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的紧要关头,同李维汉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至一九二八年四月犯过“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一九三○年九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在一九三一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分子的打击,被排斥于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之外。一九三五年二月,在从江西往福建转移途中被国民党逮捕,六月十八日在福建长汀就义。“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叛徒”。一九八○年十月,中共中央为瞿秋白恢复名誉。——第231页。」)同志讲过,水牛转弯不大容易。这是常有的。我希望他们能彻底改正。但是我现在要说,就是这些同志改正了,以后是不是还会出?过去出张国焘,以后是不是还有李国焘、王国焘呢?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绝不能说没有。说没有,就要犯错误。宁可说,可能出现。至于乱子是否闹得像张国焘那样大,可以分裂党、分裂军队,那要由条件来决定。出是可能的,但是乱子闹得大不大,要看当时的具体条件。我们不要高枕无忧,认为党内不会出怪事。
  加强党内马列主义教育,这是很好的,但我看只靠教育也不能保证党内不出李国焘、王国焘。马列主义的教育,当然有很大的作用,我们是相信这个主义才来干革命的,我们必须加强党内的马列主义教育,这是肯定的、无疑问的。但是,我看不能因为有马列主义教育,以后就不出问题了。张国焘不是老党员吗?他比一般干部受的马列主义教育还少吗?但是他叛变了。这证明什么呢?证明只靠马列主义的教育,还不能保证我们党内不出野心人物。
  至于说有毛主席在,我们党内就可以不出野心人物,我看也是靠不住的。毛主席当然是伟大的领袖,是我们党团结的核心,但是,这是否可以保证我们党内不出李国焘、王国焘呢?也靠不住。我看,只能出得少一些,出得慢一些。有些露了头以后,因为毛主席在,容易解决,解决得快一些,但并不能保证不出。“毛主席万岁”这是一个政治口号,但是毛主席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我在这里,在四中全会上,说毛主席生命不能万岁,这似乎不太好,但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毛主席实际上是不能万岁的。
  那末,我们翻来覆去地想一想,可靠的是什么呢?我们党内可能出现分裂的危险,就没有什么办法防止了吗?我看可靠的、永久的办法,可传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就是提高高级领导人的革命觉悟和革命嗅觉。我们这些高级领导人,行年有四十几岁的,有五十几岁的,有六十几岁的,也有七十几岁的,将来一批一批地都要死去,同时一批一批地补上来。我们不能保证不出野心人物,但是我们可以想方法使乱子不闹大。出了野心人物的时候,乱子闹得大不大,关键是什么呢?我看关键是在几百个高级领导人,就是省(市)委书记以上的干部及军队中的负责干部。如果这几百个人有高度的革命觉悟,有高度的革命嗅觉,那末,出了李国焘、王国焘也容易把他揭露。如果这几百个人觉悟不高,嗅觉不灵,出了野心人物的时候是可能闹不团结的,甚至可能闹到党的分裂。出大乱子出在什么地方呢?就在这几百个人里面,首先是在座诸公,穿黄衣服的,穿黑衣服的,党头、政头、军头这几百个人。如果出了野心人物,能否迅速地把他揭露,不闹成大乱子呢?那也决定于这几百个人。只要这几百个人头脑十分清醒,革命胜利就会有保证。
  高级干部要提高革命警惕,提高革命嗅觉,千万不要“伤风”。我看这是我们党的团结的可靠保证。再加上一条,我们要严守党的制度和党规党法,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那党就有保证了。靠别的,我看都靠不住,要靠我们自己。
  在胜利的环境中高级干部不要头脑发昏。我们想一想,一九四五年七大(注「七大——即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一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了《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大会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通过了新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第233页。」)到现在,跌了大筋斗的几个主要的领导同志,哪一个同志不是因为骄傲,背上背了一个大包袱,上面写着两个字,叫做“正确”。背了“正确”的包袱,就会跌筋斗。这一件事很值得我们注意。我并不是说犯错误好,而是说没有犯过错误的同志,很顺利的同志,应该十分警惕。同时犯过错误的同志,如果一个时期正确了,不小心,骄傲了,同样可以再跌筋斗。同志们,人家对你鼓掌的时候,那可要很小心。一个人在人家鼓掌时,他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小心谨慎,一是昏头昏脑。昏头昏脑就很可能是跌筋斗的候补者。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言的一部分。」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一九五四年六月三十日)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
  (一九五四年六月三十日)
  第一个五年计划(注「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简称。这一计划,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准备,经过五次编制,到一九五五年七月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这是一个成功的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到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到一九五七年底,也胜利实现,许多指标超额完成,这就为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同时人民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第235、256、269、277、308页。」),从一九五一年到现在,共编制了五次。前三次都是由中财委(注「一九四九年七月中旬,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简称中财部)与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合并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在此基础上,于同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仍简称中财委,统一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一九五四年撤销。——第4、13、25、30、32、35、41、42、46、54、64、79、99、156、159、166、169、195、202、215、218、223、235页。」)编的,第四次是由国家计委编的。这一次又由我接手,从今年三月开始工作直到现在。
  这个计划,有比较准确的部分,即国营经济部分。也有很不准确的部分,如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只能做间接计划(注「间接计划——是有别于指令性计划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国家直接向企业单位下达计划指标,而是通过颁布有关的政策法令,利用经济杠杆,使其适应国家计划的要求。——第235页。」),而这些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又占很大比重。我们编制计划的经验很少,资料也不足,所以计划带有控制数字的性质,需要边做边改。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执行了一年半。现在我作几点说明。
  对五年计划执行结果的估计
  工业生产方面。工业总产值(包括手工业,下同)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五点五(注「这是当时的计划数字,后来调整为百分之十四点七,执行结果达到百分之十八。——第235页。」),估计是可以完成的,并且可能超过。但有些主要产品,如钢材、棉纱等则很难超过。有些产品,不一定能达到计划指标的要求。五年内,工业生产的增长,主要靠原有的工厂及自己设计的工厂。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一百四十一个项目(注「这是当时的计划数字,后来增加到一百五十六个项目。——第236页。」),在五年内投入生产的很少,只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到六。一百四十一项主要是在第二个五年投入生产,有些要到第三个五年才能起作用。包括一百四十一项在内,全部新建工业厂矿,五年内能投入生产的,在整个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百分之二十五,约百分之七十五的产值要靠解放前的老厂。
  工业基本建设方面。五年内新建改建的六百一十五个(可能还要多些)限额以上的项目(注「这是当时的计划数字,后来增加到六百九十四个项目。限额以上的项目,指在基本建设项目中,不论新建、改建或恢复,全部投资等于或大于国家规定限额的建设单位。这类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由中央审批。小于限额的,称为限额以下的项目,其设计任务书由地方审批。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管理和掌握基本建设项目的方法。当时,国家规定:钢铁工业和汽车、拖拉机、船舶、机车车辆等制造工业的投资限额为一千万元,有色金属、化学和水泥等工业的投资限额为六百万元,煤炭、石油和纺织等工业的投资限额为五百万元,橡胶、造纸、制糖、卷烟和医药等工业的投资限额为四百万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