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作者:梁羽生    更新:2021-12-03 16:42
  段仇世轻轻将他推开,惨笑道:“华儿,我不行啦,你快去帮忙你的三师父吧。”
  丹丘生和阳继孟的拼斗,此时也正好到了生死的关头!他以一掌抵着阳继孟的双掌,左手提起剑来,缓缓的向阳继孟的咽喉刺去。阳继孟对着明晃晃的剑尖,竟似视而不见,上半身纹丝不动。但说也奇怪。那一剑提在丹丘生手中就好像提着千斤重物似的,向前移动半分,也要用极大的气力。
  原来他们此时已是拼斗内力,力强则胜,力弱则败,那是丝毫也不能取巧的。丹丘生虽然只用一只右手抵挡对方双掌,但这只右手,已是集中了他全身的气力。阳继盂第九重的修罗阴煞功何等厉害,他用于右掌的内力稍减一分,只怕未能杀掉阳继孟,就要先毙在阳继孟的掌下。
  双方功力恰好是八两半斤,任何一方,只要有人帮忙,哪怕是一个小孩子,也能够取了对方性命。
  杨华呆了一呆,不知是去先帮三师父的好,还是先给二师父治伤的好。二师父伤得这样重,只怕流血不止,那就有死无生。
  段仇世嘶声叫道:“你还不去。”杨华一咬牙根,摇摇晃晃地移动脚步。想要跑快一些,不料欲速则不达,忽地一跤摔倒。
  杨华忍痛跃起,又再前行。只见丹丘生的剑尖已是堪堪指到了阳继孟的咽喉,阳继盂头颈一侧,剑锋在他颈核下面划过,登时血流如注。杨华心头大喜,只道丹丘生就可杀了这个魔头,哪知丹丘生和阳继盂同时大叫一声,竟然一齐跌倒!杨华这一惊之下,跟着也跌倒了。他早已心力交疲,这一跌登时不省人事。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杨华迷迷糊糊中只觉身子发热,渐渐醒了过来。
  眼睛张开,只见两个师父都在他的身边。一个用掌按着他的胸膛,一个用掌抵着他的背心。原来他们正在使用残存的真气,输入杨华体内,替他医治内伤。
  杨华叫道:“师父,你、你们……”丹丘生道:“别说话。”杨华眼光一瞥,只见欧阳业和洞玄子倒在地上,动也不动。稍远处阳继孟靠着一棵大树,双目紧闭,脸上血色全无,也不知是死是活?
  过了一会,丹丘生方始微笑说道:“好了,华儿这条小命总算捡回来了。”笑声中身体软绵绵的向下弯,段仇世的情形和他完全一样,双手一松,突然两个人都倒在地上。
  杨华大惊说道:“师父,你怎么啦?”一手拉丹丘生,一手拉段仇世,却是拉不起来。丹丘生道:“你放心,阳继孟所受的伤决不在我之下,我若是活不成,这魔头也是决计不能活在世上!”
  杨华听他说“你放心”,只道师父的伤并没他想象那般严重,听完之后,方始知道原来还在自己估计之上。杨华颤叫道:“不,不,师父,你、你们不、不能死!”
  丹丘生笑道:“人谁无死?只要死而无憾,那就是值得了。如今没有多少时候了,你附耳过来,我有话吩咐你。”说到后面,已是气若游丝。
  杨华慌得六神无主,只好把耳朵凑到丹丘生口边,只听他说道:“我身上有我毕生心血写成的本派武学精义,我本想托你的二帅父带给本派掌门的,现在只能传给你了。但掌门师叔是不会认你作本派弟子的,你也不必交给他们,就自己另开一派吧。还有……”
  杨华正在凝神静听他“还有”什么,忽觉段仇世使劲拉他,丹丘生道:“对,我忘记了你的二师父也有话要吩咐你,你先听他说吧。”
  杨华一看二师父的伤比三师父还重,当下心如刀割,弯下腰听段仇世说话。
  段仇世断断续续说道:“记着,要练成盂家刀法。孟元超,他,他是你的……”原来段仇世忽地想起杨牧还在世上,杨华与他迟早也会相逢。那时只怕杨华不会相信盂元超的话,仍然要把杨牧当做父亲。而自己又已死了,没有可令杨华最能相信的人作证。是以他必须在临死之前,把秘密告诉杨华。可惜正在说到最紧要的关头,他已是油尽灯枯。
  杨华怔了一怔,问道:“孟元超是我的什么?”
