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作者:浴火重生    更新:2021-12-04 20:01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钟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诸葛亮上表刘禅:“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张郃道:“吾以为刘备玄德公可谓当世明主。”
  张浪道:“刘皇叔确有枭雄之风,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
  这件事一方面显示了刘备的武勇,但更多的是刘备的急中生智和临危不惧,想想看,若是刘备只是一介武夫,十分勇敢的与贼兵拼命,或是慌张被杀,还会有日后的昭烈皇帝吗?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因生肉而感概,千古英雄,几人有如此气概?
  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刘备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下,仍然能保持镇静,不怒气冲冲,可见此时的刘备经过了岁月的洗练,不再是当年怒鞭督邮的年轻人了。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势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见,刘备不仅不是窝囊废,而且十分勇敢好战,而法正与刘备的君臣之情,也是值得称道的。
  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备计。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须臾,客如厕,备谓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亮问所在,备曰:“起者其人也。”亮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墙而走。这件事后人认为其一点重重,破绽多多,但无论如何,只通过谈话就了解了一个人的能力,这都显示了刘备极强的知人识人能力之强。
  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张郃(一)
  刘备(161-223),蜀汉昭烈帝,蜀汉开国皇帝,西汉中山靖王之后,乱世枭雄。在镇压黄巾起义时认识关羽、张飞二人,三人亲如兄弟(正史中无结义之事)。镇压黄巾后,刘备被封为安西县令,后因不满督邮对自己的百般刁难,鞭打督邮后弃官出走。后又投奔公孙瓒,被封为平原县令。
  其后,曹操攻打徐州,陶谦向刘备求救,刘备遂从公孙瓒处借来数千兵马,当时公孙瓒手下的赵云也奉命随军。往徐州救援。此时吕布偷袭曹操的根据地濮阳,曹操不得已而退兵。刘备则进驻徐州。陶谦将小沛城交与刘备。之后,陶谦病故,将徐州城交与刘备,刘备遂自领为徐州牧。此后被曹操所败的吕布前来投奔,刘备让其居小沛。后来,袁术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迎击,两军在盱眙、淮阴相持。这时,吕布偷袭了徐州,刘备战败,转军海西。途中击杀在徐州、扬州为寇的杨奉、韩暹,并向吕布求和,吕布让刘备驻军小沛。其后袁术派纪灵带大军攻小沛,吕布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用“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但其后,刘备再度召集万余人的军队,吕布于是率军进攻小沛。刘备战败,只能前往许都投奔曹操。曹操表奏刘备为豫州牧,至此人称刘备为“刘豫州。”除此之外刘备并无多大建树。”
  张浪笑道:“将军,还有谁为将军视为明主?”
  张郃道:“方才已与郭先生讨论过张将军!将军亦有明主风范!”
  淳于琼等人听的糊里糊涂便对张郃道:“儁乂,我等既已归降曹丞相,又何须多言谁是明主?”
  张浪道:“此言差矣。战可得天下,亦可失天下。若为将者不知战为谁战。那天下岂不大乱?”
  郭嘉此时出言道:“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几位将军又何需执着?”
  其实郭嘉的一番话,也说到几人的痛处。虽说几人皆是河北名将,但曹操手下亦是能人众多,袁绍兵败后几人投降曹操却未得重用。平日里在曹营就处处受人冷眼,就连曹营的小兵小卒也不把几人放在眼里。与当初袁绍手下任职时相比是差之千里啊。这也难怪,曹操近日为其头疼顽疾所困,若是让他发现这些人才,哪里还会有夏侯渊带几人前来截人之事,张浪想收服这几位名将的美梦可就泡汤啦!
  张浪接着道:“是的!几位将军何需执着?曹操为人天下皆知。恐怕不是明主之选吧?”
  张郃无言以对只好道:“不管如何,吾等今日已落在汝手上,汝要杀要刮就来吧。吾若皱一下眉毛就不叫张郃!”
  其余几人也跟丛道:“吾等亦是如此!”
  郭嘉见情况有变立即道:“几位将军无须动怒,嘉再说一个简单点的道理‘士为知己者死!’几位自行斟酌吧!”
  张浪见这样下去只会越闹越缰,况且自己是要收服他们为自己效力。对待这几人又不能像对孙策一般,想了好有会儿才道:“几位将军,自行考虑。吾亦不强求几位做什么。但要我放了尔等是不可能的事,几位若是愿意为我效力吾自当欢迎。若不愿再从军,吾亦可以为几位于江东之地安置田地,用于几位养老度过余生。”
  郭嘉没有说话只是在一旁边点了点头,周瑜和庞统也露出微笑,似乎几人都赞成张浪的做法。
  张浪见几人不再说话,便道:“我可以给几位三天时间考虑,这三天时间几位不可以离开秣陵外,哪里都可以去。三天以后不管几位作何选择,吾决不相逼。若是没什么事尔等就先退下吧!”其实张浪现在很是头疼,到底这几人自己该怎么安排?
  众人见张浪不悦,也识趣的退下了!
  待众人走后张浪才露出疲惫之色,习惯性的用左手撑着脑袋,右手无节奏的敲打着帅椅,其实只要几人留在秣陵那么收服他们的机会就大了很多,若是再由郭嘉等人出面游说的话,不出意外几乎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张浪在想万一这几天内夏侯渊潜回秣陵联系上了几人,那麻烦可不是一般的大。这个问题让张浪很是头疼。
  张浪心想“几人皆是虎将,若是让几人逃走了,自己怎么会甘心?张郃(?-231)字儁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要将领,官至征西车骑将军。谥曰壮侯。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原是袁绍的河部将,在官渡战时成为曹操部下,后列为“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韩馥败,转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残局。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迫使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原是袁绍的河部将,在官渡战时成为曹操部下,后列为“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韩馥败,转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残局。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迫使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张郃(二)
  [191年],袁绍取冀州,韩馥战败,张郃率兵归附袁绍,任校尉,对抗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