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19
  有空时希望面谈一次。
  *注「这是陈云同志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的决定。」
  党员要积极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一九四一年五月一日)
  党员要积极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
  (一九四一年五月一日)
  (一)向全党解释,各种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是革命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具体的革命工作。应纠正某些党的组织和党员对革命工作抽象的狭隘的了解,以至轻视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认为这些工作没有严重政治意义的错误观点。
  (二)解释学习理论和参加实际工作都是每个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责任。但在革命运动中,尤其领导着军队和政权的党,党员决不能离开各项实际工作去“专做”理论工作(虽然可以和应该有一小部人专门从事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决不能单单埋头实际工作而完全不学习理论。因此,借口学习理论而不愿参加实际工作,或仅仅埋头实际工作而不在工作中抽暇学习理论的倾向,都必须纠正。
  (三)每个党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对于他的工作的分配。纠正某些党员不愿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及分配工作时讨价还价的现象。
  (四)一切在经济和技术部门中服务的党员,必须向非党的和党内的专门家学习。他们的责任是诚心诚意地学习,并熟练自己的业务和技术,使各部门建设工作获得发展,并使自己获得在社会上独立生活所必需的技能。
  (五)党必须加强对经济和技术部门工作中党员和非党员的领导,照顾他们的政治进步,并在各方面帮助他们。
  *注「这是陈云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定,原载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新中华报》,题为《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定》。」
  大后方党组织的彻底改组和扩大党外的活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大后方党组织的彻底改组和扩大党外的活动*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一)两年来巩固党的工作虽有某些成绩,但大后方的党组织基本上还未巩固。一部分党员的行动仍然是采取继续突击的方式,多数党员则是消极不动。党组织被破坏的次数不断增加。大后方党组织易于被破坏,难于巩固的主要原因在于:党是以公开的救亡分子为骨干组织起来的,党的组织还很庞大,在目前国民党进行内线突击、多方侦察监视我党、准备一网打尽的毒计下,如果不彻底改变上述状况,则大后方党组织的巩固是不可能的。为着进一步巩固党的组织,避免国民党的突然袭击,大后方的党组织应尽量缩小,真正成为既短小又精干能适应环境的组织。
  (二)目前大后方党是一种特殊的秘密党,既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或抗战初期的半公开党,也不同于内战时期非常孤立的秘密党。它是民族抗战时期的秘密党。它的基本特点:一方面是完全秘密的党,同时又有空前广大的革命的社会基础。依据这一特点,党的组织虽然要短小精干,但党外活动必须扩大。党员数量不在多,思想上同情党的人和党外的共产主义者则不怕多。只有“党内小党外大”,才是目前秘密党唯一正确的组织形式。
  (三)执行“党内小,使党短小精干”的原则,就必须彻底打破那种秘密党党员数量愈多愈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错误传统。留在党内的每个党员。必须是忠实可靠、有能力、有作用的分子,而不是挂名党员,他们不仅要与群众有联系,而且真正是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或群众领袖。为此目的,目前必须让不够上述质量的党员暂时退到党外。虽未暴露但必须退出党才能保存的党员,也可说服其退出。同时,在尚无党员或党员太少的地区内,应个别地吸收具有上述质量的分子入党。这样大量退出和少数收进的结果,每个省委所管党员的总数,依据其现有党员数量、质量及工作需要,大体达到三五百人至一千人左右为宜。
  (四)大后方的大部分党员暂时退到党外,不仅为了实现“党内小”的方针,同时为了扩大党外活动。许多党员只有暂时退出党才能不受组织牵累,便于党外活动,避免国民党特务的追逐。过去和现在的经验都证明:有些党员失去了党的联系,因无组织牵累,不仅保存了自己,而且获得了社会地位。因此,目前让一些党员主动地暂时退出党,不是抛弃而是保存,不是缩小工作而是扩大工作。
