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逢人只说三分话”,说话有顾虑的情况还是存在的。见面打“官腔”,不互相交心,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革命是会失败的。我们干革命的人,应该讲真话,有问题就提出,有意见就发表,认真地进行讨论。
  现在讲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
  针对上述情况,在财政经济工作中,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克服困难呢?我提六点意见。
  第一点,把十年经济规划(注「这里指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二年的十年国民经济规划。当时只是一个初步设想。——第200、207页。」)分为两个阶级。前一阶段是恢复阶段,后一阶段是发展阶段。
  现在无论农业或者工业,都需要有一个恢复时期。农业的恢复大约要三年到五年。工业在这三五年内,也只能放慢速度,只能是调整和恢复。恢复阶段要几年?我个人看来,从一九六○年算起,大体上要五年。是否就是五年,请大家考虑,最后由中央来决定。
  当然,在恢复阶段某些方面也可能有若干发展。大家知道,在建国后的三年恢复时期(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到一九五二年底,就恢复了被长期战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所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这一时期,称为恢复时期。——第107、200、214、366页。」),钢的年产量不但恢复到九十多万吨,而且发展到一百三十多万吨。但是,就全体来说,十年规划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恢复。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克服困难,恢复农业,恢复工业,争取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恢复是为了发展。有了前一阶段的恢复,才有后一阶段的发展。
  把十年规划明确地分为两个阶段,并且确定前一阶段是恢复阶段,对我们妥善部署财经各部门的工作很有好处。如果不是这样,笼统地要大家执行十年规划,又想发展,又要下马,又想扩大规模,又要“精兵简政”,就会彼此矛盾,举棋不定。而分成两个阶段,基本建设和若干重工业生产的指标先下后上,任务就比较明确。
  恢复阶段的经济情况,应该说是很困难的。照少奇(注「少奇即刘少奇(一八九八—一九六九),湖南宁乡人。当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139、190、200页。」)同志的说法:类似非常时期。我们要有应付非常时期的办法。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要有更多的集中统一;另一条是一切步骤要稳扎稳打。这里所说的集中统一,就是在给地方和企业以必需的机动的财力、物力以后,把力量集中统一起来。这种集中统一的程度,可能要超过建国初期,因为现在的情况更复杂。
  第二点,减少城市人口,“精兵简政”。
  这是克服困难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无论从临时之计看,还是从长久之计看,都必须如此。
  要精减的职工,不单是来自农村的人,还有一部分城市的人。减下来后都要作适当的安排。如纺织工人,大多是城里人,现在很多纺织厂不能开工,也只能多做思想工作,把道理向工人说清楚。减人这件事是很困难的,要他们来容易,要他们走就很困难。但是,如果现在不减,财政继续亏空,市场发生动乱,就会使我们更加被动。现在减有困难,将来减更困难,两个困难比较起来,我看还是早减为好。
  家在农村的人,动员他们回乡有困难。但是,总比从农村征购粮食拿到城市里来供给他们要容易得多。去年压缩城市人口一千多万人,如果这些人继续留在城市,一年要吃四十多亿斤粮食。现在向农民多征购四十多亿斤粮食是不可能的,就是多征购十来亿斤、甚至几亿斤,也是困难的。让家在农村的职工回家吃饭,在家里匀着吃,比较好办。对于减人,大家一定要下定决心,否则没有出路。
  第三点,要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
  我想到的,大体有四种办法:
  一是严格管理现金,节约现金支出。银行要把钞票管理好,能不用的钱一定不用。要恢复银行严格管理现金的制度,严格的程度要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二是尽可能增产人民需要的生活用品。要从重工业方面转移一部分原料、材料给轻工业,再进口一部分原材料,增产日用品,回笼货币。人民有了钱,总要使他们能够买到东西,才能心情舒畅。没有这一条,只搞高价商品,老百姓是要骂娘的。
