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作者:青年近卫军    更新:2021-12-04 09:12
  洛阳便处在这几层外围的包围之中。中原的位置和地理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原攻守形势的特点。攻取洛阳,进取中原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层层递进;中原防守的经营则是一种以洛阳为中心、由内向外的层层辐射。
  历史治乱更替,天下大势也随之分合变迁。通常,一个统一的王朝因积弊太深而瓦解,天下便随之分崩,而演成群雄逐鹿的局面。历史遂在混乱中酝酿新的统一。
  逐鹿虽在中原,真正能参入逐鹿的群雄,却多不起于中原,而趋于四角。历史上,那些最终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势力,大都是趋于四角。历史上,那些最终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势力,大都是起于四角山川险固之地。先据有一到两个角,积累力量,继之以向两翼扩展,然后,向中原发展,进取天下。
  如今中原,我朝占领宛,洛以及汝南,河内为刘曜所占,而南阳则为石勒所有,四战之地分别有之,犬牙交错,而打开这一死结的,恰恰就在中原!
  第四卷 夺嫡风云
  第三十四章 战云密布
  【大家多多支持啊,收藏,鲜花和订阅都不要少。多谢。】...............................................
  战争是必然的,因为战争是政治的最激烈体现。有利益的地方,就必然有战争。
  战争的启动,往往是因为偶然。
  有的战争,经年策动,详细推演,反复论证,获得朝野共识,内外赞许,最终水到渠成,因势利导,进行的也是有条不紊,一战功成。
  有的战争则纯粹是因为偶然事件,甚至完全彻底的鸡毛蒜皮,引起了小规模的摩擦,最终星火燎原,不可收拾。
  而有的,则是因为所有正直的人都痛恨的一类人所挑起。
  这类人,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这类人,世代耻辱,永世不生。
  这类人就是内奸!
  正在建业城内的百姓还为冬去春来而欢欣鼓舞时,正在朝野上下为了南疆乱平而长舒一口气时,他们不知道,战争的阴云已经再次密布。
  二月十一,一夜之间,故祖大将军收复的河南四镇再次沦陷,洛阳,滑台,虎牢,碻磝四镇太守居然同时开城投降,石勒亲率50000大军进入洛阳!
  无奈之下,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北将军王彦之只好带残部退守宛城,却被迅速贴上的石广带人围住。成皋、崤函、孟津、龙门等雄关全部失陷!石勒部兵不血刃就占领全部河南地。
  同日,寿阳,广陵也出现了哗变,好在守将机警,没有出现大的事端,可是迅速留兵驻守四镇的石勒亲率大军,直逼广陵!
  天下棋局中,原本中腹部位,我朝最为厚实,可是一夜之间,居然被人生生拔下了这么大一块,可以说情势优劣瞬间逆转。
  很明显,北疆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哗变,绝不是偶然,定然是朝中有重臣做内应,其门下于前线大肆弄权,才会造成如此不可收拾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完,毕竟中腹实地不多,大角才是终极目的。
  就在淮泗,河南都一片混乱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一只万人铁骑正绕过滑台,斜向东南,沿路雄关大城尽皆不顾,兵锋居然直趋京口!
  因为领兵的石虎知道,在京口等他的,有船,有粮,有女人。
  而在这时,我还在太学里高谈阔论。
  上午的演说很成功,很出彩,当我把太学生就该成为国士,就该做能改变历史的人的思想灌输给那些太学生们的时候,他们都已经被彻底洗脑了。
  谁不想名扬天下,名垂青史呢?谁愿意一辈子当幕僚师爷呢?
  就是做到了太守长史,又如何呢?
  裂土封疆?割据一方?我告诉他们,这些对于我们太学生们太小了,这些人要么图财帛,要么图权欲,我们太学生图什么?我们图千秋!千秋之后,子孙后代还记得我们,是我们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一番讲演,皆大欢喜,庾亮看起来也听得甚为高兴,不过,毕竟太学的惯例还是不能破,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
  接下来,就是祭天,拜师,走完一个繁琐的流程,最终宣布,我们就是真真正正的太学生了。
  按惯例,第一天,不讲经史,由太常卿给大家上课,庾亮饱学之士,自然不怕这个,不过看来今天大家一番辩论,让庾亮心情大好,一乐之下,庾亮决定,今年换个规矩,他先讲,然后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就和廷辩一个模式。
  大的东西,庾亮动不了,不过这点毛毛雨庾亮还是拿得下来,很快,庾亮也发扬风格,从高台上下来,与大家一起席地而坐,当然,庾亮坐在主位,太学生们分列而坐。
  说起真正的学问,那我就比不过这些寒窗苦读的太学生们了,庾亮从《孟子》谈起,语调平和而中气沛然,举止优雅而神情自若,着实一副大儒风范。
  而这群太学生们,遇到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当然不再藏拙,纷纷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誓要将自己好好表现一番。
  我由于方才表现出色,如今坐在左列最前方,而对面的则是一直给我找茬的小书生,也不知为何庾亮居然让他坐在那里,难不成他的身份当真高贵若斯?
