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陈云    更新:2021-12-07 12:19
  --第160页。」):“她懂什么事?有什么用?”原来还是那个争论的大问题:“妇女有用没有用?”共产党员不打破“女人无用”的观念,连自己老婆都看不起,说服教育不了,那还说什么领导民众、组织民众呢?
  如果我们在群众工作方面加一番努力,把它做得更好,可以使现在某些群众团体改变“官办”的性质,涌出许多群众领袖,变成群众自己的团体,不仅群众工作可以做得更好,而且也会帮助我们巩固党,鉴别谁是好的共产党员,谁是混进党来的坏人;还将使现在缺乏经验的党员和下级干部,在阶级意识上、工作经验上得到许多锻炼。
  群众工作的深入,将使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更加巩固,抗日军队更易补充,抗日政权更能动员民众。所有这些,正是我们在敌后坚持长期抗战所迫切需要的。我们提出巩固党和加强群众工作,也正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支持敌后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注「本文原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创刊号,题为《巩固党与战区的群众工作》。」
  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日)
  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日)
  我与华北六个不同地区做党的工作的同志谈话以后,觉得华北工作最弱的一环,是群众工作。这不但是华北的问题,也是华中、华南、其他战区和敌占区的问题,是全国一切地方的问题。要使抗战前进一步,要使我们党的工作前进一步,问题的根本,在于开展群众工作。这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
  今就华北经验,,并依据战争环境的特点,分为下面几点来说。
  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
  在华北的许多抗日根据地内,我们党内及党外的工作,都有伟大的成就。但是,如果再看另外的一面,那也会看到工作还有不足的地方,还有弱点。
  从党的方面来看。华北的党组织是新发展的,是大量地迅速地发展起来的。因此,一方面党员的阶级教育还很缺乏,另一方面,党内也混入了一些坏人。支部是新成立的,同志们的工作经验不足,大多数支部还没有变成当地群众的核心。县委以下的干部,绝大部分是新的,他们也缺乏工作经验。同时,在某些领导机关中又混进了一些不忠实的分子和阶级异己分子。
  从政权方面来看。华北的多数抗日根据地内,乡村的政权还不是掌握在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员手里,土豪劣绅及为非作恶的分子,仍把持着大部乡村政权,充当乡长村长。虽然上级政府曾经设法改造乡村政权,但因为一般是自上而下地改造,从下面,从群众内部去发动群众非常不够,所以改造工作未曾深入。由于乡村政权未经改造,政府的进步法令及进步措施,就不能完全实现,甚至有些被人曲解,被人倒行逆施了。例如,某县的地主把持乡政权,他们把各种负担都加在抗日军人家属及贫苦工农身上,却美其名曰“起模范作用”。
  从军事方面来看。华北是处在艰苦抗战的环境中。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补充,而这些补充只能依靠民众。如果要民众在人力、财力、物力上诚心诚意、源源不绝地帮助军队,就必须在民众运动方面进行最好的工作,否则是不可能的。今天在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要发动民众更广泛地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援助军队,非依靠党在群众中进行大量的组织工作不可。例如,过去党在江西苏区(注「本书中的中央苏区、中心苏区、中区、江西苏区都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即中央革命根据地。它位于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范围最大时辖有二十一个县,约二百五十万人口。--第13、32、37、92、112、158、160、163、192页。」)的组织工作就是这样。一九三三年红五月时,一次即动员了六万三千人当红军。如果拿这样的标准来看华北,今天大多数根据地内的群众工作,还差得很远。固然情况不同,过去江西是实行土地革命(注「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占有制度的革命。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作出关于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决定。一九二八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纲领。后来,毛泽东等在领导革命根据地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中,逐步地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解决了许多为党的六大所不曾解决的问题。--第5、25、、163、172、265、279页。」)政策,而现在的华北还无这个条件。但减租、减息、减税(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改变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代之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同时,在税收制度上,实行减税的政策。地租,一般实行二五减租、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减到不超过社会借贷关系所许可的程度为限。税收,除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外,还按收入多少规定纳税额,以减轻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第163页。」)的政策,如果坚决地实行了,再加上党的组织工作,动员相当广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援助抗战,是完全可能的。如果再拿今天尚未建立政权的游击区来说,在那里要坚持残酷的斗争,并使之转变为根据地,那末,群众工作的好坏,也是决定的条件。
  从民众团体方面来看。应该指出,只在个别地区民众团体工作真正有了成绩,在大多数区域,还仅仅是一些自上而下、由政府帮助组织的民众团体。由于发动群众的工作,或者根本没有做,或者做得非常之不够,所以好多民众团体,在民众自己来看,并不是他们自己迫切需要的团体,而只是为军队为政府服务的机关。乡村的民众团体,大多数还是很不健全的,其中许多仅仅是“抄名册”的。因此,民众团体中也就至今没有涌现出著名的为广大群众真正拥护的群众领袖。民众团体在大多数区域中,还没有成为抗日政府的支柱。
  从上述几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我们的群众工作确是最薄弱的一环。党、政、军、民、学各种工作之健全,虽然都有它们各自的单独的工作,但是把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工作联系起来,使各方面工作都能进步,都能发展,都能健全,基本的环子就是开展群众工作。如果不把这一环抓住,克服我们在群众工作方面的弱点,便无法坚持抗日根据地,无法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
  但是,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究竟应该从哪一点做起呢?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针,才能变薄弱的狭小的群众工作为真正广大的群众工作呢?不是别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从维护群众自己的利益出发,从群众内部去发动群众斗争,把群众团体自下而上地建立起来。这样,群众的利益与那些把持乡村政权为非作恶的乡长村长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就会尖锐化。在共产党和上级政权推动之下,就很容易去改造这些乡村政权,使之掌握到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乡长村长手里。这就是说,开展群众工作乃是彻底改造乡村政权的主要办法。为群众自己利益而斗争的群众运动开展起来了,群众在斗争过程中就会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就是团结和组织,群众团体也就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健全起来,成为真正群众自己的团体,群众领袖才会真正涌现出来,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也才能提高。也只有这样,才易于使群众懂得维护本身利益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不能分离的,才能使群众更加积极地多方面地援助军队,军队的扩大、加强和物质保证才有深厚的来源,坚持长期抗战才说得上有了可能性。
  至于说到巩固党,那末,历来的经验证明,没有一个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巩固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党部,都是最不巩固的党部。所以,只有党与群众密切的联系着,只有党的支部真正成为群众核心的时候,那个党才是一个巩固的党,那个支部才是党在群众中的堡垒。现在党内发生的各种弱点,不管是党的组织方面的还是党的工作方面的,都是同脱离群众相联系的。为群众自己利益而斗争的群众运动真正开展起来了,就能鉴别谁是真正为民众利益而奋斗的共产党员,谁是别有企图混入党内的坏人。这样,清洗党内坏分子的工作才有客观的基础。只有群众运动,才能给新党员和新干部以实际的阶级教育,单单书本上的教育是非常不够的。我们的新党员和新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的弱点是普遍存在的,他们领导群众运动的经验是很少的,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在群众运动中锻炼和提高。他们今天没有经验,明天就变成有经验的了。参加群众工作越久,他们的经验就越丰富。他们在群众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犯一些错误,但同时即取得了经验,取得了进步。
  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
  “不发动群众,抗战就不能胜利。”这个道理,我们大家已经懂得。但是,有很多的同志还没有明确了解,要使群众起来,必须改善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我们的同志在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内,都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工作,而且有许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