费劲了心思去学习。
  当然,机关之术这种旁门左道他也学了,不过却不是因为仕途需要,是生存需要。
  马钧从小便家中贫困,说实话养活他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读书。
  他和马超算是半个同宗,都是扶风人士,只不过他没有马超那般的勇武,也没有马超家中那个让马家再次崛起的父亲。
  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艰难的活着,艰难的成长,艰难的进入仕途。
  年过三十的马钧在曹魏也不过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官罢了。
  他的机关术在此之前的确是让他名声大噪,他改进了绫机,之后又再进一步,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这种更加方便好用的东西。
  同时,他的名声也变成了天下之名巧。
  这,是赞誉。
  可是却不是仕途的赞誉,在仕途上,他一直是一个以旁门左道,奇淫巧技为著称的异类。
  这并不是因为曹魏看不上马钧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因为看不上他这个人。
  从出身就不用了说了,马钧那就没有什么出身,他已经不能算是寒门了,他能活下来都算是得天之幸了。
  寒门好歹还有门,他常年连个家都没有,所以出身他比不得那些人。
  可是出身不好的官员有很多,这些人也看不上马钧,这就是因为他的那些奇淫巧技了。
  他改进这个,改进那个,并不是因为要为国为民,他单纯是因为穷!
  而且这个目的,他甚至都不伪装,他就是因为穷,改进之后他从中收取足够的费用,改善自己的生活。
  然后让自己能够读更多的书,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从情理上说,他没有问题,从道德上说,他德行有愧。
  所以他的心灵手巧并不仅仅给他带来了赞誉,还有给他的痛苦。
  和他相同的,还有他的那个伴当,现在还十分年轻的名将马隆。
  知道了马钧的过去之后,刘禅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理智告诉他,他现在应该忽悠马钧,继续去搞发明搞创造。
  发挥出他最大的作用。
  可是现在的刘禅却是说不出这种话来,现在的刘禅已经做不到旁观者清了,他就是一个深陷其中的人。
  他的感情,已经慢慢的大过那些理智了。
  最后还是诸葛孔明帮助刘禅解决了这个问题。
  马钧善奇巧,马隆乃是名将,同时也有一手改良兵器的本事,只不过他们都不想再继续这种事情了。
  直到诸葛孔明出现,才替刘禅解决了这个问题,已经显现出几分老态的诸葛孔明仍然是刘禅的知心人,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刘禅的心思,也知道如何提刘禅解决这个心思。
  他主动将马钧和马隆两个家伙收入了他的丞相府之中,然后刘禅并不知道诸葛孔明说了什么。
  也不知道他们三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马钧在三个月之后将自己在洛阳已经完善到一半的翻水车拿了出来。
  这就是已经出现了上百年的龙骨水车,然后被马钧加以改进,这个家伙并不是什么发明家,他更加善于改造。
  经过他整改的翻水车在洛阳并没有人在意,因为这是由下往上引流的一种器械,对于洛阳一片平原来说那是有些鸡肋了。
  但是对于刘禅不一样,有了这个,诸葛乔的第二个三年计划,他就能够大展宏图了。
  所以马钧以此为功,进位侍中,仍在丞相府听命。
  而在刘禅的询问之中,诸葛亮只是让刘禅稍安勿躁,他自会给刘禅一个交代。
  面对这个模样的诸葛亮,大汉军师徐庶和已经进位吏部尚书的廖立两个人只是不约而同的冷哼了一声。
  “又开始卖关子了,臭毛病一个!”
  刘禅对此也只是报之以微笑罢了。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试过弄些“大陆”货,比如什么蒸馏酒,火药什么的,但是这种东西最后全都被叫停了。
  先说蒸馏这种东西,没有足够密闭的器皿,没有加减压的装置,刘禅弄出来的那就是污水一滩,根本就是浪费东西。
  为此他被诸葛丞相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一顿,粮食紧缺,还想弄酒,这就是玩物丧志了。
  至于火药,这个就比较神奇了,东西倒是齐全,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让刘禅差点面临第二次罪己诏。
  同样是无法提纯,导致杂质太多,耗费了刘禅小半年的时间,最后弄出来了一堆乱七八糟到不可名状的东西不说,更是没有半点威力。
  那点燃之后的动静,用宗预的话来说,都没有当年翼德将军的嗓门子声音大。
  至于威力,暴土扬尘就是最合适的形容词。
  那简直就是过分,一个没来得及逃跑的工匠被弄得一身黑,洗了三天才洗干净。
  小半年的时间各种方法调配之下,一度让刘禅麾下的臣子认为这位陛下是不是开始沉迷于方士之术了。
  成天找一群道士在密室里炼丹玩。
  而这还不至于让百官极力反对,真正让百官们开始反对起来的是以为唯一成功的一次。
  有方士献出了自己珍藏许久的精品材料,那是天然的高纯度,经过调配之后....炸死了四个方士,炸残了两个工匠,还有轻伤三十余人。
  这一次的动静没有给刘禅留下任何的记录不说,更是给他留下了一地的狼藉和麻烦。
  草菅人命四个大字,足够将刘禅锤死了。
  最终,无奈之下的刘禅选择了将这件事情封闭起来,不再去想了。
  除了损伤太大之外,最重要的是马钧马隆两个人想通之后问他的几个问题。
  “如何保存?如何使用?如何生产?”
  以及他们给出来的最终建议。
  “有那功夫,我们先改进一下投石车和诸葛连弩不好么?”
  这也是让刘禅最终想明白一件事情,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撮而就的,有些时候,有些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想法不够,而只是因为工具不够。
  这是需要一点一点走完的,而不是一步跨过去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打法,仅此而已。
  放弃了那不切实际的诸多想法之后,刘禅也开始了老老实实的安心发展。
  刘靖和刘迈解决了雍州屯田和民生之后,二人也各自进献一策。
  刘迈献出的是疲敌之策,以马超坐镇高陵,持兵马劫掠河东地,同时以马钧所改水车等物改善北地一带土壤,修建黄河码头。
  同时颁布两条国策,入北地郡为民,开垦土地年税三,二十年后,三十顷之内的田垄可归自家。
  另外,颁布奖赏之策,鼓励渔民,让黄河之畔尽数都是汉家渔夫。
  这样一来,河东收到袭扰,百姓过不安生,北地更加的利好,还有渔民慢慢的增多自愿化身摆渡人。
  河东之民将源源不断流入北地。
  而刘靖的计策仍然算是老生常谈,请刘禅下令,让百官之子,在满足年龄之后进入进入汉中学院,或者修建太学,让百官之子进入其中。
  百官子弟若想进入仕途,需学院考核,上报陛下,最终定夺。
  而不可单单凭借察举制而行。
  对于这两个建议,刘禅是没有反对的,第一个那是不需要说的,马超带着他的那些小将校就直接挪到了北地郡外面的高陵。
  而关于百官子弟这件事,刘禅亲自将自己的亲儿子扔给了管宁教导,而诸葛孔明也紧随其后,亲自回家将诸葛瞻拎了出来,送到了汉中去。
  在刘禅和诸葛亮的行动之下,百官纵然有所想法,却也不敢再度多说了。
  在曹魏百般阻挠的事情,在刘禅这里,轻而易举,或许这就是刘禅自己的魅力。
  而除了这些闲杂之事之外,最让李刘禅感觉到惊喜的消息也传来了。
  “曹魏皇帝曹叡重病,如今已经召秦朗,曹肇,曹爽,夏侯献,曹宇几人回归洛阳。
  “这天下,终于要到了最后的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