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作者:审死官    更新:2021-12-04 04:55
  。
  .。
  接待皇太极等人的礼部官员原本也不待见这些后面耷拉着条辫子地蛮子,可看在人家塞过来的黄金白银的份上,倒是很勤勉的往上面递奏折,不过却都一一石沉大海。
  就这么拖了三天之后,也不知道是受了谁的指点,皇太极的名贴送到了张允的门上。
  这时候张允和朱常洛俩人正抱着张袭人玩呢,一听老管家张福说有个蛮子求见,马上就明白过来是女真人来了,张允和朱常洛交换了个眼神后道:“呵呵,总算是找上门来了,走吧,去会会这些猪尾巴!”
  在张家的大厅上,皇太极总算是看到了据说是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地人----三部总侍郎张允,而旁边一个手里抱着个婴儿的人,虽然一身便服,可瞧那气派似乎也不是普通人,想起今日里听到的一些谣言,说是明朝太子和张允走的很近,想必这位就是了。
  于是皇太极很恭敬得给俩人磕头行礼,用得倒也是正宗的明朝礼节,让张允这个很想见识一下马蹄袖一甩,自称奴才地愿望落了空,看在人家是使者的份上,他倒是也没有很过分,命人送上茶水,端详了端详这位满清地第二个君主。
  古铜色的皮肤,明净的额头,炯炯有神的眼睛,都似乎在对人昭示着他的不凡,若非有张允从中插了一杠子,只怕皇太极也不会大老远的跑来北京城,现在搞不好还在辽东备战呢。
  张允打量皇太极的同时,皇太极也在打量着这位比自己还要年轻的一品大员,来京的这些日子里,他既看到了明朝的繁华,也听说了不少有关于这个年轻人事,爱民如子,却又谈不上清廉,温和有礼却又心狠手辣。
  他始终就搞不明白,这些极端的东西是怎么会和谐的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
  想不通归想不通,可是皇太极却很清楚此次北京之行地成败就在于能否取得眼前人的谅解,因此表现的极为恭敬,先是献上了准备的厚礼,不是千年的人参就是一颗颗的东珠。
  张允倒是一点也不客气,一一笑纳。
  而后又问道:“有给太子的没?”
  皇太极一愣,而后忙笑道:“也有,也有,只是宫门难进,在下想送也送不进去!”
  “呵呵!”张允一笑。
  看了朱常洛一眼道:“听到没?好东西你是没份了,算了,我就吃点亏,分你一半好了!”
  “得了吧你,我可不要。
  免得回头有人弹劾我,说我受贿!”朱常洛逗了逗襁褓里地张袭人,和张允开起了玩笑。
  “你不要。
  我还不给了呢,我回头就孝敬皇上去!”张允撇了撇嘴,而后才象是想起了皇太极似的道:“哦,对了,爱新觉罗兄大老远的从关外来京城,所谓何事呀?”这就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皇太极不管他是装傻还是真不知道,依然很恭敬地道:“去年我父汗受了歹人蛊惑……”
  “停!”不等他说完,张允就打断了他的话。
  一边抠着耳朵一边皮笑肉不笑地问道:“你刚才称你父亲做什么?父汗?我没听错吧,殿下?”
  “没错!”朱常洛很给面子地点了点头道:“我也听到了,这俩字很刺耳,所以听得真真的!”
  “那就对了!”张允扭过脖子来,目不转睛得看着皇太极。
  片刻后猛的一拍桌子,呵斥道:“是谁允许你父亲自称大汗的?”
  “这个……”皇太极一下子被张允的话给打懵了。
  张允倒也不是在无理取闹。
  女真人一直都是大明朝地附庸,努尔哈赤就算是已经统一了所有的女真部落,这个大汗也得由朝廷封过之后才算数,可问题这原本是努尔哈赤自己给自己戴上的高帽子,皇太极也是平时习惯了,一不留神就顺口说了出来,反倒成了张允发难地把柄。
  .“皇太极,你还是先回去想明白,自己究竟是什么身份,后金的皇子,还是我大明朝的臣子?好好抻量明白了再来找我吧。”说着端起了茶碗抿了一张福早就憋足了气,一见张允端茶马上就扯起了嗓子,声音嘹亮地喊道:“送客!”