  (五)执行党内精干政策,必须打破过去那种“中上层分子都不好”的传统观点。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员成分基本上必须是工人、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分子。但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不仅可能而且应该吸收中上层社会出身或其社会地位与中上层有联系的分子入党,只要他们不是投机分子、而是抛弃原有阶级利益,决心为共产主义而牺牲一切者。因此,目前在巩固党的现有基础的同时,必须加强中上层分子中的工作,适当地吸收革命的中上层分子入党,以增强党在中上层社会中的力量。但吸收中上层分子入党,既不能降低入党条件,也不能将一切可能入党者全数收入党内。党不仅要考察他们是否已经具备入党的政治条件,同时必须估计到他们入党之后是否更利于革命活动。依据“党内小党外大”的原则,大多数进步的中上层分子应该暂时只作党外共产主义者而不必入党。只有必要吸收入党者,才应吸收入党。
  (六)暂时退党的党员,不是停止革命工作,而是扩大党外活动,因此党组织与他虽不作党的联系,但应保存适当的“友谊联系”。将来恢复党籍时,原有党龄仍然保存。暂时退党的党员,仍有保守党内秘密的责任。如遇被迫“自新”时,可用非党员资格去应付,但以不破坏组织为限。仅仅应付而不破坏组织者,只要继续革命,将来可以恢复党籍。在劝导党员暂时退党时,一方面必须使退党的党员不发生消极情绪,确实认清暂时退党是保其安全和发展革命工作的一种办法;另一方面必须防止反共分子和阴谋分子的挑拨。如果某些党员不愿退党并且说而不服时,可以暂留党籍,先停止党内的组织生活。
  (七)今后党的组织形式,切忌呆板一律,必须“杂乱无章”,以免被敌一网打尽。因此,平行组织,个别联系,党员转移地址不转党的关系等等办法,各级党委都应采用。必须个别联系的党员,一律不编入支部。每个支部决不能超过三五人。支部和各级党委一般的不开会议,只作个别联系。对党员的教育,一般的知识依靠自修;自我检讨、纪律教育则由党内进行。目前已经暴露的干部,切勿易地对调,必须忍痛一时使其脱离工作,不能撤入根据地者,暂时静伏。各个省委必须以忠实可靠、久经锻炼、确能掌握党的政策者为骨干,以忠实可靠有职业掩护的干部辅助之。
  (八)党外活动是秘密党的革命工作之主要部分,党外活动愈扩大,党的隐蔽愈有效。没有党外工作而仅仅缩头不动,决不能巩固党的组织。因此,必须打破秘密党只顾党内工作,忽视党外活动的错误认识,而将下列三种工作配合起来:(甲)党的组织的精干隐蔽;(乙)熟悉国民党,加强在国民党内的工作;(丙)熟悉社会,深入社会。不论留党或退党的同志,都必须确实执行中央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决定(注「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党现在已是一个担负着伟大革命任务的大政党,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采取具体办法,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方能有效的组织革命力量,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第231页。」)。每个同志必须精通自己的工作部门的各方面,学习一般的社会知识。
  (九)欲求社会活动有效,必须打破孤立自己的关门主义和暴露自己的盲动主义,同时必须改变过分干涉和束缚下层组织的领导方式。每个同志欲求“站得稳,爬得高”,其活动方式,必须做到:对社会人士只求大同不求小异,应在相同点上与其合作,不是专找差异孤立自己;对国民党则以群众的面貌去暴露其黑暗,但不要因此丧失自己的地位;对革命工作,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不作劳而无功、得不偿失、强求急效、暴露自己的盲动。同时,党的领导方式必须做到:对同情者的活动,不要多加干涉,即使他们有某一问题向党请问时,决不作武断结论,一般地要他们依据情况自己适当解决;对下级党委及党员,只作大政方针和的略性质的领导,不要干涉其细目,使下级同志的活动不受拘束,能力逐渐增长。
  (十)大后方是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各级党委必须详细研究国民党各方面的状况(党部、政权、军队、三青团注「三青团即三民主义青年团,是国民学欺骗和控制青年的反动组织。一九三八年成立,一九四七年并入国民党。----232、359页。」、民运等),成为“国民党通”。必须学会和使用一切方法、利用国民党的内部矛盾。在这些工作中应侦察反共分子的活动,团结国民党内的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
  (十一)如果个别上层党员被国民党强迫自首或要求表明对共产党的态度,为了继续革命工作,在不破坏党的组织、有利于自己革命活动的条件下,可以采取适当的应付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