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作者:梁羽生    更新:2021-12-03 16:43
  杨华笑道:“我身无长物,怕什么?”
  店主人不再盘问,说道:“好,我给你一间上房。你吃过晚饭没有?”杨华说道:“在集上吃过了。”店主人道:“杨大爷,你很喜欢喝酒的吗?”杨华诧道:“你怎么知道?”店主人道:“我闻得酒香,你这皮袋里敢情是葡萄酒吧。”原来杨华在白教喇嘛带出来的那一皮袋葡萄美酒还有一小半未喝完。
  杨华笑道:“不错,你真是大行家,连什么酒都闻得出来。”店主人道:“我们这个小市集似乎没有这样好的葡萄酒!”杨华说道:“这是前几天在路上买的。”店主人道:“原来如此。”似乎有点不大相信的样子。杨华想道:“纵然他有疑心,料他也不会猜得着酒的来历。”
  店主人道:“抱歉得很,小店设备简陋,连蚊帐也没有,好在现在是冬天,也没蚊子。”杨华说道,“不用客气,我是荒山野岭都露宿惯的。”
  店主人道:“客官请早安歇。”杨华待他离开之后,掩上房门,自言自语道:“窗子也是破的,虽然没有蚊,冷风刮来,也是难受。好在我自己带有蚊帐。”
  他把金碧漪那床轻纱帐挂了起来,又自言自语道:“这是天蚕丝织成的帐,这样好的宝贝却有人随手抛掉,好在我捡起来。”
  这些话当然是想说给金碧漪听的,用传音入密的内功把声音传送出去,声音虽然不大,料想附近几间房间,里面倘若有客人的话,应该都听得见。
  过了半个时辰,仍是毫无动静。杨华好生失望,暗自想道:“恐怕是我的一厢情愿了,天下哪有这样的巧事,金碧漪也会刚好在这小客栈里?天下白马多得很,那匹白马,也未必就是他的座骑。”
  杨华虽然心里在想:“天下哪有这样的巧事?”但却止不住在思念金碧漪。只听得卜卜的更夫打更声,已是三更时分了。杨华毫无睡意,拔掉皮袋的木塞,喝了一口葡萄酒,独对青灯,朗诵一首唐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少年才子王勃写给他一位姓杜的朋友的诗。原题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少府是唐代县尉的通称。“之任”即“上任”。“蜀川”泛指蜀地。
  诗人是在长安给朋友送行的。“城阙辅三秦”,意思是长安城官阔峻峨,险要“三秦”从四面卫护着它。“三秦”相当于现在陕西省中部和北部一带地方。“五津”指白华津、万望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都是四川省长江上的津口,这里用来代表“杜少府”要去的“蜀川”。“城阙辅三秦”点出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点出行人要去的地方。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承上而来,是诗人安慰他的朋友,意思是说:“你为了做官的原故,远去蜀川,我也,是为了做官来到长安,同属宦游,之身,远离乡土作客他方的感触,彼此都是一样的。”
  转入五、六两句,诗人进一步申明目己的看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令。。”意思是说:“朋友分手,固然不免黯然神伤,但想到自己仍然有个知己,即使分隔在天涯海角,也是和近邻一样。”于是在结尾两句,诗人奉劝他的朋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临别的时候,可不必作小儿女态,哭得罗巾尽湿啊。
  这首诗表达真挚的友情,堪称千古绝唱。杨华与金碧漪都是“侠义道”,可以比拟王勃之与“杜少府”同为“宦游人”。他们为了行侠仗义而在江湖上离合无端,这境界可比“宦游人”的离合又更高。至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令!”的感情,则是和主人完全一样。
  杨华重复念了两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心里想道:“碧漪不知身在何方,要是今晚他能与我共此灯烛光,那才真是好呢。”心念未已,忽听得邻房有人哼了一声。
  正文 第十五回 酒后未消豪侠气 灯前方识女儿情
  一个苍老的声音道:“讨厌,三更半夜还在哼些什么,你不睡别人要睡!”杨华这才知道邻房有人,但可惜不是金碧漪而是一个老者。
  杨华吓得不敢作声,连忙上床睡觉。心里想道:“另一个客人不知是谁,但想来恐怕不是金碧漪了。”要知他念这一首诗,固然是在发泄自己心中的情感,但未始不也是存着一个希望。希望在这客栈里的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个是金碧漪,谁知金碧漪没有出现,却惹来了邻房老者的讨厌。
  “碧漪假如在这里的话,他早就应该认出我的声音了。将心比心,我想见他,难道他就不想见我?”杨华希望破灭,想起自己的“稚气”,不由得心中苦笑。
  轻纱帐覆盖之下,隐隐好似闻得醉人的幽香,杨华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忽听得隔房鼾声大起,杨华不禁有点感到诧异:“老年人听说是不容易熟睡的,他刚才还在骂我,怎的才过一会儿他就鼻息如雷?”