  三是增加几种高价商品。高价商品品种要少,回笼货币要多。不要星星点点地搞,这也高价,那也高价,所得不多,弄得名誉不好。应该是不搞则已,一搞就要确能收回一大批钞票。我们增加几种高价商品,首先是为了把在自由市场上高价出售商品的人的钞票收回来,同时也利用它来平衡商品供应量同购买力之间的差额。去年搞高价商品,重点是在城市;这次搞高价商品,重点是在农村。哪里钞票多,就在那里投放高价商品。这个办法要先试点,看一看,听一听反映,步子稳一点,看准了以后再推广。卖高价商品,实际上是货币贬值,群众会有些不满意。但是,只要基本生活资料不涨价,就不会出大问题。如果不采取这个办法,多余的货币不能回笼,到处冲击市场,更不好办。
  四是坚决同投机倒把活动作斗争。这种斗争应该有三方面的对策。首先是经济斗争。你按牌价卖给我鸡蛋,我也按牌价卖给你糖果;如果你卖高价鸡蛋,我就卖高价糖果,你多赚了钱,我就想办法拿回来。这就是说,不仅要有低价对低价,而且要有高价对高价,否则办法不完全。其次是业务经营。在农村建立供销社,在城市建立消费社,互相配合,经营三类物资和一部分工业品。供销社、消费社经营这些东西,价格可能会高一点。但是,如果不要它们经营,搞投机倒把的人会经营,人民的损失更多。让供销社、消费社得利,比让投机倒把的人得利好得多。再次是行政管理。要通过市场管理、税收、运价等办法把自由市场管起来。这些工作,都要反复考虑,进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铺开。
  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三年,必须千方百计做到财政、信贷收支平衡,制止通货膨胀。不能今年不动手,等到明年再去制止。
  第四点,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
  目前我们能够逐步采取的办法有三项:
  一是分几步做到城市每人每月供应三斤大豆,夏天和蔬菜多的地区可以少一点。一亿城市人口,实行这个办法,每年需要三十亿斤大豆。我国每年大豆的产量,在一九五八年以前是一百九十亿斤左右,这两年是一百二十亿斤,拿出三十亿斤来供应城市,是可能的。我们应该力求在每年内逐步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可以先在大中城市的六千多万人口中实行。这个办法,不仅可以保证城市人民的健康,而且可以提高一点职工的实际工资。有了豆子吃,或者换豆腐吃,就可以不买或少买自由市场上的高价副食品。据计算,每人每天最低需要七十克的蛋白质,一斤粮食含蛋白质四十五克左右,一斤蔬菜含五克,一两大豆含二十克。在缺少肉类和蛋品的情况下,用大豆来补充营养,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办法。
  二是每年供应几千万双尼龙袜子。这也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孩子多的人家,都感到补袜子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如果每年用四百万美元进口一千吨尼龙,就可以织四千万双袜子;如果织尼龙底的袜子,产量可以加倍。一双尼龙袜子可以卖几块钱,买的人欢喜,国家一年也可以回笼几亿元的货币,这是公私两利的事情。
  三是把全国各地价值约四千万到五千万元的山珍海味等高级副食品,用于高价馆子,价钱卖贵一点。招待所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也要卖高价。这样,既可以改善一部分人的生活,也可以回笼不少货币。
  在保证城市人民生活需要方面,现在想到的比较可行的办法只有这三条,其他的“支票”还开不出来。就是这些办法,做起来还是不容易的。
  第五点,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
  这一条是根本大计。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除增产粮食外,要重新考虑保证经济作物增产的办法。保哪几种?保多大范围?多少年搞起来?都要研究。现在对经济作物的奖励办法是“二百二”红药水,有点用处,但是不能解决多大问题。经济作物不恢复,国家就没有商品来保证城市和乡村的供应,国家同农民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等价交换,工农联盟就不能巩固。国家用一块钱收购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就可以卖四块钱。如果用来生产针织品,回笼的钞票就更多。但是,要鼓励农民种棉花,就必须保证棉农有足够的口粮。现在,棉农向国家交售一百斤皮棉,只奖三十五斤粮食。这个办法,棉农吃不饱,他们只好把棉田改种粮食。这样下去,棉花不但不能很快增产,而且还可能继续减少。如果棉农交售一斤皮棉,供应二斤粮食,那末,农民就会积极种棉花。按照这个办法,我们每年收购二千五百万担棉花,就要用五十亿斤粮食。其他经济作物的情况也是这样,要增产就要供应足够的口粮。现在,国家必须进口粮食来补充口粮,如果要保经济作物,还要多进口一些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