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19
  (十二)为使秘密党巩固起来、必须建立和扩大党与群众的联系。因此,党必须完全抛弃内战时期群众工作方面的盲动主义错误做法,学会和掌握群众组织和群众斗争的一切民族形式。不要制造斗争,但对于大后方存在和发展着的广大的群众斗争,必须积极参加。不要偷偷摸摸地组织群众,但要积极参加一切原始的、自发的、合法和半合法的群众活动。抛弃一切突击暴露的工作方式,使党的活动适合于群众情况。经过党员的各种活动,使党与群众建立思想上友谊上有形的无形的各种各式的联系。
  上述基本方针,同样适用于敌占城市的秘密党。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延安写的一篇文稿。」
  改进大后方秘密党的工作(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改进大后方秘密党的工作*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一
  大后方的党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则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轻视大后方工作或不安心在大后方工作是错误的。
  内战时期,党在白区(注「白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国民党统治区域的称呼。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建立的组织,当时称白区党。党的组织及其所领导的群众组织称为白区组织。由于严重的白色恐怖,这些组织不得不主要从事秘密工作。--第16、25、37、188、205、233、362页。」)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是,由于党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认识,在大革命(注「大革命指--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失败,--第170、233、295、362页。」)失败后对政治形势估计错误,没有实行暂时退却、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的方针。在工作方法上和组织形式上,没有彻底转变到适合于中国一般的和当时特殊的情况。因此,虽然有成千成万共产党员的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但除了北方党以外,绝大部分的党组织遭受了完全失败。这一挫折是重大的,损失是严重的,结果仅仅锻炼了一批干部,并给了我们失败的教训。
  内战时期白区工作的错误是基本的错误,也是当时整个错误路线的一部分,一九三七年在延安举行的白区党代表会议(注「白区党代表会议于一九三七年五月在延安举行。会上,刘少奇作了《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的报告。会议总结了十年内战时期党在白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后党在白区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斗争策略。--第233页。」),虽然一般正确地决定了具体工作的转变,但内战时期工作错误的传统仍旧或多或少地在今天大后方的党内存在着。因此,现在党中央虽然指出了大后方党的任务是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但在许多具体工作上还必须根据过去失败的教训加以深刻的反省,大胆地解脱历史成见的束缚,否定那种过去错误的或不合现时的工作方法和组织形式,而做出正确的规定。
  二
  大后方的党是长期秘密的党,但又有广泛革命活动的必要和可能。大后方的党是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之下,如果不是秘密隐蔽的组织,就不能存在。由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这种秘密隐蔽的时间不是短促的,而是长期的。国为革命如果没有全国范围的胜利,所有在阶级敌人统治区域的共产党组织都必须是秘密的。
  大后方党的组织的秘密隐蔽,决不是革命活动的停止,相反地,必须是革命工作的扩大。党的秘密隐蔽正是为了便于扩大革命工作;革命工作越是扩大,党组织的秘密隐蔽就越加可能。
  革命活动有扩大的可能性,就在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目前又处在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时期。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民族矛盾占着首要的地位。因为中国是一个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很落后,在人民大众与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各个集团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尤其因为目前民族敌人深入国土,在全民抗战中,国民党没有必需的进步,共产党的力量及其影响则增加到决定的地位。因此,在继续抗战与妥协投降之间,在人民大众与反动统治阶级之间,在反动统治阶级内部,展开着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广泛深刻的发展,就使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大后方有广泛进行革命活动的可能性。
  要广泛运用客观存在着的革命工作的可能性,还必须彻底打破大后方党长期存在着的错误认识。内战时期的白区党,虽然认识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但是没有认识中国社会的许多具体特点,并根据这些具体特点来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例如:对于民族矛盾的首要地位长期没有足够的估计,把国内阶级对立和分化,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等量齐观,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完全忽视和拒绝利用;对于在中国进行革命工作不容忽视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故完全不理;等等。相反地,用切断历史和生搬硬套的办法,把书本子上的抽象概念套到中国来,把生动的中国看成僵硬的中国,把复杂的社会看成简单的社会,把广大的革命工作园地缩小到寸步难移,把容易深入的社会变成格格不入。所有这些错误,使白区党非但不能广泛地开展革命工作,而且基本上脱离了群众,绝大部分遭受了失败。
  为了今后大后方党的保存和革命工作的发展,必须彻底无保留地打破主观主义、公式主义和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概念。从具体的中国情况出发,抓住中国的特点。只有这样,革命工作的广大园地,才会真正发现。
  三
  大后方党的基本任务是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要实现这个任务,必须进行互相联系而不能缺一的三方面工作:党的组织的精干隐蔽;熟悉国民党,加强在国民党内的工作;熟悉社会,深入社会,为了长期埋伏,党的组织必须精干隐蔽;但如果不去熟悉国民党,不了解国民党的反共统制,以避免国民党的袭击,或者不深入社会,得到掩护,则长期埋伏同样不可能。积蓄力量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已有力量,而且还须增加新的力量。同样,如果没有精干隐蔽,在国民党内部去争取革命力量,不深入社会,同各阶层群众有广泛的联系,则积蓄力量也是不可能的。
  上述三项工作的中心一环,是深入社会,无论为了隐蔽党的组织,或熟悉国民党、了解国民党的反共统制,在国民党中争取革命力量,都必须以深入社会为前提。要深入社会,就必须适应社会。共产党员必须学习社会的人情世故,在革命工作的方针之下,善于与社会的各方面融洽。必须打破内战时期鄙视和割断社会联系或者害怕利用社会关系的心理。
  四
  执行精干隐蔽政策,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只有精干才能隐蔽。因此,大后方党组织应重视党员的质量,不贪图数量。大后方党员质量的标准是:具有共产党员必需的政治觉悟,有巩固的社会职业,并与群众真正联系。目前党内的不健全分子应该淘汰,使之退为党的同情者,团结于党的外围。某些可能入党而估计到入党之后其活动反而遇到困难者,暂时不必吸收入党,但是,具备共产党员条件而当地党又需要发展党员者,应该吸收。党的发展,主要地在重要的工厂,重要的机关,重要的学校和重要的乡村。
  党的组织形式必须根据环境和任务的变更而变化。一切呆板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如呆板的纪念节开会示威,共产党员特殊的作风等),必须大胆地加以改变。越是打破公式主义,国民党特务越难捉摸,党的存在和发展就越加可能。必须缩小支部的组织,缩小各级领导机关的组织;从支部到各级组织,一般地要把会议变成个别联系,并减少联系的范围和次数;各级党的工作和领导,主要的不是靠上级的指示,而要求在党的基本方针之下独立工作。失去联系的下级党的组织,必须在任何情况下能独立地坚持工作。
  保证领导机关的安全。为此,必须彻底地果敢地撤退已经暴露的干部;提拔新的干部到领导机关时,必须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绝不提拔未经考验的分子,严防国民党派遣内奸混到领导机关;领导机关要短小而且分散。
  巩固在中上层社会职业中的党员的地位,并使每个党员找到可靠的真正的职业,并且广交朋友,建立无数社会联系,以社会人士的面目去取得周围的信仰,使党在社会中打下牢固的基础。
  必须把秘密工作范围缩小到最小限度。一切党内文件尽可能少发或不发,一切党内联系尽可能利用公开合法的形式。不担任党内秘密工作者,必须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进行社会的公开工作。党内担任秘密工作者,也必须把掩护秘密活动所必需的职业的社会活动,看成是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党的公开活动愈加扩大,秘密工作的范围就会愈益缩小,只有这样,党的隐蔽和革命工作的扩大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