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者:刘畅    更新:2021-12-03 11:08
  在听了我的解释后,E牧师全家还是不相信,于是我只好通过做一个试验来揭示事实真相:“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试验一下,我先离开这个房间,你们再把我儿子叫来,劝他喝,看他是否会喝。”说完,我就走开了。
  待我离开房间后,他们把我儿子叫进屋里,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效果。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来新点心诱惑我儿子说:“我们不告诉你爸爸,吃吧!”但儿子还是不吃,还不断地对他们说:“尽管爸爸看不见,上帝却能看见,我不能做撒谎的事。”他们接着又说:“由于我们马上要去××散步,你什么也不吃,途中要挨饿的。”儿子回答说:“不要紧。”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只好把我叫进去,儿子流着感动的泪水如实地向我报告了情况。我冷静地听完后,便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因为马上要去散步,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心意,把牛奶和点心吃了,然后我们好出发。”儿子听完我的话,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仅仅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能力,E牧师全家都深感不解。
  从上面这段记载来看,一般人可能只觉得老威特的教育过于严格了。是的,从小威特与一般孩子的行为方式看,这种教育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很严格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他的教育方法好,这并没有使儿子感到痛苦。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即使很严格,但只要从小抓紧,使他们养成了习惯,也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痛苦了。对孩子的教育,同砌砖一样,必须打好基础,威特父亲正是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老威特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是非分明、始终如一。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对孩子就没有什么痛苦。
  根据这个道理,威特父亲从威特1岁时起,就严格要求。他从未以“小时候可以放宽一些,稍长大后再严格一些”这条似是而非的做法来管束儿子。
  纵观当今大多数父母,他们的“禁律”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始终如一。有时不行,有时却又变得行了。这样久而久之,就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了父母的“禁律”可以打破的烙印。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主见,无主见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 (一)
  对于儿子的善行,老威特会加以表扬。尽管如此,老威特仍然提醒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表扬,表扬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即使威特学得非常好,他父亲也只是说到“啊!不错”的程度。做了善行时,表扬再深一层,他会说“好,做得好,上帝一定会高兴”,也不表扬过头。只有当小威特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才抱着亲吻他,但这是不常有的。因此,在小威特心目中,父亲的亲吻对他来说是非常可贵的。通过这种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小威特的父亲就让威特深深懂得,对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的喜悦,是上帝的嘉奖。
  小威特父亲注意不过分地表扬他,为的是不让他自满。孩子一旦自满起来以后就难以纠正了。在他向小威特传授知识时,他也注意不让儿子自满,比如,他教给小威特很多知识,但从不告诉他这是物理学上的知识,那是化学上的知识等等,为的是防止小威特狂妄自大。
  但是与小威特的父亲大不相同的是,当今的父母大多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孩子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与众不同”,这样就很容易使孩子感到自满。