  由于对典籍毕竟不熟,虽然有《洛书》的缘故,我如今记忆力非凡,可是,我却不愿意在这学术的场合来卖弄,这没有意义,而且,这些读书人,数十年苦读,才对圣人之言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不少人还能推陈出新,说出些自己的东西。对于他们,我心里是钦佩而不是鄙夷。
  而就在大家相言甚欢之时,一名书僮却突然小跑过来,悄悄在庾亮耳边说了几句,然后塞给庾亮一个竹筒。
  而此时,一名胡子都白了的太学生正在高谈阔论:“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然依董公之言,民可无不可,故而。。”
  庾亮依然神色如常,面带含笑,那小童走后,庾亮将那竹筒顺手朝袖子里一塞,和没事人似的,压根看都不看。而他依然微笑的看着那个正在慷慨陈词的太学生,眼神中有赞许,有鼓励。
  不少人似乎长舒一口气,而我却只感到心里一阵下沉。
  没有什么原因,只是一阵强烈的不安,让我忍不住盯着庾亮,想从他脸上找出点什么来。
  第四卷 夺嫡风云
  第三十五章 危机将至
  【今日第二更,追进度了,大家多多支持,多多订阅,多多收藏,当然,鲜花小青也是要追的,多谢了。】.........................................................
  庾亮的脸上,淡定,从容,优雅,看起来充满了魅力,让人心折。尤其是他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一般,眼中的神采飞扬,看着别人时温柔和煦,让人如沐春风,让人深切的感到被信任,被赞许。这样的人,自然被众人围在中央,这样的人,自然不是池中之物。这也难怪,庾亮数年的经营,就让庾家迅速崛起。
  可是,正是因为庾亮的淡然,从容,却让我心头一紧,深切的担心起来。
  因为,他是庾亮!
  若是庾亮神色大变,或者庾亮宣布结束,或者庾亮当场离开,或者。。。我都不会在意,因为,能说的永远不是机密,能做的永远不是大事,能让人看见的都不是奇观。
  太学是什么场合,如今是什么地方,那书童不会不知道,而他知道还敢进来,还敢跟庾亮咬耳朵,还敢递上竹筒,这明显是有了极其重要的消息传来!
  而庾亮居然跟没事似的,这给我的感觉就是欲盖弥彰!
  因为,他太平静了,太无所谓了,太淡然了,这已经不正常了。
  一般人,无论听到什么消息,哪怕城府再深,如果不是刻意为之,都不可能面无表情。
  而庾亮这样,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情况非常严重,而庾亮必须保密,也不愿意引起恐慌,因而故作镇定。故作镇定虽然看起来还是镇定,可是,那形在,神却不在。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呢?
  很明显,不会是朝中激变,因为这样的话,建业城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事情,无论出了什么乱子,既然消息到了庾亮手上,庾亮必须迅速去处理,至少得给出自己的意见,否则将会生变。
  而且也不会是地方上民变或者兵变,因为这类事情,暂时不至于有大祸患,毕竟离建业还远,纵然有事情,庾亮完全用不着故作姿态。
  而将现在能想到的事情一一排除以后,那么结论就呼之欲出了!
  北疆出事了!边关一定来了急报,甚至是庾亮自己的情报组织!
  我几乎忍不住激动要一跃而起问个究竟,可是,看着庾亮的淡然,看着周围太学生们脸上快乐的表情,看着他们尽情的享受着交锋的快乐,最终,我的理智还是战胜了情感,我强行压抑住了内心深处的冲动,随之而来的,却是忧虑和恐惧!
  让庾亮这样的人物都忧惧,那么情况之危急岂不是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胡人南下了?直取河南?还是窥窃淮泗?或者蜀中之叛军顺流而下?
  心中疑虑之下,我不由死死盯住庾亮,试图从他脸上找到些什么,可是庾亮却有所觉,突然转过头来,目光冰冷,锋利如剑,那瞬间磅礴而出的气势,竟然让久经危险的我背心暗暗生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