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20
  ——第6、57、94、116、141、180页。」),但还是治标的多,治本的少。对已有的水利设施每年都要修修补补,不修补就挡不住水灾。水在农业里头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指挥不了,以后要积极地做治本工作。当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做好的,但是一定要做,非做不可,要长期地来做。因为如果每年淹掉五千万亩地,就至少要损失五千万石粮食,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据估算,全国水量平均起来并不多,还缺水,有些地方就经常干旱。从总的看,从长远看,要以蓄为主,蓄泄兼顾。以后我们要重视蓄水,许多地方要修水库、筑塘堰,山区更要注意种树种草、保持水土,对水一定要好好利用。在华北、西北有些地方,还要多打水井,保证在发生旱灾时水量基本上够用。泄水防涝,蓄水防旱,这两件都是大事,在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时,每一年都要有很大一批钱用在这方面。水利建设是治本的工作,是百年大计,现在正在勘察,正在计划。
  为了应付水旱灾害,要注意储备粮食。去年丰收,到处叫粮食便宜。现在北边要雨没有雨,南边不要雨却天天下雨,又叫粮食不够了。我常常想,我们在粮食方面要做一点保险工作。那末,要存多少粮食呢?有一百亿斤粮食在手里就大体可以了。假使遇到一个灾年,有五千万农民颗粒不收,每一个农民每天发给半斤粮食,半年以后新粮就可以下来。每人每月十五斤,六个月就是九十斤,五千万农民就是四十五亿斤。城市里头再算一千五百万人口等着粮食吃,每人每月二十五斤,一年是三百斤,一千五百万人是四十五亿斤。两项合计,一共要九十亿斤。我们手里有一百亿斤粮食,就可以应付局面。当然最好是有二百亿斤,一百亿斤放在农民手里,一百亿斤放在我们手里,这样就可以战胜更大的灾荒。如果帝国主义要打仗的话,我们也不怕,那个时候粮食就是战略物资。储备粮食,最主要的是靠老百姓。年成好的时候,就号召大家多积谷。每个农民积十斤就是四十亿斤,积十五斤就是六十亿斤。
  第三,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布局,要在西南和西北修铁路。现在西南的粮食很贱,成都的大米五百块钱一斤都没有人要,可是西南有的老百姓没有裤子穿。这是因为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来,工业品运不进去,就是进去一点也是背进去的。如果我们把西南、西北铁路修通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无论从经济来讲,还是从国防来讲,把那个地方的铁路搞起来,是一件大事情。
  丰年积谷和修筑铁路这两条解决了,粮食就不会恐慌。等西南铁路通了以后,我们要把各种庄稼分一下类,调整一下,什么地方适于种棉花就种棉花,什么地方适于种粮食就种粮食。要多种一点麦子。现在北京、天津的居民是吃三分之二的面粉,三分之一的玉米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麦子不够。大豆,今后东北要多种一点,南方要少种一点,腾出一点土地来种棉花。现在棉花的播种面积是五千七百万亩,将来要超过八千万亩。橡胶是战略物资,从朝鲜战争(注「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帝国主义随即出兵干涉,发动侵朝战争,同时派军队侵略我国领土台湾。九月十五日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派兵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随后越过“三八线”大举北犯,并且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和村庄,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援助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保卫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了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十月二十五日抵达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十一月四日,中国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坚决支持志愿军的正义行动。全国人民以增产节约、报名参加志愿军、捐献武器等各种方式全力支援朝鲜前线的作战。在中朝人民军队的沉重打击下,美国侵略军连遭失败,被迫于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同中朝方面在开城首次举行停战谈判。但是,美帝国主义对谈判采取拖延和破坏的政策,从此形成谈谈打打的局面。又经过两年多的较量,到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终于迫使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实现了朝鲜停战。至此,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第111、126、142、156、157、194、265、303页。」)以来就不能进口了。海南岛可以种橡胶,但是数量很小。中国别的地方也有宜于种橡胶的,产量虽然不象南洋群岛那样高,但是比没有强。我们是非常需要橡胶的,今后要尽可能多种。在西南铁路还没有修通以前,有很多粮食运不出来,那里农民的生活是不会太好的。当然,在土地改革以后是好一点了,有饭吃了,买布的比过去多了,女孩子有裤子穿了。如果我们把各种作物的耕种面积加以调整,农民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以前还要进口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现在虽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发展农业仍然是头等大事。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也很难发展。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售棉储棉运动(一九五一年六月一日)
  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售棉储棉运动*
  (一九五一年六月一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注「政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一九四九年十月成立。一九五四年九月,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6、38、42、64、69、99、144、166页。」)今日发出了关于购棉、储棉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亦为此向各级党委发出了号召。这是关系国家经济和军民生活的大事,应该引起全国人民,尤其是产棉区人民的重视。
  政务院的指示和中共中央的号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目前有存棉的棉农,在公私两利的条件下,把存棉售予或储存在国家委托的经济机构,以应纺织工业的急迫需要。
  人民政府从来就是重视棉花增产和棉农的利益的。在实行土地改革(注「这里所说的土地改革,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一九五○年六月三十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在新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一九五二年冬,除台湾省和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使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分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第60、90、102、117、129、140、144、148、159、275、303页。」)的同时,中央人民政府对棉农采取了种种保护政策,如最低棉价的规定,反对投机商人压价,国家保证以定价收购,棉田公粮(注「公粮——即农业税。由于农业税以征收粮食为主,故称公粮。公粮按夏秋两季征收,全年统一结算。在革命战争时期,公粮是人民政权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公粮仍然是人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由于这个原因,本书一些地方谈到财政收入时,往往把公粮、税收并列提出。这时所说的税收,指关税、盐税、工商税等,不包括农业税。——第7、18、30、40、48、53、63、70、76、85、90、96、99、113、127、144、179、205页。」)不高于粮田,适时大量供应肥料,预购棉花,等等。正是由于这些措施,使去年棉花增产丰收,今年棉田面积扩大,老解放区的棉农生活显著提高。
  我国过去是一个长期依靠大量外棉入口的国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一年多以来,虽然实行了各种扶助植棉的措施,去年实现了棉花增产丰收,但是由于人民经济开始好转,纱布(注「纱布——指棉纱和棉布。——第2、12、30、33、54、85、95、105、111、117、125、136、145、168、193、207、227、284、340页。」)消费增加,棉花增产运动又仅仅是第一年,因此,去年所产的棉花,除去絮棉、手纺,以之供应全国纱厂的全部需要,仍有少许不足。美帝国主义针对我原棉不足的情况,采取封锁政策,不让我国人民以自己的生产品去交换外棉,企图以此困扰我们。但是可以断言,帝国主义的封锁是一定要失败的。我们有完全的自信,像粮食一样,不需多久,将以自己的棉花供给全国的需要。
  我们要告诉全国棉农,去年所产的棉花,除去絮棉、手纺以外,如能全部卖给国家,则全国纱厂所需的原料虽然还缺少许,但已相差不远。目前棉农手内是确有不少存棉的,但是近来国家购得的数量则日渐下降,如果棉农的存棉继续不卖或少卖,则纱厂就将减产,其结果将使全国军民的衣着发生困难,稳定物价的政策也可能受到损害。政务院号召全国棉农,将藏而未用的棉花,按照合理的牌价售给国家,或向国家所委托的经济机构作实物或折价存储。这样做,不但对国家有利,对全国人民有利,对棉农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