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作者:[法]雷纳·格鲁塞    更新:2021-12-04 03:55
  他擒住了忠于成吉思汗的首领若干人④,用七十口锅“烹煮”,[4]这是重新使用中国古代称为战国时期的刑罚。成吉思汗的一个好伙伴揑兀歹察合安也被札木合所擒,札木合斩断了他的头并将这个头系在自己的马尾上⑤,拉施特也提到锅煮俘虏的故事,但是他所说的意思相反。依他所述,成吉思汗在这次战争中战胜了札木合,用七十口大锅烹煮敌人的是成吉思汗而不是札木合。成吉思汗所以这样做,是要造成一个恐怖的效果,这个效果完全取得了,因为许多叛徒都因恐惧而戢服①。当然,这个蒙古征服者丝毫不厌恶杀戮:消灭塔塔儿人的例子,就是一个证明;但是首先这是一个讲求实际的、稳健的有政治头脑的人,我们认为《秘史》所载近于真实得多,何况《秘史》对于他们的英雄,如果有如拉施特所说的那样是个战胜者,必不至不告诉我们,反而承认失败。
  况且《秘史》还有记载,札木合使用这种不必要的苛刑之后,结果有几个重要首领离去札木合而归附于成古思汗。巴托尔德、符拉基米尔佐夫和额连坚哈拉道安②所说的那些“草原贵族”,因为愤恨札木合用这种集体的残杀方法杀死了他们里面的几个人,所以转向成吉思汗,认为他是比较保守的, 或者无论如何,是比较稳健的和相对的比较有人道的。成吉思汗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但是结果在道义上和政治上取得重大的成功。③
  ① 《秘史》第129 节。拉施特把报告的功绩归于亦乞剌恩人捏群(《皇元圣武亲征录》所说与《拉施特书》相同,捏群从《亲征录》的译音。——译者)。他以为木勒客脱塔黑和孛罗勒歹不过是传达使命(别列津本,原文,第150 页;译文,第93 页)。
  ② 答兰巴勒主惕(七十个沼泽)是《秘史》第129 节所说的地名。《拉施特书》作答兰巴勒只兀喀,别列津本,“本传”,绪93 页。克罗斯译《元史》,第12 页说在“答兰版朱思之野”(答兰版朱思之野,系从《亲征录》和《元史太祖本纪》。——译者),和拉施特一样,将胜利归属于成吉思汗。答兰巴勒主惕在客鲁涟河下游的北岸,在它流入库沦湖(小达赖湖)的入口之前,有一带小山名叫巴勒主歹,但是这个地方离开上面所说的桑沽儿河很远,桑沽儿河是上客鲁涟河的支流。
  ③ 蒙古史源(《秘史》)说,成吉思汗只是退到一个狭窄的叫做哲列捏地方屯扎。
  ④ 同一史源说烹煮的是一些赤那,即“狼”(Tchinos)。
  ⑤ 《秘史》第129 节,鲍乃迪,第64 页。
  ① 《拉施特书》,别列津译,第96 页,《多桑书》采此说,I.45.但是他将《拉施特书》的答兰巴勒只兀喀变成巴泐渚纳。《元史》所说相同(克罗斯译,第12 页)。
  ② 额连坚哈拉道安是一位蒙古作家,于1919 年写了一本引人入胜的《成吉思汗传》(贝尔格莱德,1919), 里面第四章的题目是”帖木真被一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在上述事件之后,脱离札木合而投到成吉思汗方面来的这些首领,为成吉思汗增加了很大力量。他们是兀鲁兀惕的首领主儿扯歹和忙忽惕的首领忽余勒答儿(即下文的忽亦勒答儿。——译者),他们两人都是带着一族的人同来;我们很快就要看到他们对于成吉思汗的效忠,特别是在对客列亦惕人鏖战的时候。还有蒙力克老人①[5]和他的七个儿子也到成吉思汗的营盘来了。他们的归附,使这个征服者特别觉得高兴。蒙力克就是也速该的亲信, 我们在上面说过②,也速该临终托他接这个未来的英雄回来。不顾这种信任, 蒙力克没有尽他监护人的责任而离开了这个儿童,听任他处于困难之中。他现在重新来到,一个审慎的人有这样行动,可以证明成吉思汗事业的基础已经开始巩固。成吉思汗善于将应该怀恨的事情置诸度外,使一切前来的人感觉心安,他在斡难河畔的树林里面开一个盛大筵宴,欢迎这些新来的部下。③
