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英]阿瑟·克拉克    更新:2021-12-06 17:49
  【①这里所提到的空间轨道堡垒,是指超级大国在空间军备竞赛热潮中,在空间轨道上所建立的军事设施。】
  拉扎辛哈并不通晓专业性很强的技术细节;他只知道有一个规模极大的、起着控制作用的气象卫星网,以及存储着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表面的全套模型的电子计算机。当拉扎辛哈看到这般小小的旋风朝着预定的目标向西移动,并且最终消失在极乐园四周要塞围墙内秀丽的棕榈小丛林后面时,他觉得自己简直成了一个原始人——一个怀着神秘的恐惧、注视着先进技术奇迹的原始人。
  随后,他举目仰望那修起了人造天国的地方。就在那里的高空中,他所看不见的气象学家们正在绕着地球疾驰。
  “太妙了!”他喃喃地说道:“但是,我希望你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要有正确无误的了解。”
  第二十三章“阿绍卡”空间站
  从三万六千公里的高处向下俯瞰,塔波罗巴尼显然是十分渺小的。就是把整个岛屿作为靶子也还是太小了点儿,可是,需要命中的却只是网球场大小那么一块地方。
  当然,摩根也可以选择东非的乞力马扎罗山或者肯尼亚作为目标,并且利用空间轨道站“金捷”来进行表演。尽管“金捷”的位置恰好是在固定空间轨道的几个最不稳定点中之一上,因此很难在中非的上空保持平衡,但是,对于历时总共不过几天的试验来说,这种情况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此外,也可以把引线投到厄瓜多尔的琴博腊索死火山顶上;美国人甚至建议将“哥仑布”空间站移动一下,使它的位置正好处在这座山的经度上。可是,到头来摩根还是选中了斯里康达山。
  值得庆幸的是:在电子计算机已得到广泛使用的时代里,就连由世界法庭作出判决这种极费周折的事情,也用不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了。自然,僧侣们是反对试验的。在这种情况下,摩根不得不再三地向人们证明:由于试验是在庙宇用地的疆界之外进行的,而且不会造成噪声或者污染,因此,它并不构成违法行为。而假如试验受到阻挠的话,就会使已经完成的工作半途而废,那项对火星共和国至关重要的设计方案,也将被长期搁置起来。
  在这些论据面前,摩根感到即使他本人易地而处,也是完全可以被说服的了。结果,七名法官中有五位表示了赞同。然而,法庭通过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它早已被另外三个涉及火星的复杂案件搞得头昏脑胀了……
  但是,摩根当然懂得他的行动并非只是逻辑推理的产物。他并没有在失败面前气馁,而是重新提出了挑战。他仿佛是在向全世界和固执的僧侣们宣布:我一定还会卷土重来的。
  “阿绍卡”空间站掌管着印度支那地区的通讯联系、天气控制和宇宙运输业务。要是空间站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数以十亿计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胁。为了保险起见,“阿绍卡”备有两颗独立作用的卫星——相距一百公里的“勃哈巴”和“萨拉勃哈依”。要是所有三个空间站都被某种无法预料的灾难所毁灭,那么,西方的“金捷”和“依姆霍捷泼”,或者东方的“孔夫子”就会前来支援。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者说要作“狡兔三窟”的安排——人类凭着经验懂得了这个道理。
  在远离地球的外层空间这一带,既没有旅游者,也没有过境旅客:地理同步空间轨道的高空是属于学者和工程师们的。可是,他们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访问过这个肩负着如此迥非寻常的使命、因而装备着独一无二的器材的“阿绍卡”。
  “蛛丝”行动计划中的关键核心部分,现在正悬浮在空间站的一个专用场所里,它在等待进行起动之前的最后检查。从它的外形上看,谁也无法料到制造它的时候竟然花费了这么多以人年计的工时,和数以百万计的巨额投资!
