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北大毕业生    更新:2021-12-03 17:59
  虽然还不能清楚地知道我将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但是我可以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个能够一心一意投在科研事业上的人,或许兴趣使然,或许天资不足。我是个对很多事情都有兴趣,也都做不好的普通人,我希望能够尽量将能力释放到合适的地方,看看我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成就。
  摆在我面前的有几个方向,出国读PhD、从事技术工作、从事非技术工作。
  出国留学,在中国学校中常常叫做飞跃。自从上大学开始,我就渴望飞跃成功,这是我一直没有放弃过的夙愿。
  另一方面,我也想到就业市场上尝试一下,也可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假如飞跃不成至少有个地方呆着。于是当10月底从上海开会回来后,我着手准备飞跃的材料和找工作的简历。
  2003年12月1日是我最钟爱的两个学校,普林斯顿和杜克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为了让申请材料在这个日子之前寄到学校,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
  有飞跃经历的朋友都知道,飞友最喜欢的时间就是深夜,万籁俱寂的夜里,不仅网速奇快,人也能集中注意力,效率特高。在这段飞跃的日子里,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常是在学五吃过早饭才回宿舍睡觉,作息与美东时间保持同步,但找工作的需要却是按照北京时间来。一来二去锻炼出两个本事,一个是无论睡眠再少,睡得再沉,枕边电话一响马上就被惊醒,且所有神经都在一秒钟内充分活跃起来,准备着应付突如其来的袭击;另一个是随时随地可以睡着。万幸的是这两个事相辅相成,还没因为睡觉误过事。
  飞跃申请进入尾声,大学offer的评审还在进行。找工作的offer却已经陆续到来,微软研究院的工作氛围与内容非常熟悉,Intel的研发职位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技术发展前景,IBM的客户代表职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工作性质。虽然我确实很喜欢MSRA和Intel的工作,也很喜欢那里的同事。但一番考虑后我还是选择了去IBM公司的SEC-PUB部门,只是因为我想挑战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然后便热情地参与到公司先期实习中去了。但2004年一月的一天,一件事情忽然改变了其后的整个轨迹。
  那天下午5点,在foxmail的收件箱里,照例出现了一封来自班长的信“招聘信息” ,这封信一下子让我的心沸腾了一下: 《Morgan Stanley》香港公司招聘近日来人到校面试,有实力应聘者请于8日前将简历发到xx老师的邮箱里。
  晚上9点,当我把英文简历又修改了几次之后,终于满意地寄给了负责招聘的老师。
  然后认真开始准备面试的有关内容。一方面收集信息,在BBS上搜集所有过往大摩的面经,和大摩主页列出来的面试问题,然后分析这些问题分别考察面试者的什么方面。另外上大摩亚太区的主页和中金公司的主页上去看了看他们的业务和固定收益部的工作。另一方面温习了学过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知识,并且了解了一下当前股市、债市的情况。
  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之后他们电话通知我面试。
  面试安排在国贸中心的大摩北京代表处,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我们分别进入三间office,进入面试阶段。然后轮换着交替不同的面试者和面试官,一如从前所说的,流水线作业,每人30分钟。
  我一共遇到四位面试官,谈话风格各异,考察的方面也各有侧重。因为我们大部分不是专业人士,面试官并没有问到多少艰涩的专业问题,而是着重于观察面试者的心态、对投行工作的兴趣、对压力的适应力等等,从而考察面试者是否具备在大摩工作的潜力。这次面试是我遭遇过最为漫长和艰难的一次,有被问得窘迫不堪的时候,有聊得颇为投机的时候,有紧张犯错,也有轻松活泼,随着面试过程跌宕起伏,我开始略带紧张的心情也完全放松下来,自信自如地展示出一个真正的自我。
  与摩根斯坦利的面试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些工作在高强度高压力的投资银行业的人士,他们不仅有着对工作的热情和专业精神,还有着坦诚和博大的胸怀,以致于我时时不把这个面试当作考察与被考察的关系,而是一次绝佳的向和蔼的前辈们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这次体验,无论成败,都是对我人生阅历上的一个极大丰富。
  怀着期待offer的忐忑不安和对自己失误的懊悔,混杂的感情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感谢父母和朋友,他们一直安慰和鼓励我。当我一天下午在妈妈的办公室修理电脑的时候忽然接到一个来自香港的电话,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offer忽然砸到了我头上。
  苍之涛(2)