  拉施特给我们清楚地指出来,人们之所以归附于成吉思汗由于什么原因。当一些徘徊于成吉思汗和他的对立面,即泰亦赤兀惕人或札只刺惕人之间的氏族,困于饥馑要求参加围猎的时候,成吉思汗收纳他们并且分给他们的猎物超过他们所应得的部分。④各部落转相告语,把成吉思汗的绝对正直、宽宏大量、他既坚定又宽冲龄。但《元史》是不足信的,以一冲龄的帖木真何能集合数万之众与札木合对抗,而且正在部众离贰之时。故这次战役必在帖木真就蒙古汗之后发生。我以为帖木真最初被推戴为蒙古汗,其后武功日盛,再上尊号为成吉恩合汗。《元史》是根据十三朝实录的,而实录讳败为胜,也是可能的。这次成吉思汗是战败了,《秘史》记载翔实可信。按上文《元史》所谓脱端火儿真将叛,谓池已干,石已碎留复何为。此人火儿真疑即是忽察儿(亦作呼济儿)为捏坤太子之子。在帖木真将被推戴为汗之时, 与忽图剌汗之子阿勒坛来归附,想是叛去之后又来归,但这两个人也就是札木合指责为离间他与他的安答帖木真之人,并且此二人不久也再叛离成吉思汗而投到汪罕那里去。]容的作风与泰亦赤兀惕或札只刺惕首领们的反复无常、专横暴戾相比较:“帖木真领主脱去自己的衣服给你穿,从自己骑坐的马上跳下让给你骑。真是一个知道如何享有国家,供养战士,和能够在他的‘兀鲁思'维持良好秩序的人。”①
  ① 蒙力克属于晃豁坛部。
  ② 参阅本书第45 页。
  ③ 《秘史》,第130 节;《拉施特书》,别列津译,前引,第96 页。
  ④ 别列津译本,上引,页96—97。
  ① 参阅《拉施特书》,别列津译,同上第98—99 页。相同的说法见《元史》,克罗斯译,第13 页。
  ② 札合敢不《亲征录》和《元史》均作札阿绀布。据《拉施特书》,“札犹言地,敢不犹言大将军”。“札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第九节成吉思汗仲裁客列亦惕领主们的争端
  大约在这个时期,成吉思汗的宗主和朋友客列亦惕国王脱斡邻勒遇到了不幸的事件,这无疑有利于成吉思汗的权威。我所以说是“大约在这个时期”, 因为我们在下面所述的事件,根据《拉施特书》和《元史》,应该是发生在撒察别乞和泰出的被谴和被杀以前,因此,在《秘史》里面虽然没有指出一个相对的日期,我们似乎应该在这里说它。
  从性质来说,这是客列亦惕王族里面所发生的内战。特别掌握有这方面材料的拉施特(无疑是因为好几个在波斯的蒙古王妃都是客列亦惕人)对我们首先提到成吉思汗和客列亦惕国王脱斡邻勒的一个弟弟,即札合敢不的关系②[2]。这个札合敢不,用他名字的第一个字呼唤他的时候叫做客烈(Kiré) ③,他在童年,曾被唐兀人,即甘肃地方的西夏人所俘,札合敢不乃是他的头衔。这位波斯史家说,这个头衔是从唐兀人的吐蕃方言中转贩而来的④。当札合敢不回到自己的家族时候,似乎和他的哥哥脱斡邻勒彼此不和,因为在此后,人们还看见他居住在外面,在中国北边的金人(或女真人)帝国那边。①
  客列亦惕国王脱斡邻勒,虽然在他的家族里面传布聂思脱利派的基督教,事实上他对于自己的亲人表现得十分残忍。他消灭了好几个兄弟,显著的是合帖木儿太石和不花帖木儿②。能够逃避他的毒手的只有他的另外两个兄弟,即上面说过的札合敢不和额儿客合剌。额儿客合刺似乎是有野心的,他不愿意服从脱斡邻勒。不过因害怕被脱斡邻勒处死,他避居子乃蛮人的地方。《拉施特书》和《秘史》告诉我们说③,这时候君临乃蛮的还是亦难赤必勒格。
  亦难亦必勒格驱逐了脱斡邻勒而将额儿客合刺扶上客列亦惕王位。脱斡邻勒被迫出奔西突厥斯坦,投奔到哈刺契丹人那里去。
  合敢不幼年时为唐兀人所俘,久居其国,为唐兀人所爱重,遂有札合敢不之号”(参阅《多桑蒙古史》, 冯承钧译本,第一卷,第43 页)。——译者
  ③ 《拉施特书》,别列津译,第107 页,(原文第174 页)。
  ④ 同上书,第108 页。参阅伯希和,《通报》,1930 年,50。
  ① 参阅《拉施特书》,别列津译,同上第98—99 页。相同的说法见《元史》,克罗斯译,第13 页。
  ② 札合敢不《亲征录》和《元史》均作札阿绀布。据《拉施特书》,“札犹言地,敢不犹言大将军”。“札合敢不幼年财为唐兀人所俘,久居其国,为唐兀人所爱重,遂有札合敢不之号”(参阅《多桑蒙古史》, 冯承钧译本,第一卷,第43 页)。——译者
  ③ 《拉施特书》,别列津译,第107 页,(原文第174 页)。
  ④ 同上书,第108 页。参阅伯希和,《通报》,1930 年,50。
  ① 《元史》,克罗斯译,第22 页。
  ② 《秘史》,第177 节。《拉施特书》,“部落”,第68 页,又同书第一册,表第23,别列津的“客列亦惕家族世系”。
  ③ 《秘史》,第151 节,简单述及这个事件,又在第177 节,在成吉思汗责备汪罕的时候,比较详细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