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一九五五年七月成立,一九五六年十一月撤销。——第325、331页。」)系统有十几万人,外贸部系统有几万人,共二百好几十万人。这样多的人,怎么能够对政策都掌握得很正确,不犯一点错误呢?如果谁说自己没有错误,那他一定会跌筋斗的。如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脸就红了,那怎么能够做领导工作呢?只要有错,就应该允许别人讲,不论谁讲都有好处。发现错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找各方面的人来开会。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专门同我们“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
  听说有的同志对组织业务改进委员会和召开座谈会都赞成,但主张把资本家都送到中央来,地方不要。这样的“赞成”,实际上是反对。他们不懂得利用资本家的好处。这些敲锣打鼓的“反对派”,世界上是少有的,为什么我们不要呢?
  我们所以要吸收资方人员参加业务工作,还因为他们在业务上很有用处。业务部门的同志,有些人认为资本家有本领,应该吸收他们参加工作,但是多数人还有怀疑。如有人说,我们在没有资本家参加而且遭到他们反抗的情况下,已经干了七年,搞出了一套,现在是否有此必要?有人公开这样讲,有人心里这样想。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估计一下七年来商业工作的长处和短处,另方面也要估计一下资本家的长处和短处。
  过去七年来商业工作是有长处的。如果说没有长处,这不合乎事实,大家当然不服气。长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我们的商业是有计划的。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有五年计划,也有年度计划。商业是计划经济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商业不可能有全社会的计划。
  我们商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资本主义商业的目的则是为个人赚钱。我们不是看哪种商品销得快,就提高那种商品的价格。我们做的许多事,私商不会去做。四川的粮食赔钱运到上海去,私商不会干。我们的商业也是要赚钱的,但赚钱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我们国家的和集体的商业工作,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如粮食统购统销,一九五三年十月十日开会,十一月准备,十二月就实行,当时全党动员,全国有一千万人参加这件工作。单靠粮食部门的人,连只做技术性的工作也不够。发油票、布票也要靠居民委员会和派出所。商业任务的完成,要靠全国党政军民的支持,成绩不能都记在商业部门的帐上。
  但是,过去七年来商业工作的缺点、错误是很多的,有些还是很严重的。
  过去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商业工作上的许多措施和办法,都是根据这一政策而定的。比如在批发工作上,我们的第一条办法是抓货源,靠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把资本家的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这两头切断。其次是实行自上而下的派货,只准各地零售单位在当地进货,不准到上海等地进货。再一个法宝叫做各级市场管理,大、中、小城市和集镇都各有一套办法,而且管理得很严格。比如在价格上,规定资本家收购不能高于牌价,销售不能低于牌价。这些办法都是根据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而来的。这个政策执行得很好,很有成绩。没有这个政策、这套办法,就不会有今年一月的敲锣打鼓庆祝公私合营的事。但是,现在我们回头来看,这套办法是不是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呢?应该说是有的。就商业工作来说,有以下四点:
  一、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以后,产品质量普遍下降。道理很简单,因为产品质量好也发不了财,不好你也统购包销,所以就不注意质量了。
  二、工业品的品种规格减少。有许多东西减少得很多,只剩下几种大路货。人家说,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大路货,许多有特色的东西都没有了。现在大胖子买不到袜子,小孩子买不到皮鞋。难道说社会主义就应该是大路货吗?当然不应该是这样。
  三、货不对路。
  四、市场卡得太死,没有活动的余地。过去延安的新市场(注「延安新市场——指抗日战争时期设在延安南门外的贸易市场。——第333页」),锅、碗、马鞍等什么东西也有卖的。现在专行专业,不许跨行跨业,搞得太死。
  有的同志说,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大范围不合理,但小范围合理;我们现在是大范围合理,小范围不合理。这句话,我觉得有点道理。
  现在我们面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实行公私合营以后,所有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工业方面,资方只得定息(注「定息——是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进行赎买的一种形式,即不论企业盈亏,统一由国家每年按照合营时清产核资确定的私股股额,发给资本家固定的利息(一般是年息百分之五)。从一九五六年开始支付定息。一九六六年九月停止支付。——第287、304、309、323、333页。」),利润统由专业公司上缴国库。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受专业公司领导,实际上是受国营商业领导。小商贩组织的合作商店也同自营的时候不同了,现在他们拿工资,只按供销合作社的规定分红,剩下的钱都变成了公积金,只能用来发展合作事业。合作小组的小商贩和准备组织起来的小商贩也和过去不同了,这些人离开我们过不了日子。
  情况既然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政策就要根据新的情况加以改变。比如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办法要改变,许多商品要采取选购的办法(注「这里所说的选购办法,在当时由于可供的商品较少,还只是个设想,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在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消费者有较多的选择余地时,对一部分商品实行选购就有了可能。——第326、334页。」),也可以由工业部门自销或委托商业部门代销。在利润分配上,工业利润归工业,商业只得应得的部分。又如批发,过去是自上而下地派货,现在商品按计划下拨,不管下面需要不需要,不分好货坏货都包销,实际也是派货。上级批发机构对小商店派货,基层商店对消费者派货,有派腊肉的,也有派双铧犁的。现在要把派货制度改变为自下而上的选购制度。要把批发机构分细。百货公司的经营机构应该分细一点,地区划大一点,人员可以从原有的私商中去找。外贸部也应如此。订购阿司匹林、仪器、外国杂志,都叫外贸部办不行。要恢复专行专业,可以找原有的对外贸易商来干,一行一业只要两三个人。粮食部、农产品采购部、供销合作总社也是如此,要把小杂粮像红豆、绿豆等,以及中药材和小土产的经营分细,单位分小,但应该是在专业公司统一领导下的分工管理。
  对批发商的处理,一九五四年采取了打乱分配的办法。现在看来,如果在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批发商原封不动地加以使用,那就比打乱分配好得多。好在这些批发商还没有死,现在可以把他们再找回来。
  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我们县商店的经理一天忙得要死,晚上还要算帐到十二点,要货时,再开夜车临时凑。看来,我们的县商店,也应该有踱方步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
  市场管理办法应该放宽。现在从大城市到小集镇大部分都管得太死,放宽后,害处不大,好处很多。但这并不是说完全不要市场管理,不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领导,而是说要改变过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那一套办法。
  所以能实行以上这些办法,是因为社会主义成分在工商业方面都占了绝对优势。私营工商业原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可以说基本上是社会主义的了。
  今后重要物资如粮食、布匹,还要统购,实行计划分配。有些供不应求的热销货,也要实行计划分配。其余的可以自由选购。实行这种方法是否会出毛病呢?毛病可能会有一些,因为这是一件新的事情,以前没有实行过。既要实行计划经济,管好市场,反对投机倒把,又不要把市场搞死。不走这条路,我们又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路。我看要试一下子,摸索一个时期,也许可能从中找出一条好的出路来。
  总之,对我们的商业工作应该作这样的估计:七年来很有一些长处,但也有必须改正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商业工作上的致命伤,如果不改,就不像做生意的样子。
  可不可以从资本家那里找到一些有用的经验,来改进我们的商业工作呢?当然可以。应该说,在资本家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经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好的。我们要把这部分好的东西当作民族遗产保留下来。
  商业资本家在业务方面是否有长处,有本领呢?肯定是有的。他们的长处是:
  一、有鉴别商品好坏的能力,并且知道如何使用。例如,食品公司请了许多老的猪经纪,他们一摸就知道猪有多重,大体不差。
  二、熟悉商品的产地和销路。
  三、能迅速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需要什么,很快就能供应上。上海头天有人排队买东西,第二天就出现租凳子和卖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