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作者:刘畅    更新:2021-12-03 11:08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赏识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相互欣赏对方的优点,容忍对方的缺陷。
  第五部分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小斯宾塞最喜欢的故事就是《塞尔玛的转变》,尽管这个故事他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还是喜欢听。
  有一位女士叫塞尔玛,她随丈夫去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的地方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子,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是华氏125度。更糟糕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没办法,她只好写信给父母。
  好不容易盼来了回信,急忙打开一看,塞尔玛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她,也没说叫她赶快回去,上面只有三行字:“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塞尔玛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父母是希望她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
  于是,她开始主动和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并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时她惊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经过这样的改变,塞尔玛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是为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没有改变,因为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过去她习惯选择消极的一面,现在她习惯选择积极的一面去看。后来,她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积极的心态对每个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问题就在于孩子用怎样的心态去选择、对待它们。如果孩子是积极的,他看到的就是乐观、进步、向上的一面,他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孩子是消极的,他看到的就是悲观、失望、灰暗的一面,他的生活自然也就快乐不起来。
  我们从早到晚也都是在做着选择的事情,比如出门看见邻居,是微笑招呼还是形同陌路?清晨是立刻起床还是睡懒觉?无数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心态使孩子沮丧、失望,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而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垃圾。一个积极心态的孩子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一个积极心态的孩子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因境,也能以愉悦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不看重积极的一面,专挑孩子的缺点,孩子考数学时如果20题里错了5题,他们便会责备孩子。他们只看到错了的5题,却没有看到算对了15题,这种态度只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知道成绩不理想吗?他早知道了,老师已经在考卷上写上了,父母不要再给他增加压力,而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获得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他们鼓励,应该重视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要单看成果。
  积极的心态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一个自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的孩子,总是倾向于向人们说自己不行,而父母把孩子的一次失败或一时的弱点作为能力缺陷讲给人家听时,孩子的自责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渐地在心理上凝固成一种本非事实的事实,这是非常有害的。这样,会使孩子由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严重地压抑孩子的进取心和创造性。
  积极的心态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到的,不论孩子以前是什么人,也不论你原来的处境、气质与智力怎样,凭着积极的思维,你都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积极的人。
  斯宾塞提供了以下方法来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孩子。孩子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他感受到了你的积极,他会慢慢获得一种美好的人生感觉,信心倍增,人生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孩子还会用这种积极的响应来发展积极的关系,同时帮助他人获得积极心态。
  ——在家里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最差劲的人身上也有优点,最完美的人身上也有缺点,你眼睛盯住什么,你肯定就能看到什么,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这会使他们对自己有良好的感觉,能促使他们成长,努力做到最好,并且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卓有成效的环境。
  ——让孩子明白事物的面性,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他们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
  ——对孩子的缺点,要积极看待,帮助他改正,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第五部分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段时间,小斯宾塞成绩下滑得很厉害,虽然他平时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但还是感觉在某些方面似乎差人一等。因此,他感到很沮丧。
  小斯宾塞终于带着失望的心情来到父亲的卧室,难过地说:“爸爸,我想退学。”
  “为什么?”父亲奇怪地问。
  “我……我感觉比别人笨,有些课程越学越退步。”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孩子!”父亲说。
  “在我的感觉中,这一个月来,你虽然比以前稍有退步,但在其他课程上进步明显,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个勤奋而又成功的孩子。”
  “真的是这样吗?”小斯宾塞略带惊喜地问。
  “真的是这样的!照这样发展,只要你能弥补那门课程的缺陷,你一定会重新取得优异的成绩的。”父亲继续说,“在我小时候,人们都认为我是个笨孩子,那时的我是多么的难过!后来,我摆脱了忧郁,同时也摆脱了‘笨’,你比我当年强多了!”
  经过这一段对话之后,小斯宾塞内心深处升起了希望。他的信心又回来了,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孩子的自信心他自我激励外,也需要来自父母的赏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他聪明,他就聪明。你要给孩子充足的自信,不断激励孩子,相信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对他的前途充满希望。这样你才能更快地帮助他取得成功。
  家长要学会适时鼓励孩子,并不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每一个做家长的,都要仔细地研究与思考,如何去鼓励孩子,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
  鼓励听起来十分吸引人,但它的概念及如何实行却很不清楚。人们常常并不明白什么是鼓励,甚至以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其实,鼓励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一种信心对我感兴趣的事我有能力做出贡献我可以对周围的事物及我本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可以对我感兴趣的事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鼓励是教育孩子生活的基本能力,孩子需要这种能力 而成为个人生活与社会交流中的成功者。
  鼓励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如赞扬孩子几句,给孩子一个拥抱,使他们感到一些安慰。偶尔为之并不困难,然而要成为父母的一种心态,并时时刻刻表现出来,着实有些困难。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随意性很强,心情好的时候一个劲地表扬和鼓励,心情不好则肆意责骂。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做父母应该认真审视他们身上的优势,采取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帮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自信。
  “你真棒!”“你能行!只要努力做,你一定会做得更好”这样的话语应该经常出现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渐渐地,孩子的积极性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强了。
  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自信却能创造成功的条件并最终获得成功。自信对于成功有决定意义,由于孩子弱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因此,优秀父母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般人都会有一种体会,如果自己的才能受到重视或褒奖,特别是受到自己尊重的人的重视,往往会发挥得更加充分。孩子更是这样,听到表扬的话,做事的意愿会大大提高,尤其是受到自己信赖的人,如父母、老师的表扬,会增添孩子的自信心,更加用功努力。但如果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成绩,而父母对此表示冷漠或不屑一顾,那么对儿童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他们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并学习各种方法,以便自己适应并融入到这个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