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限额以上的项目,一般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项目。——第236页。」)中,有些项目(包括一百四十一项)可能要推迟。其主要原因为:我国技术力量弱,提供的资料不准确,又常改变,翻译资料也需要耗费时间,加上我国与苏联在交接中有许多不便,苏方提供的许多成套设备可能不及时,常常会发生停工现象。同时,如鞍钢和长春汽车厂等大项目的建设,现在是以全国力量来支持的。一百四十一项的建设全面铺开之后,全国支持的力量也会更加分散。基本建设的大规模铺开,还在一九五六和一九五七年,真正紧张的时期还在后头。将来必然会遇到更多困难,特别是下级干部和基层干部会严重不足。干部在基本建设方面取得经验,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此外,对六百一十五个建设项目,内部工作布置必须按现定时间争取完成,但要准备有些可能完不成。因此在公开宣布时应讲清楚,哪些项目会推迟。
  农业生产方面。五年内农业总产值每年要求递增百分之五(注「这是当时的计划数字,后来调整为百分之四点三,执行结果达到百分之四点五。——第236页。」),一九五七年较一九五二年要提高百分之二十八。这主要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靠开荒增产的不多。应该估计到,谷物增产是缓慢的。苏联从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五○年这三十八年中,单位面积产量仅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一。我们要完成农业计划是很吃力的,主要靠合作化。
  铁路运输方面。这无疑是紧张的。如果有些工业产品的生产超过了计划,则铁路有些区段的运输就承担不了。因此,在年度计划内,应准备对铁路增加新的投资,解决某些区段扩建改建的要求。
  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计划,可以完成,也可能超过。
  总的来说,计划中最薄弱的部分是农业生产,能否按计划完成,很难说。工业生产计划可以完成,基本建设可能差一点,铁路运输很紧张,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度可以按期实现。
  按比例发展问题
  一、农业与工业的比例。
  农业生产同工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相比,即使完成计划,也是很紧张的。粮食生产如按计划完成,五年内能增加的库存,也只有二百五十五亿斤。如加上一九五三年六月底的库存一百九十五亿斤,到一九五七年底库存粮总共也只有四百五十亿斤。这还是包括周转粮在内的。今年五月份一个月就卖了八十亿斤,按此计算,如果遇到灾荒,库存粮只能应付五、六个月。
  食油五年内增加不了多少。如果每人每年的供应增加一斤,全国就要六亿斤,需要增加二千万亩的油料作物,这是很难办到的。
  棉花平均亩产必须达到三十八斤,才能完成计划所规定的任务。现在全国平均亩产仅三十斤,要提高到三十八斤是不容易的。华北地区提高到三十八斤虽然不很困难,但棉田如再扩大,就会减少高粱、玉米和谷子的种植面积,使燃料和饲料发生很大困难。如果棉花的生产不能按计划完成,则棉花供应就会发生更大问题。
  农业增产有三个办法:开荒,修水利,合作化。这些办法都要采用,但见效最快的,在目前,还是合作化。
  以开荒来说。新开垦五亿亩土地,可以收粮食八百亿到一千亿斤。但这甚至在十年内都难以做到,因为没有机器。要开垦五亿亩地约需二十五万台拖拉机,据说要有一千多万吨原油来炼柴油,但我们要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才可以有十万台拖拉机,原油的开采也快不了。大规模开荒只能在地广人稀的地方,没有机器是不行的。要是开垦新疆的荒地,还要修铁路(约四千公里),修水利(每亩约一百万元注「这里指当时流通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自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代替原来流通的人民币。新币一元等于旧市一万元。——第1、29、32、38、51、54、84、94、113、147、158、166、168、190、193、200、212、228、238、260、269页。」),这些在目前都是没有力量来做的。那末,是否可以比计划再多开垦五千万亩荒地呢?我看也有困难。因为,一要增加二十五万亿元的投资来搞国营农场,二要进口三万台拖拉机,三要组织相当大量的技术力量进行勘察设计。此外,还要修筑公路、铁路,建筑房屋,组织七十万劳动力移民,而花费了这样大的力量以后,每年所能增产的粮食也只有八十到一百亿斤。因此,五年内,开荒和建设机耕农场,实际上只能起积累经验和培养干部的作用。