  幽香缕缕,中人如酒,这香气可不是幻觉,而是真的了。杨华昏昏欲睡,蓦地心头一醒:“不对,纱帐怎会发出异香?恐怕是迷香吧?”当下连忙暗运玄功,以防中毒。过了一会,香气渐淡,嗅到的似乎确是纱帐中留下来的极淡极淡的脂粉气味了。
  杨华疑真疑幻,披衣而起,坐在窗前,窗外一勾残月,已过中天,唯闻虫声卿卿。
  他正在犹疑不决,要不要出去查察一番,查察是不是有夜行人偷入这间客栈。忽听得有人轻轻敲门。
  杨华压低声音道:“是谁?”那人噗嗤一笑,说道:“你听不出我的声音么?”杨华喜出望外,连忙打开房门,只见进来的可不正是金碧漪是谁?
  杨华失声叫道:“原来你果然是在这里!”
  金碧漪笑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的房间就在你的对面,也算得是比邻吧?”
  杨华心花怒放,说道:“好在不是咫尺天涯!”忽地想起邻房还有一老者,低声说道:“咱们到外面找个地方说话吧,别吵醒了邻房的客人。”
  金碧漪又是噗嗤一笑,说道:“你不用担心,邻房老者不到天亮是不醒来的了。”
  杨华恍然大悟,说道:“怪不得我闻到香气,敢情是你用上了迷香?”金碧漪道:“我用的不是普通的迷香,是波斯来的安息香。迷香对身体有害,安息香则是可以用作宁神的药物,令人安睡,有益无损。”杨华笑道:“早知是安息香,刚才我也不用运功‘抗毒’了。”
  金碧漪道:“好在你运内功,否则此时恐怕也要鼻息如雷了。”接着说道:“这个老者似乎也是武林中人,但我们还未摸清他的来历,所以我只好让他熟睡。”
  杨华听得“我们”二字,心中一动,登时明白,说道:“这里的店主是你们的人吧?”
  金碧漪道:“不错,他是义军的一个头目,你一进来,他们对你起了疑心。我告诉他你是我的朋友,他才敢安心睡觉。”暗示杨华可以畅所欲言,不愁有人打忧。
  杨华说道:“我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在这里能够和你见面。”
  金碧漪笑道:“我答应给你作向导的,说过的话,当然不能不算。”
  一时之间杨华不知从何说起,见他目光落在那床轻纱帐上,便道:“对不住,我借用了你的纱帐,如今应该物归原主了。”
  金碧漪面上一红,说道:“好在是你,倘若别人用过我的纱帐,我就不要它了。”
  杨华不解何以他会面红,说道:“这样难得的东西,你为什么轻易将它抛弃?那天晚上……”
  金碧漪道:“那天晚上,我是不得不走。我知道那人一来,那三个鹰爪孙也是非跑不可的。后来,你和他碰上了没有?”
  杨华说道:“岂只碰上,还莫名其妙的和他打了一架呢。那人是谁?”
  金碧漪道:“他的剑法怎样?”
  杨华说道:“高明之极。我本来不是他对手的,后来侥幸赢了一招,他生了我的气,就走了。”
  金碧漪道:“那么,你应该猜想得到他是谁。”
  杨华说道:“三个鹰爪孙说他是金逐流的儿子,但不知是真是假?”
  金碧漪道:“剑法是真,人岂会假?他名叫金碧峰,正是你佩服的金大侠之子,江大侠之徒。”
  杨华听了,又惊又喜。惊的是金逐流是他最崇拜的人,而他竟糊里糊涂的和金逐流的儿子结了梁子。喜的是自己居然打得过天下第一剑客的儿子,比那次打败自己的“太师叔”洞冥子还更令他感到意外。“要是我早就知道他是金大侠的儿子,恐怕我免不了就会胆怯,那就一定打不过他了。”杨华心想。
  “怎么,你吓得呆了吗?”金碧漪笑道。
  杨华说道:“这件事的确有点令我莫名其妙。我不懂你为什么那样怕他?他叫金碧峰,你名叫金碧漪,你们似乎应该是……”
  金碧漪低声说道:“到现在,我也不必瞒你了。你猜得不错,我们是一母所生的同胞。”
  杨华惊了一惊,说道:“你们是同胞兄弟?”他本来以为你们只是堂兄弟的,因为金逐流只有一个儿子。
  金碧漪道:“请、请你转过身去。”杨华诧道:“为什么?”金碧漪啧道:“你答应过听我的话的,别多问。”
  杨华隐隐猜到几分,可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会是事实。当下姑且背转身子,看看金碧漪弄的是什么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