  杨华问了两次,听不见段仇世的回答,一探他的鼻息,方才知道;师父不知是什么时候,早已断了气了。
  杨华一惊非同小可,回过头来,叫道:“三师父,三师父!”只见丹丘生灰白的脸上挂着笑容,但那笑容却好像“凝固”在脸上似的。令人不禁有毛骨竦然之感。杨华惊上加惊,抱着帅父用力的摇,叫道:“三师父,三师父,你不是还有话要和我说么?”忽地一股寒意直透心头,原来丹丘生的身体竟是冷若坚冰,不知什么时候,也已死了。
  片刻之间,失掉自己两个最亲爱的人,本来已是心力交疲的杨华,哪里还能支持得住,心中一片茫然,欲哭无泪。陡然间只觉地转天旋,登时不省人事。
  待到杨华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早上了,阳光射入石林,把剑池映得一片金碧。池畔的野花迎。风摇曳,在剑峰上栖息的乌儿正在离巢。一切都是这么宁静,哪里像是曾经沐浴过血雨腥风。
  杨华定了定神,从迷糊中完全清醒过来,记起了昨日的事情,肝肠寸断,心里想道:“两位师父已经惨死,我应该让他们早早入士为安。”
  不料当他找寻师父的尸体时,不但段仇世和丹丘生两人的尸体不见,阳继孟、洞玄子和欧阳业这三人的尸体也是全都不见了。
  杨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呆了好一会儿,心想:“难道昨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恶梦么?”
  他清楚记得,二师父和三师父是倒在剑池旁边,并排一起的;洞玄子胸口插着断剑,倒在稍远的地方;欧阳业是死在一块岩石下面;阳继孟则是靠着一棵松树紧闭双目的。但现在这一切都像幻景一样,都消失了。
  “难道阳继孟还没有死,他把尸体都搬出去了?”
  但跟着再想:“三师父和我说过,阳继孟受的伤决不在他之下,他若是活不成,这魔头也非陪丧不可,三师父是要我安心在石林练好武功,决不会说假话来安慰我。而且,即使阳继孟幸没有死掉,要跑出石林亦已艰难,哪里还有力气搬走尸体?再说他搬走尸体又为的什么?”
  扬华抱着万一的希望,大声叫道:“二师父,三师父!”希望奇迹出现,他的二师父和三师父还没有死。
  剑峰上的鸟儿给他吓得展翅高飞,但石林里除了鸟声之外,就只有他自己的回声了。
  奇迹没有出现,但地上一滩滩的血迹倒是给他发现了。显然这是昨日那场恶斗留下的血迹。有敌人的,有师父的,也有他自己所流的鲜血在内。他揉了揉眼睛,看了看遍地阳光,看了看地上的血迹,当然不是梦了!
  忽然他的目光给一样事物吸引,那是放在石台上的一本书。昨晚二师父和三师父就是把酒坛放在这个石台上喝酒的。酒坛在石台底下碎成片片,石台上却多了一本书。他拿起来一看,正是丹丘生所写的崆峒派武学精义,丹丘生临死之前,说要传给他的。
  怪事接连发现,杨华心里又有了一线希望:“三师父倘若被人所害,那个人又怎会把这本书留下来给我?这件怪事终须有水落石出之时。”再想:“但愿两位师父还在人间,但不管他们是生是死,我总不能辜负了他们的期望、辜负了他们以绝技相传的苦心!”
  有了希望,悲痛稍减些,杨华检查身上的东西,段仇世给他的那本“孟家刀法”,也还是在他的身上,并没遗失。
  随后两天,杨华搜遍整个石林,什么人也没有发现。石林倘若没有熟悉地理的人做向导,那是不容易进来的。杨华自思:仇家之中,最熟悉石林地理的是阳继孟。这魔头纵然侥幸未死,最少也得养伤几年。又即使有别的仇家能够闯入石林,他打不过也可仗着熟悉石林的地形躲避,于是便放心在石林住下,遵守两位师父的“遗嘱”,苦练武功。
  丹丘生积下的余粮足够他一年食用,在石林里还可以捕鱼猎兽,日子完全可以过得和从前一样。
  杨华先练孟家刀法,打开了那本书,只读了两页,却又发现了一件怪事。
  第一章是“总纲”,开头写的是:“快刀要义,以我为主。以‘嫩’辅‘老’以‘急’辅‘迟’。以静制动,以客犯主。此为变格,亦须熟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要旨仍在一个“诀’字。但主客易势,动静得宜,必须审情度势,不可默守成规。”
  杨华武学已有根底,读来并不难懂。不过什么“嫩”“老”“迟”“急”等等术语,却是不懂。
  好在第二页就是对上面这段话的注解,纸质不同,墨色也比前一页“新”得多,看来乃是后人添注的,奇怪的是:写上注解的那个人的书法。杨华竟是似曾相识!
  最初杨华尚未注意,只是津津有味读那注解,懂得了“嫩”是以刀尖接触对手的兵器。”“老”是以刀柄砸磕;刀柄磕托稍慢为,“迟”,刀尖先迎为“急”。
  注解不单解释“术语”,还有注解答本人的心得,如:“嫩须轻灵,老须用劲。急防躁进,迟防生变。主客易势,”当在敌方攻势最急之时出其不意行之。”等等、注解的文字写得密密麻麻的,比正文还多。
  杨华茅塞顿开,大为欢喜,心里想道。“这些刀法上的精义,用在剑法上大概也是可以的,看来上乘的武学似乎都是殊途同归。”忽地心念一动,不觉咦了一声,想道:“这人的笔迹,我好像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