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作者:西门媚    更新:2021-12-04 20:56
  第14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2)
  在报社,杨蔓现在算是职位最低的人了。这里,连组版员、校对员都是报社里的正式员工,甚至门口管收发的那大妈,也很牛皮哄哄,传说她也是有特殊背景,有特殊任务的。部门新招的两位专门接热线的人,虽然没有编制,但至少也有北京户口。有北京户口便意味着你在这儿一天天努力工作,一年两年,就有转正的希望在等着你。
  杨蔓因此可以明显地看到人们对待她的不同态度,她把他们分成两类人。一类是以她职位衡量的人,他们会对她公事公办、呼来唤去。另一类,是拿她当一个弱势而可爱的女孩看待的人,觉得她像个无害的小动物,楚楚可怜。后一类人,在需要的时候是愿意给予她帮助的人。
  果然,孙淼边喝饮料,边跟杨蔓聊天,问她在哪儿念的书啊,春节回不回家啊,现在房子租在哪儿的啊,想家没有啊。
  杨蔓说自己毕业两年了,在家乡的小报纸做了两年的编辑,就来了北京。她一句句回答着,话不多,但也不算少。把谈话维持在一定的温度。
  杨蔓自以为,工作是她不擅长的事情,可跟男性来往交谈,她就比较能掌握了。
  两人最后一块去了孙淼的办公室,孙淼拿了本子出来,抄了些旅行社的电话给她。然后又当着她的面,给一家旅行社打了电话,叮嘱对方传些客户资料过来,并要求对方在传真件抬头上写明给杨蔓。
  最后,孙淼还细心地给杨蔓列了几个提问的问题。
  3
  第二天上午,杨蔓果然就收到了旅行社发来的传真。传真上写着他们一些客户的电话,家庭状况,春节出游状况。
  杨蔓便开始按照名单打电话。
  第一位是个女性,听声音,应该是个中年人。那女士十分热情,还不用杨蔓解释,她就讲,旅行社已经跟她讲了,她很愿意接受这个采访。此前,杨蔓心里还很忐忑,怕别人觉得旅行社这样把客户资料给出去是不对的。现在对方这样热情地表示要倾诉,杨蔓有些将信将疑,莫不是这人就是旅行社自己的人?
  对方接下来就讲述了一大通,杨蔓的疑虑马上就打消了。
  她说:“其实我和我爱人都是在外企工作的,出国的机会平时也有,平时又经常在外跑,到处出差,儿子只能扔给爷爷、奶奶带。我们不单跟儿子常见不了面,就是跟对方也经常见不了面。爷爷、奶奶对我们的意见越来越大。本来中国人就很难处理好婆媳关系,这下,就更困难了。我婆婆本来也是知识分子,哦,她以前是中学老师。她现在对我们这种状态的不满,就变成对我的不满了,现在我儿子在她的影响下,认为我这个做母亲的人是完全不重要的人,不是他们家的人……”
  第15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3)
  杨蔓听到这样一番掏心掏肺的话,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跟着对方的节奏,哦哦地答应着。
  对方接下去说:“我其实也挺想改变这种状态的,但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我又能怎么办?所以这次我就跟我爱人商量了,春节我们全家一起出国吧。奇-_-書--*--网-QISuu.cOm我公公婆婆以前都是中学教地理的老师,却从没到国外去看过,这次算是送个礼物给他们。我儿子也八岁了,小孩子到处走走,长长见识也好。对了,杨记者,我开始讲的那些你别写出来啊,这就只能跟你讲讲。”
  杨蔓连忙答应了。这其实是她第一次做采访。虽然是在电话里面,虽然对方长什么样子她都不知道,但对方的呼吸声她都听得见,她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因为采访一些小问题,基本可以算是统计似地采访,对方却讲了这么一大堆,苦恼啊想法啊。杨蔓握着话筒,手心汗津津的,她浮想联翩,她受宠若惊。她似乎觉得她都可以用一根电话线就触摸到了一颗心,她真心喜欢这个工作。
  挂了电话,杨蔓抬头扫视了一下办公室。上午的办公室,一个人都没有。只有阳光穿过塑料百叶窗,静静地铺在桌上,铺在文件柜上,铺在传真机上。
  这是多好的阳光啊!要是往日在老家,冬天有这么好的阳光,杨蔓一定就和别人一样,冲出去晒太阳了,在冬日的阳光下,把自己晒得暖暖的,翻着面地晒。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一边嗑着瓜子。但北京冬天的阳光,看起来很好,却是毫无温度的。杨蔓坐在暖气十足的办公室里,想象着,这温暖就是阳光带来的。