  2月18日早上,毫无征兆地,我收到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的电话,告诉我通过了委员会的评审,获得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PhD Program的offer。喜从天降,我兴奋地从宿舍飞奔到实验室,一封通知offer的Email已经在信箱等着我了。
  摩根斯坦利和普林斯顿,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选择。在征询了老师、家人和许多朋友的意见后,我想就我个人的兴趣而言,确实喜欢从事金融方面工作,而且我也相信有能力在这个有着极大工作压力和强度的行业里生存下来,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摩根斯坦利。
  面对着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巨大的挑战,我并没有喜悦之情,却更多地体会到古人所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去迎接未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Offer,只不过是人生长路上又一个起点。
  回首七年在北大的日子,我很高兴我度过的是一段多姿多彩的日子。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北大在我精神上的烙印,兼容并蓄、开明自由、积极进取、批判与自省、抉择与取舍、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等等这些在精神和气质上的塑造是一笔比任何知识和物质收入都要珍贵许多的财富。
  初春的追忆(1)
  刘延锋,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现就职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epartment,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td,.) (CICC)
  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些人,总有些事,总有些岁月,总有些记忆,是值得我们珍藏的……
  初春的追忆
  刘延锋
  此文献给:
  我亲爱的父亲母亲和我的姐姐,感谢他们对我始终如一的信任与支持;
  我可爱的女友妞妞,感谢她用理解和爱一直陪在我身边;
  亲爱的梦阿姨和张叔叔,感谢他们对我的安慰和照顾;
  我的老师郝旭光先生,感谢他在我顺利时给我的提醒,在我低落时给我的鼓励。
  以及我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朋友,我无法把你们一一提到,但我的心里会永远记得……
  现在是2004年6月,我已经开始在中金公司实习,每天早上走出国贸地铁站的时候,都会听到有位流浪歌手坐在那里旁若无人地吼歌。说实话,他唱得很不错,尤其是在悠长的地下通道里,很有感觉。这样的感觉我很早以前就感受到过,那时我是来面试的。这种感觉总会把我带回到去年年底找工作时那些短暂却又充满激情的日子,那段日子,在国贸的两座楼我完成了自己绝大部分的面试。算起来有些遥远和陌生,可似乎又亲切的恍如昨日。事过境迁,歌手唱的歌已从伍佰的老歌换成了别人的新歌,也许现在的这位歌手已经不是当时的那位了,但对于我,都是一样的。
  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些人,总有些事,总有些岁月,总有些记忆,是值得我们珍藏的……
  一
  去年上半年印象最深的毫无疑问是“非典”,所以要谈论那时候的事情都不得不从它谈起。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去附近的元大都遗址土城公园去练习口语,在公园里面河边的土坡上大声喊,虽然那条河的味道不太好闻,尤其到了天热了以后。
  特殊时期的练习使我的口语在实战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为后来面试外资咨询公司和投行打下了语言上的基础。那时我从网上买了很多书回来看,在那之前每天都忙于上课做作业读资料(因为光华的课程还是比较紧张的),几乎没有大块的时间读点“闲书”,而且那时也是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让我能静下心来思考些问题,好好认识一下自己和当前的社会,考虑一下前方的道路。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非典”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其一是,如果某些时候外界的环境急剧变化无法控制,短期内无法完全看清楚形势会如何发展,此时我们要尽量保证头脑清醒,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要太受别人的影响。要能很快的去判断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计划。
  另外一个道理就是事物之间的辨证。“非典”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学习,但同时也让我做了很多以前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CFA考试推迟到12月份,谁又能想到后来它竟会与德意志银行的面试相冲突(这件事情后面会详细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