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陈海的要求
作者:永远的雄猫    更新:2021-12-04 07:46
  重组建的美国大西洋第6舰队,虽然其军官基本上都经历过历次大战,素质较高,但其水兵却显得有些稚嫩了。虽然国的欧联合舰队第1和第2舰队的整体实力与美国第6舰队实力相当,但数个小时的海战下来,仍然重创了美国的第6舰队。其实海战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先前被美国第6舰队击溃的第1舰队,但由于第2舰队的加入,使美国第6舰队被吸引了大多数火力,结果第1舰队起飞的上架俯冲轰炸机趁虚而入,击沉了美国第6舰队全部的4艘舰队型航母。
  残存的美国第6舰队的二十余艘舰艇,7艘护航航母的掩护下,且战且退,躲过了第1舰队的追踪打击后,不得不以疲殆之兵面对从另一侧绕过来的第2舰队的猛烈打击。2艘舰队航母加上十余艘护航航母起飞的作战飞机,是已经遭受重创的美国第6舰队根本无法对抗的,随着该舰队的后2艘战列舰十余枚制导炸弹的打击下沉没,美国整个第6舰队也随之宣告覆灭。
  编大航母编队拥有极其强大的战斗力,其上搭载的全喷气式飞机没有喷气式舰载机的美国舰队面前,显得异常恐怖。第2舰队的外围警戒支队,一支拥有4艘护航航母的小舰队被现后仅存活了十分钟。此时的艾森豪威尔也收到了第6舰队全军覆灭的消息,同时也了解到。围歼第6舰队地并没有国的编大航母编队,因此他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国的编大航母编队一定正前往慕大交战海域的途。
  有些犹豫是否将第2舰队撤回到岸基飞机作战半径之内的艾森豪威尔,得知警戒舰队仅十分钟便覆灭的战报后,立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个命令虽然被第2舰队司令休伊特上将所质疑,毕竟欧联合舰队地第3和第4舰队正处岌岌可危的局势,但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命令。于是,等国地编大航母编队赶到交战海域时。只看到了奄奄一息的两支联合海军的舰队。颇感失败的厉海魂不得不下令舰队入港休整。
  此次战斗,虽然国全歼了美国大西洋舰队的第6舰队。使大西洋舰队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但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惨重。英雄港被毁灭,使刚刚建成地超大规模的后勤转站也随之灰飞烟灭。当然这也成了美国官方宣传的重点,向自己的国民强调国和欧洲遭到了交战以来大的失败。但好,由于英雄港转站刚刚建成,大量的燃料、弹药、零部件等物资还未来得及送到,加上同样实行了闻监督及舆论控制的欧各国。并没有使这则消息被放大,反而是歼灭美国第6舰队颇为鼓舞人心。
  真正令欧联合海军头痛的是无处不地美国潜艇,从决定建立四个大型的转站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欧各国就被美国潜艇击沉了115艘各型舰船,总吨位达到了98万吨。本来,国海军也应该采取同样的办法,来封锁美国海岸。但由于种种原因。加上技术条件的限制,国海军整个大西洋上只有余艘潜艇。而欧洲各国海军则因为历来并不十分重视潜艇的建设,其总规模也仅二余艘,远远不如美国海军大西洋上地七余艘的规模。
  将绝大部分潜艇部署大西洋上的美国海军,大西洋上的潜艇力量没有对手,只有战败的德国海军拥有上千艘技术还算先进的各型潜艇。但欧各国都没有那个勇气,将德国海军官兵重招募起来,用于对付美国人。于是,反潜作战的希望就只好大量寄托七十余艘护航航母身上。虽然这些航母上专用的反潜巡逻机很少,但预警机的支援下,各型舰载攻击机甚至战斗机,也能用火箭弹、深水炸弹甚至机炮很好地攻击浮水面上或处于通气管状态下的美国潜艇。
  虽然美国潜艇这种立体打击下,损失惨重,到了七月上旬,就有42艘潜艇被击沉或被击伤后被俘。但同一时期。美国强大地工业力量就生产了55艘地潜艇。如果不是水兵训练、招募需要多的时间和财力,那么国地这种打击永远无法跟上美国的生产。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策处应陈海的要求,召开了的会议。
  陈海会议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要动用轰炸机去摧毁美国的数大造船工业基地。他说明原因时指出:美国强大的造船工业,使国海军无论击沉多少艘美国舰艇,都会有多的舰艇出现海面上,同国海军对抗。因此,摧毁美国的造船工业,将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唯一途径。而我知道陈海为了解决美国潜艇越打越多的办法,而采取这种行为时,心不免生出一丝怨气。如果美国的工业基地有那么容易攻击,还用等你提要求,我第一时间就派飞机去轰炸了。
  陈海接着继续阐述他的轰炸理论,他认为国空军应与海军航空兵能力合作,先攻击位于长岛附近的电船公司船厂。电船公司建造了美国近一半的潜艇,对于美国海军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造船基地。轰炸这里,将可以使美国潜艇的增长量下降70以上,远跟不上被国海军击沉的潜艇数量。这对国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听到这里,我心一动,这个非常熟悉甚至对于我来说是“大名鼎鼎”的造船厂,后世的美**界也具有极高的地位。要知道这里建造了美国绝大部分的核潜艇,轰炸这里。也许可以使美国地核潜艇事业遭到重大破坏和延迟。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一些特种手段,而非正常的轰炸行动来达到这上目的呢?我开始仔细地思起来。