  据专家们研究表明,不是经过早期教育而是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暂时现象。这样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这就是“10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岁是凡人”这一谚语所表达的现象。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之所以没能如愿地在未来成为栋梁,正是源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世上再没有比骄傲自大更可怕的了,骄傲自大会毁掉英才和天才。
  小威特父亲所担心的正是这一点。小威特的父亲教育他,下功夫最大的就是防止他自满。他不仅自己不过多地表扬他,同时也决不让别人表扬他。每当别人要表扬小威特时,他就把小威特支出屋子不让他听。对那些常常不听忠告仍一味夸赞儿子的人,就谢绝他们到自己家里来。为此他甚至被人视为不通人情,是一个老顽固。但是,为了杜绝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气,他也就顾不得去计较人们的评论了。老威特如此坚强的意志实在令人敬佩。在小威特长大一些以后,他父亲就这样谆谆教诲他:
  知识能博得人们的赞赏。世上没有学问的人是很多的,由于他们自己没知识,所以一见到有知识的人就格外赞赏。然而人们的赞赏是反复无常的,既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而上帝的赞赏是由于你积累了善行才得到的,来之不易,因而是永恒的。所以不要把人们的赞扬放在心上。喜欢听人表扬的人必然得忍受别人的中伤。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
  他还不厌其烦地告诫自己的儿子:只有粟粒大的一点知识就骄傲的人,实际上是很可怜的。
  威特父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威特,防止他骄傲自满的,尽管这样做要花很大的功夫,甚至是洗心革面,但他最终还是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下面一长段是从老威特书中引证而来的,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培养孩子不骄不躁的重要性:
  世界上大概再没有像我儿子这样被人们所广为赞赏的孩子了。只是由于我的努力,才使儿子未受其害。
  有一次哈雷的宗教事务委员塞恩福博士对我说:“你的儿子骄傲吧?”我说:“不,我儿子一点也不骄傲。”这时他一口咬定说:“这不可能,像那样的神童如果不骄傲,那你儿子就真不是常人了。他一定会骄傲,骄傲也是很自然的。”
  事后,我让他看看我儿子。他们俩在一起谈了很多话,经过这次交谈,他终于完全了解了我儿子。然后对我说:“我实在佩服,你儿子一点也不骄傲。你是怎样教育他的呢?”我让儿子站起来,让他把我的教育方法讲给塞恩福博士听。听后他服气了,说:“的确,如果实行这样的教育,孩子就不可能骄傲了,真是佩服。”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 (二)
  还有一次,有个位于N地的H先生到格廷根的亲戚家串门。他在来格廷根之前,就已经从报上和人们的传说中知道了我儿子的事。到了亲戚家后知道得就更详细了。因为他的亲戚与我们来往密切,非常了解我儿子的情况。H氏想考考我的儿子。为了得到这一机会,就拜托他的亲戚邀请我们父子去。
  我接受了邀请并带着儿子去了。H氏向我提出要考考我的儿子。按照惯例,我也要求他答应我的条件:“不管考得怎样,决不要表扬我儿子。”据说H氏擅长数学,所以他提出主要想考考数学。我回答说:“只要不表扬,考什么都没有关系。”商量妥当,就把特意打发出去的儿子叫进来,考试开始了。H氏先从世故人情考起,然后进入学问领域。威特的每个回答都使H氏感到十分满意。最后开始了H氏所擅长的数学考试。由于我儿子也擅长数学,所以越考越使H氏感到惊异。
  每一个题解我儿子都能用两三种方法去完成,也能按H氏的要求去解题。到了这一阶段,H氏已不由自主地开始赞扬他了。我赶紧给他递眼色,他这才住了口。
  但是,考试还未结束,由于他们二人都擅长数学,考着考着就进入了学问的顶峰,并最终走到H氏也难以驾驭的程度。这时,他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唉呀!他已经超过我了!”
  我想这下坏了,立即给他泼冷水:“哪里,哪里,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得。”哪想到H氏兴致不减,又拿出更难的题来“难为”他:“你再考虑考虑这道题,这道题欧拉先生考虑了3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听了这话我就担心起来。我并不是怕儿子做不了那么难的题,而是担心如果儿子真的把那道题做了出来,怕他由此而骄傲起来。但我又不好说“请不要做那道题了”。因为H氏不太了解我们,怕引起他的误解,以为我害怕儿子做不出那道题才这样说的。我只好故作镇静地看着。那道题是一个农夫想把如图所示的那样一块地分给3个儿子,分法是要把它分成3等份,而且每个部分要与整块地形相似。H氏把问题说明后,就问我儿子有没有听说过,或者是在书上看到过这个题,儿子回答说没有。H氏说:“那么给你时间,你做做看。”说完就拉着我的手退到房间的里面,对我说:“你儿子再聪明,那道题也很难做出来,我是为了让你儿子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难的题才给他出的。”
  可是,H氏的话音刚落,就听儿子喊到:“做出来了。”“不可能。”H氏说着就走了过去。
  儿子向他解释说:“三个部分是相等的,而且各个部分都与整块地相似,对吗?”
  这时H氏有些疑惑地说:“你是事先知道这个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