  得,皇太极送了一大笔厚礼,可话没说上两句,就这么被张允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得给赶了出来。
  站在大街上,皇太极那叫一个悔恨呀,更深切的感受到习惯真能害死人呀。
  “好,很好,很强大!”看着皇太极灰溜溜得走人,朱常洛朝张允翘起了大拇哥,嘴里却是说出了张允当日在太白居时说过的话。
  “这不算什么,拖一天是一天,明天他要是空着手来,我一样把他给赶出去。”张允喝着茶水,笑眯眯地道。
  “那你用什么借口呀?”朱常洛问道。
  “张家的家门朝南开,没钱有理莫进来。”说到这,张允道:“福伯,明天他要是空着手,就别让他进门。”
  “那要是他拿着礼来了呢?”张福问道。
  “那也不让他进门,就说本大人一向清正廉洁,为朝廷办事,还收什么礼呀,贿赂官员乃是重罪,不把他押解到衙门去就算不错了,他还想怎样?”张允一本正经地回答。
  “哈哈!”朱常洛终于是忍不住笑了起来,而后道:“难怪人家说官字两个口,怎么都有理,以前我还不信,现在算是彻底的心服口服了!”
  “得了吧,要不是为了朝廷,我才懒得跟这些人打交道呢!不过他送的东西倒是真不赖!”张允将礼物全都推到太子面前道:“拿回宫里,就说是咱俩孝敬皇上地,他肯定喜欢。”
  “你不留点?”
  “说实话,我家有人在辽东做买卖,不缺这些,再说了,这可是敌人送的礼,烫手。
  回头再有人告我的状,说我里通卖国,我冤不冤啊!”
  在张允的坚持下,朱常洛最终把这些东西都拿走了。
  而当第二日皇太子再次登门时,果然又备了一份厚礼,被张福庄严肃穆的一通呵斥给撅了出去,第三天再来时倒是没拿东西。
  张福也有了经验,说起瞎话来都不带脸红地,明明张允正躺在屋里,逗着张袭人玩呢,硬是被他说成了张允前去慈庆宫和太子下棋去了。
  就这么一连晾了皇太极三天之后。
  张允也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倒不怕皇太极一怒而走,怕的是他这么早走了,女真人冻死地人不多,打起仗来就不大顺手了。
  于是在第四天上。
  张允穿起了官服,一大早就出了家门,跑去慈庆宫和朱常洛一番商量之后。
  命小太监招来礼部的官员,又把皇太极给叫了来,开始谈判。
  其实谈判说白了,就跟菜市场上讨价还价一个样,双方心里各有个价码,唇枪舌剑,口沫横飞是难免的。
  张允和朱常洛除了第一天露了个面,而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不过谈判的原则却交给了底下的官员,归根到底不过就是主权以及领土完整等等。
  当然了,有了张允的介入,那条件提的叫一个苛刻,几乎是往皇太极地脖子上拴上绳套。
  往死里勒他。
  比如,皇太极说了。
  努尔哈赤之所以自封大汗,又起草了个什么七大恨,要脱离明朝的约束乃是受了人的蛊惑。
  按照张允的想法,那你就把这人给我押到京城里来,努尔哈赤的谋逆之罪我们可以不问,那这个人总不能轻易饶过吧,千刀万剐是应该地,要不然怎么保全大明朝的体面呢。
  其他的也都是如此,逼得皇太极答应不是,拒绝也不是。
  没办法,只得又想起了要走上层路线,再次登门来求张允。
  这一回张允倒是没有可劲的为难他,收了礼,又与皇太极到太白居好好的吃了顿酒,就连称呼也亲近了许多,兄弟相称起来。
  当然了,张允是不会轻易放过皇太极地,不过为了放长线吊大鱼,还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放松了一些。
  可这么一松,就惹来了一屁股的麻烦,因为京城里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无数地流言飞语,说张允收了女真蛮子的好处,通敌卖国,是个彻彻底底的汉奸,而且还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就连皇太极送给张允的礼物种类和数量都被掀了出来。
  至于那个皇太极是脑子被驴踢了,还是是想趁机朝张允示好,居然跳了出来辩解,结果他不说还好,这么一说就有了点欲盖弥彰的味道。
  这流言的威力是巨大地,不但是京城的老百姓对张允印象陡转急下,有人半夜里往张府扔砖头,砸上了看院子里的狗。
  甚至连万历都有些起了疑心,把张允传唤进宫,据当时在御书房外当值的太监透露,万历龙颜大怒,喝骂之声不绝,甚至说要砍了他的头。
  第二天张允再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也是垂头丧气,精神萎靡,原本那股子意气风发地气势一扫而光,而一直都和张允粘在一起的太子也不见了踪影,甚至有了点避之唯恐不及地样子。
  而后张允状告公主的事有不知道怎么被掀了出来,在其他的人眼中,张允这颗炙手可热的官场新星已经难逃陨落的命运。
  于是落井下石的人们出现了,其中尤以元宵节时被张允打断了四肢,还被关押进刑部大牢的那些公子哥的父亲叔伯为主,再加上都察院里吃得就是弹劾别人这碗饭的御史们推波助澜,那种一口气上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弹劾折子的情况又出现了。
  这么一来,人们倒是把皇太极给忘到了一边。
  而张允也象是受了什么打击似的,也不露面了,整天猫在家里,据说是感染了风寒,正在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