  高四米、底径两米的暗灰色圆锥体看上去好像是一整块金属似的;只有利用放大镜,才能看出构成它表面的是一圈圈绕得结结实实的超级纤维。但是,如果不算芯部和一些中间的隔板,那么,这个圆锥体就纯粹是由四万公里长的、直径逐渐减小的细线所绕成的。
  为了制成这么一个简单的圆锥体,重新使用了两种已被人们遗忘的技术手段。三百年前,铺设在海底的水下电讯设施开始得到使用;当人们设法掌握把数千公里长的电缆盘卷成圈的技巧时,曾经付出过一笔很大的学费。只是在这以后,才做到了能够不受狂风暴风的影响,以规定速度均匀地将电缆从一个大陆敷设到另一个大陆。过了一个世纪之后,出现了第一批有线制导的原始导弹。如今,摩根的“导弹”飞向目标的速度将比军事博物馆里的这些古董快五十倍,而目标的距离却要远上好几千倍。然而,它也有有利的条件:几乎整个射程都处在完全的真空之中,而且目标本身是不活动的。
  指挥“蛛丝”行动计划的女主任不好意思地咳嗽了一声:
  “有一点小小的困难,摩根博士。关于向下投放的问题全都搞清楚了,试验和各项数据的测试都进行得很顺利。在安全方面还没有把握的是另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往回收线。”
  摩根的眼睛眯缝了起来;关于这个问题,他确实还没有好好想过。看起来似乎很明显,绕线是不会有多大困难的。只要有一架普通的绞车就行了,当然,它得装上一些专用的附具。这些附具之所以必要,是为了便于控制这种粗细不一致的细线。然而,宇宙中的任何事情,都是不能凭着“想当然”去处理的。
  “是这样的,”姑娘首先打破了沉默:“当试验结束的时候,我们把地球上的线端放开,于是‘阿绍卡’就开始往回收线。问题在于收起的是一条四万公里长的细线,因此,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各种动作也不会一开始就协调的。需要经过半天的时间,脉冲才能达到细线的另一端。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整个系统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动作起来。因此,需要经受住张力的作用……这可是非同寻常的事!……”
  “我的同事们大致计算了一下,”姑娘继续说道:“当最终能把这条线拉动的时候,它将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飞向空间站。这可是好几吨的质量呢!”
  “我明白了。有什么办法可想吗?”摩根谦虚地问道。
  “那就得随时注意脉冲的传布情况,拉得稍稍慢一点。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将被迫在空间站的范围以外完成这项行动。”
  “这需要推迟我们的行动吗?”
  “用不着。应急方案已经制定好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在五分钟内把全套设备送进宇宙空间。”姑娘胸有成竹地答道。
  “那以后你们能找到它吗?”摩根不放心地问道。
  “不成问题。”姑娘回答得很爽快。
  “请你们尽量想想办法。这点‘钓丝’要值一大笔钱呢!再说,我还用得着它。”摩根又关切地嘱咐了一句。
  “好吧,那就先在火星上干,”摩根一边想着,一边注视着正在慢慢地变得饱满起来的一弯地球。“只要升降机在帕沃尼斯一开动起来,地球也就势必会照着火星的样子去干,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障碍就都不攻自破了……”
  是的,会是这样的——当大桥一旦把最深不可测的深渊两岸连结起来的时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会想起求斯塔夫·埃菲尔①的名字了。
  【①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此处意指埃菲尔铁塔的规模与空间轨道塔不能相比。】
  第二十四章第一次降落
  至少还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是什么也看不到的,可是,那些手头没有工作的人们却都已走出了安装着全套设备的帐篷,一个个翘首向着天空探望。就连摩根本人,也不时地向门外张望。
  马克辛娜·杜瓦尔的摄像师始终同摩根形影不离地守在一起,他是一位三十来岁长得又高又大的年轻小伙子。在他的两个肩上,惹人注目地背着职业上常用的一套装备——两架摄像机。按照习惯,两架摄像机的位置是“右边的朝前,左边的朝后”,而摄像机的上面则是一个比香荣稍大一点的小圆球。球内的天线动作非常灵巧,因此,不论它的主人怎样折腾,它的方向总能对准着相距最近的通讯卫星。在线路的另一端,马克辛娜·杜瓦尔舒舒服服地坐在演播室里,两眼注视着自己那个离得极为遥远的第二个“我”①,双耳倾听着他的说话,而自己的肺却用不着费力地呼吸现场的稀薄冷空气。然而,这种舒服的工作条件却并非是她经常所能享受到的。
  【①指马克辛娜的电视摄像师。】
  摩根并不是很痛快地就同意马克辛娜的请求的。他知道面临的将是一场“历史性事件”,并且由衷地相信马克辛娜的保证:“小伙子不会碍手碍脚”。但是,他担心这项前所未有的新试验会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烦,持别是在进入大气层的最后一百公里的飞行途中。另一方面,他知道马克辛娜是可以信任的:无论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或者是搞得一败涂地,她都不会利用事件本身来制造轰动一时的头条新闻。
  同所有的名记者一样,马克辛娜·杜瓦尔对于她所观察到的各种事件是不会漠不关心的。她从来没有歪曲过或者遗漏过重要的事实,但也决不干方百计地掩饰个人的感情。她之所以钦佩摩根,是出于她对具有真正创造性天赋的人的真诚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