  比修水利来说,大型水利工程首先在北方。要是把淮河以北的水都蓄起来,可以灌溉两亿亩地,即可以增加二百多亿斤粮食。这个工程是很大的,没有十年完成不了。而所增的粮食,就全国来看,数量并不多。
  搞合作化,根据以往的经验,平均产量可以提高百分之十五到三十。增产百分之三十,就有一千亿斤粮食。并且只有在农业合作化以后,各种增产措施才更容易见效。所以合作化是花钱少、收效快的增产办法。国家在财力上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
  农业投资是否太少,能否增加?五年内对农业(包括林业和水利)投资为四十九万亿元,占经济建设支出的百分之九点五(注「这是当时的计划数字,后来调整为三十二亿六千万元,占五年内经济建设支出的百分之七点六。实际完成的投资为四十一亿九千万元,由于国家投资总额增加,所以仍占百分之七点六。——第239页。」)。这里应指出,五年内直接或间接的对农业的投资还有下列各项:地方农业水利投资五万亿元,军垦费用五万亿元,农村救济费十五万亿元,治理黄河可能将有五万亿元,银行长期农贷十万亿元,以上共计四十万亿元。如果把这些费用加上原计划中对农业的投资,就决不止仅占经济建设总支出的百分之九点五,而是在百分之十五以上,并不算低。对农业,可以准备几个后备计划,争取在年度中增加投资。
  二、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
  五年计划规定,轻工业投资与重工业投资的比例为一比七点三,即百分之十二比百分之八十八(注「这是当时的计划数字,后来调整为百分之十一点二比百分之八十八点八,执行结果是百分之十五比百分之八十五。——第239页。」)。但目前轻工业的增产,主要还不是增加投资的问题,而是原料问题。轻工业的原料,一方面来自农业,如棉花、油料、甜菜、甘蔗等;一方面来自重工业,如薄钢板、铝、化学产品等。在这些原料还不能大量增产以前,增加轻工业的投资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因为原料供不上,工厂开了也是白开。轻工业现在还有很大后备力量,生产设备利用率很低,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增产很多。
  不仅就生产能力来说,轻工业有很大的潜力,而且就资金来说,也有很大后备力量。因为除去国家预算拨款外,可以投资于轻工业的,还有公私合营及私营企业的公积金,有地方工业的投资,还有社会游资(注「游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短期借贷资本。游资如果用于投机买卖,会对社会再生产起破坏作用。——第55、85、240页。」)可吸收。如果迫切感到轻工业产品需要时,建立工厂也较容易,短时间内就可以搞起来。一个五万锭的纱厂,只要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建成。
  因此,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以维持现有的比例为好。
  三、重工业各部门之间的比例。
  按照五年计划,国防工业是很突出的。为了实现发展国防工业的计划,很多民用工业就必须跟上,而且跟得很吃力。有些民用工业,实际上也是为了配合国防工业而建立的,比如有些特殊钢厂、化工厂等。这种情况的存在,是由于外国是在已经发展了的工业水平上搞国防工业,而我国工业落后,基础太差,但又必须迅速地发展国防工业。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目前的办法。迅速发展国防工业,用力赶一赶,对提高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是有好处的。
  石油工业的发展赶不上需要。石油的供应,不仅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第二个五年计划也是不够的。现在主要是寻找石油资源的问题。只要发现了新的丰富的资源,就必须大力开发。
  总之,重工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防工业突出,石油工业落后,煤、电紧张。这种状况,目前还无法改变。
  四、工业发展与铁路运输之间的比例。
  今后铁路运输是紧张的。铁路方面的投资也还不够。在制订铁路修建计划过程中,原设想的新干线越来越短,而用在旧线上的投资则越来越增加。一九五二年拟议五年内新建干线一万公里,以后改为六千公里,现在只有三千公里。原因是新设的厂矿多在旧线附近,旧线运输负担将随着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加重。同时,对修筑铁路的估价也过低,原定每公里为三十九亿元,现实际已达六十二亿元,不得不减少铁路修筑的里程。
  目前铁路的修建,应首先保证一百四十一项建设和扩大旧线运输量的需要,同时要为修新线做好准备。为了保证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运输任务的完成,必要时将在年度计划内增加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