  趁着这兴致,杨蔓接着就把名单上的其他人也采访了。然后做个总结统计,分成几种类型,估算了他们的家庭收入、旅行花费、年龄层次、工作类型等等,列成了一个表。
  到了下午,这个统计就做得很完善了,有百分比,有柱形图。然后她去孙淼的办公室找他,办公室没人。
  她打电话给他,孙淼说,他明后天都不到办公室来,不用着急。
  杨蔓这两天除了夜间做版,就是完善她的这个统计。她因此学会了电脑里的一个统计软件,最后用电脑把统计表画了出来。
  等孙淼拿到这个电脑打印出来的表格的时候,大为惊叹。开始只是想让杨蔓做点简单的消息采集的,没想到居然做成了一个调查统计。
  孙淼对杨蔓说:“你现在这个内容已经很扎实了,你完全可以就这写一篇独立的观察报道了。”
  听到孙淼这样说,杨蔓有点不好意思:“孙老师,我不会写啊,还想跟着你学呢。”
  孙淼说:“不要那么客气,你先写吧,写完了我帮你看看再发稿都可以。”
  杨蔓领了命,心里却真是没有底。这个统计做得那么好,她也觉得好,那是因为这打打电话,分分类,计算一下就能做得到的。但一篇独立的观察报道,这对她来说,是从没想过的事。这将意味着可以在报纸上右头条,用石主任的话来说,“是这本报的脸”。
  第16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4)
  杨蔓去资料室,想查出一些可以参考的资料来。资料室也没有多少东西,只有一年又一年的各个大报的合订本。
  杨蔓想了一下,觉得还是看本报的最是捷径,看看本报的好的右头条都怎么写的。
  资料室的东西是不能外借的,除非是部主任开条。其实资料室除了资料员老康以外,也没有别人要来。杨蔓在资料室里一扎就是几天。
  4
  老康每天上午站在他靠门的桌前整理各种刚刚收到的报纸。一般的报纸都是两份,一份要夹到架上,另一份要收起来,以便一个月结束的时候,做成合订本。整理完报纸,还要整理收到的杂志,登记、贴上标签、上架。这些事做不了多久,就做完了。剩下的时间,便是看报纸、打盹,如果有人说复印机纸用完了,老康就给复印机换一包纸。
  老康在这儿工作好几年了,其实老康对报社的很多人都还不认识。但杨蔓来报社不久,就认识了老康。最先,杨蔓是来看看杂志。杨蔓总是对老康展现出她自以为无敌的那种甜蜜微笑,然后“康老师、康老师”地叫着。
  老康对杨蔓很有好感,觉得这女孩好学上进,因此特意对这女孩也放松政策。没多久,杨蔓就有了可以借阅期刊的权利。当然这是私下的,杨蔓也知道,这些期刊万万不能丢,到时候老康还得做一年的合订本呢。
  后来,部门里慢慢发觉了杨蔓很能在资料室借出东西,便常怂恿杨蔓替他们借一下报纸,查个什么东西。杨蔓老大不情愿,觉得不能滥用老康对自己的好感,所以要么她自己去替他们查到他们要的内容,然后复印出来给他们,要么就真地去找石主任开条,正式去向老康借阅。
  报社里的人大都以为老康是个沉默的人,因为从资料室路过的时候,总看见他在那里埋头摆弄那些报纸啊杂志啊,要不就苦着脸,对着报纸发呆。
  杨蔓发现,老康其实是个有话的人。慢慢地,他对杨蔓有说有笑,他跟杨蔓会讲起他的儿子的事情,讲起他以前兵团的事情。杨蔓发现,老康哪里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明明是个爱唠叨的人啊。很像自己的一个姑父。自己的那个姑父永远像个老好人,对孩子,永远唠叨个不停,讲车轱辘话,不能挑起他的话头,一挑起某个话题,那他就刹不住车了。
  平时,要是杨蔓有时间,杨蔓就会在十一点过去资料室。因为如果杨蔓在资料室,帮老康看一下门,老康就可以先下去食堂吃饭,这样就不用锁门。资料室由于是双开的玻璃门,所以上的锁是链子锁,锁门的时候,一根彩色的链子在门上要卷上两圈。如果资料室十一点就锁成这样,实在太招眼了。假设杨蔓不来替老康,那老康多半就会十二点半甚至一点才下去吃饭,那时,食堂的饭菜已经不好了。
  第17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5)
  但这两天,杨蔓都来得很早。拿着本子和笔,把一些本报的合订本拿下来翻,一脸的严肃。老康觉得奇怪,过来说话,说:“小杨,前天有本杂志,那个封面女郎很像你呢!”
  杨蔓说:“康老师,别拿我开玩笑,我正在发愁呢!”
  老康连忙收住笑容,坐下来,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杨蔓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啦,只是现在让我写一篇右头条,我真是不会写,我来找资料看看。”
  老康对着杨蔓点头:“你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