  陈海关于轰炸电船公司船厂的建议使我认真思考起来,也使坐的其他人认真讨论起这个对战局起着重要作用的行动。毕竟,就算我们完全清除了美国的水面战斗力量和海空力量,光是潜艇都足以威慑我们不敢动用两栖力量进行登陆作战。因此,当陈海又提到还需要重点轰炸美国重要地造船基地浓厚的兴趣。后世。这个造船厂是美国唯一能够建造航空母舰的船厂(二十世纪十年代后),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决定冒这个险。而巴斯钢铁公司则让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摧毁这个船厂,从43年下半年开始,这个船厂就以每17天一艘舰艇的速向美国海军交付各种作战舰艇。而后世,“佩里”级护卫舰、“提康得罗加”级导弹巡洋舰、“阿利※#8226;伯克”级驱逐舰这些如雷贯耳的战舰,无一例外。都由这个船厂建造。
  但有一个很重要或者说很关键地难题摆我的面前。如果说陈海所提出的建议仅仅是他希望达到的目的的话,那么接下来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才是令人头痛的事情。空军装备地各种战略轰炸机,即便勉强能够达到作战半径,也会因为美国强大和完善的防空体系而不会有任何效果。重要的是,光ka常规轰炸,如果不能形成规模的话,也基本上属于作无用功。而空军的轰炸机要想穿透北美防空网。残存的那么几架轰炸机真地不能赶到多少作用。
  而载弹量远不如战略轰炸机的海军舰载飞机,则不可能对这些船厂产生多少威胁。即便动用核武器,也会存着没有合适的载具问题。一架战略轰炸机掩护一架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真正能够突破防空网的如果不是那架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一切都前功弃。而海军,没有一种能够携带核武器的舰载机。我把这个难题提出来。然后看着陈海,希望这个提出轰炸美国造船基地的家伙能够事先想到可以办得到的办法,但他的脸色却使我感到了失望。
  而叶飞虽然想到了动用原子弹,但他却为美国由此可能动用生物化学武器来对付国感到加担忧。派遣特种部队潜入到船厂,炸毁其核心地船台和船坞,这种纯粹自杀性地攻击,也因为根本无法保证攻击前的输送途不被现而放弃。心有余而力不足地感觉深深地烙每个人的心头。看来,只有李长山提出的办法还稍微显得可行一些。那就是,按部就班地打消耗战,让美国有经验的老水兵不断被消耗掉。使美国空有一身装备而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
  不过。这样一来就等于无限期地延长了战争的时间,国家财力根本无法支撑到后的胜利。于是我提出了一个建议:用数万吨级的货轮。经过适当地改装,将dd-2型弹道导弹装上核弹头,ka近美国沿岸(1000公里外)的海域,对美国各大造船基地起核攻击。或者是胁迫墨西哥,允许**队进入其领土,用弹道导弹攻击其墨西哥州的核工厂和核基地。这样一来,就可以从根本上摧毁美国的精神支柱,使其政府及议会明白,再不结束战争,美国本土将会遭到国的核打击。
  虽然我提的这个建议不止一遍地被我自己从心里否决,但决策处的其他人却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服墨西哥人同意我们的军队入驻,显得有些不太可能,毕竟那么强大的美国就自己的身边,战争结束了,国人就会一拍屁股走人,而他们却永远呆美国身边,永远面对着美国人几乎必定存的报复。因此,李长山等人几乎想都没有想就认为应该马上着手改建数艘大型货轮。
  但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国的核打击力量。目前只能攻击美国沿海地工业基地。不过,用赵天赐的话来讲:即便这样,美国也会因为失去造血功能,导致美国海军逐渐弱小下来,并终被彻底消灭。可是这个过程需要一段不短的周期,由叶飞推断出来的至少还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让大家又觉得此举仍然不是国所能承担的。不过。核打击对美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极其重大地考验,只要美国媒体“配合”进行报道。相信美国会快结束战争。这是月地想法。
  但这个想法却被赵天赐和金阳否定了,两人都认为象美国这样的“生”国家,具有极强地扩张、革意识,喜欢冒险,绝不会墨守成规,因此很难判断出美国政府、议会乃至民众到底会不会屈服。如果反而因此激起美国人强烈地反抗意识和战斗意识,那才是得不偿失。张英也指出:如果美国政府和民众抱着“破罐子破摔”地心思。拼死抵抗下去,那么战争成本远高于美国的国,说不定还真的会先倒下去。可是陈海提出的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难道真的要让无数的国飞行员去冒着死一生的危险,突破北美防空网,用常规炸弹去轰炸吗?
  美国难道真地是无法被击败的?此时的我生出一股干脆把美国人用核武器炸回到“石器时代”的想法。但接着又从脑海把这个极为诱人的想法给挥去了。要知道,国现总共也就二十来颗原子弹,威力大的不过五万吨tnt当量。要想彻底摧毁美国的工业及各大城市,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而且,这么多地原子弹爆炸后所引起的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改变,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先前日本投掷的几枚原子弹,也使国境内的部分边境地区受到一些带有放射性物质尘埃地影响。
  这时,宋孝仁则突然提出一个观点。核轰炸后,美国人是拼死抵抗还是迅速投降,还是两可之间。因此,他认为应该立即着手改建大型货轮,可以先试一下美国人的反应。也就是说,需要找一个比较合适的目标进行核轰炸。这个目标被毁后,既要让美国人感到无法承受的损失,又不能使美国人“狗急跳墙”地同国玩命。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也让众人感到有一定地可能性。先找一个能够将美国狠狠打痛的地方下手,看看美国政府、议会的反应。再根据这个反应来决定是否对美国进行一轮地打击。于是。这个目标的选择就成了决策处全体成员的讨论焦点。陈海仍然觉得,用原子弹轰炸电船公司所地。能够起到一箭数雕的作用,但因为打击地点美国本土而被赵天赐等人否决。赵天赐则将目标选了――海地太子港(希望把这个同台湾“建交”的鼻屎国家抹掉,不知道各位读者同意不?)。摧毁了美国地加勒比海舰队,将会使国的舰队能够进入美国的腹地墨西哥湾。而这里,就可以用改装后的货轮上的dd-2型弹道导弹去打击墨西哥州的美国核工厂及基地。因此,目前当其冲的任务就是改建三至五艘大型货轮,当然,这之前,海空军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如果能不用核武器就能摧毁美国的第2舰队和加勒比海舰队就好。
  决策会议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属于无奈。用原子弹打击海地太子港,应该是目前国好的选择了。因此,我也没有作一点耽搁,第一时间就跑到了上海,准备亲自监督货轮的改建。改建的工作量还是相当巨大的,先要为射装置装备的动力装置,4台5000马力的速柴油机,能够提供2万马力的动力,应该是足够的了。接着就是装配射架,而且射架必须建立一套液压减摇系统上,使其能够三级海情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射,且精能够被接受。
  然后进行的是液体火箭燃料储存舱的建造,三万吨级的货轮上,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和载重能力,因此储存舱的各种恒温、降温、检测、加注等附属设备能够很容易地放了船上。改建工程,困难的是定位系统的设置。因为要精确地确定射点的位置,这就必须要使货轮具有微调能力。仅凭原来的几具普通螺旋桨推进器,是不可能完成这种精确调整的。这就必须为货轮上加装微调推进器,那么就需要对整艘货轮的舰体结构进部分改动,尤其是需要船壳上开几个用于安装微调推进器的孔洞。
  不仅如此,为了应付可能突然生的恶劣天气,还必须为货轮上加装的减摇装置,先将货轮的横摇及纵摇减小到一定程,然后射架上的液压减摇系统才能保证三级海情条件下,具备射能力同时具备令人可以接受的精需求。当然,其它的各个子系统尤其是电子系统和定位系统,也上述这些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安装。由于战时,所有的人的工作激情被充分点燃,工程师及技师们加班加点地玩命工作,使原计划需要一个月完成的改建工作,仅用了二周就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吊装dd-2型弹道导弹了。吊装当天,我码头附近的办公室,隔着玻璃窗看着这枚银灰色的“大型钢管二脚踢”,不由一阵心悸。难道,国的终胜利、世界的和平,全都ka这个玩意了吗?
  【……第二十章:陈海的要求----网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