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喜讯
作者:虚风    更新:2021-12-03 06:48
  翰林院是帝国撰修书史、起草一般文书的普通文秘机构,每逢三年一届的廷试之后,朝廷都要从新科进士中擢其卓异者进入翰林院,张素元也是这一届进入翰林院的进士之一。
  翰林院虽是普通文秘机构,第一等的清水衙门,但其充任者多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的进士高科之人,他们是帝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主力军。
  翰林们的社会地位极为优越,由科举而翰林,由翰林而至宰臣,这是帝国所有士大夫人生理想的三部曲。
  翰林是所有新科进士的梦想之地,但却不是张素元的,他并不愿进翰林院,他想立刻就投身到天高地阔漫天飞雪的泺东大地。
  翰林院的生活相当枯燥,张素元每天除了潜心研读兵书战策,就是盼望朝廷授予翰林院进士官职的日子早日到来。
  每年的立秋前后,朝廷都要根据全国各地官职的出缺情况,授予一部分翰林院进士的官职,但自神帝因太子之争而消极怠工之后,三百年的朝廷惯例也就随之起了变化。
  神帝继皇帝位二十五年后,就开始了国本之争,为了对付臣子们雪片一样请立东宫的奏疏,神帝罢工了,生了气的皇帝从此再也不见大臣。也许是怄气,和不听话大臣们较劲;也许是没兴趣,实在懒得管那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总之,神帝除了一刻不延地批决事关矿税和他自己死后居所修建情况的奏章外,大臣们其余的奏章批决的很少。
  神帝把臣下的奏疏压个一年两载是常有的事,关于官员的任命,尤其是重要官员的任命,神帝不仅压的时间长,批决的就更少。朝廷授予翰林院进士官职的时间也不再固定,更不是每年都有,也许两年一次,也许三年一次,这得全看大皇帝何时心血来潮。
  中了进士之后不久,张素元拜会了吏部文选侍郎王怀远。张素元并不认识王怀远,他去拜会王怀远是受顾忠信所托。
  顾忠信也是广西人,曾官居至吏部右侍郎,但其后因国本之争被神帝削职为民,罢职后,顾忠信回到故乡。
  像顾忠信这样的人,一旦回到地方,偶尔到县学府学去讲学是免不了的,方中徇如此,顾忠信就更是如此,他去讲学不是偶尔,而是常常。
  广西水网纵横,水上交通极为便利,当地仕士林学子间的交往比中原地区要频繁得多,他们常常相约谈文论道,也长长呼朋引友,一同慕名去听某某名士讲学,张素元就是这样结识的顾忠信,是年,张素元十八岁,顾忠信三十六岁。
  顾忠信虽是南方人,却是北地的风貌,不论外貌还是脾性都是如此。顾忠信博闻强识,才华横溢,好谈国事,忧国忧民之心每每溢于言表,以“慷慨负胆略”来形容他也相当合适。与张素元结识后不久,受张素元的影响,原本对军略所知不多的顾忠信也开始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亦“好谈兵”。
  张素元和顾忠信一见如故,两人遂成知己良朋。对张素元而言,顾忠信不仅是知己良朋,更如兄、如父、如师。顾忠信虽为天下名士,风骨、才学俱为一时之冠,但其为人却谦逊有礼,有长者之风,对张素元更是如此。开始时,张素元执弟子礼,但顾忠信坚辞不允,其后,他更以晚辈之礼亲到张家拜访。
  进京参加会试前,张素元特意绕道苏桥去向顾忠信辞行,临别时,顾忠信委托他送一封信,收信人就是吏部文选侍郎王怀远。当时,张素元也没多想,尽管顾忠信把信封了口有点奇怪,但从巡抚衙门出来后,他就起了疑心,及至拜会过方中徇,他就愈加怀疑,那封信是不是大哥拜托王怀远在会试时关照他?
  王怀远的反应证实了张素元的猜测,当他说是受顾忠信所托前来拜访时,王怀远对他极为热情,及至通名后,王怀远的热情立即就冷了下来。
  张素元知道这是因为方中徇父子的缘故。
  从遥远的边陲到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短短不过月余,张素元身上的土渣已径掉落了许多,从官场的种种黑暗,到党争的来龙去脉,该知道的和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少。
  在帝京,这种事想不知道都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高谈阔论这些。天子脚下,百姓的政治热情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想象的,而神帝又为这种政治热情提供了古今未有的生存空间:臣子可以公然骂他而不受惩罚。
  是西林党开启了“非君”的风潮,时人皆以“非君”为荣,称“非君”者为批麟君子,骂的越凶,名望也就随之越大,可以想见,皇帝都可以骂,那其他人挨几句骂还能有什么脾气?
  进士的名额,百分之九十都是内定的,这在官场之中尽人皆知,像王怀远这种级别的官员如果要想知道谁是因为谁而中的进士是相当容易的,何况他与方林雨交好更是活广告,别人想不知道都难。他原本想与方中徇和西林党都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但这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便方中徇善解人意,有心成全他,但因方林雨也变得不可能。
  方林雨外表孤傲,内里却纯朴热情,和他老爹有着本质的不同,他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兄弟,他不会因为不想与方中徇牵扯太深而疏远方林雨,同样也不会因西林党人的不快而冷淡兄弟。
  就因为起了疑心,张素元到京后第一个拜访的人是方中徇,而不是王怀远,因为这种不义的事既有方中徇做,那他就不愿让顾忠信牵扯其中。
  王怀远看过信后,眼中尽是揶揄嘲弄的目光,张素元至此再无怀疑。
  那一夜,星月无光,如墨的夜色就是张素元的心情。
  科举,不仅为国家录用了大量人才,而更为重要的是,科举是下层百姓向上层流动的唯一通道。虽然生民兆亿,而可以通过科举改变身份的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就是这沧海一粟的希望却是国家稳定不可或缺的支柱。
  张素元理解顾忠信的心情,但就因为理解,他的心情反而更见沉重。顾忠信嫉恶如仇,却也要为他曲径通幽,可见大哥是多么无奈。科举尚且如此,那其它方面会好吗?只有更糟!
  在帝国的沉沉暮气中,张素元的观念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
  西山的枫叶又是漫山红碧,张素元已和方林雨约好,明日要去西山快马踏青秋,饮美酒,观山色,赏红叶。
  夜深了,张素元还在灯下读书。突然,一阵急掠的脚步声迅速由远而近,张素元知道这又是兄弟来了。这个时候能到他小小蜗居来的就只有林雨莫数,而且兄弟的脚步声,他也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方林雨疾步而行,到了门口也没有丝毫停顿,他知道大哥是从不关门的。推门而入,一见张素元就嚷嚷道:“大哥,有消息了。”
  张素元被这没头没脑的话给弄糊涂了,什么就有消息了?看着脸孔涨红,虽是在夜晚也生机勃勃的好朋友没好气地问道:“什么有消息了?你不是刚走吗,怎么又来了?有什么话不能明天说?”
  方林雨大笑着回答道:“我高兴,等不到明天。大哥嘴上不说,可小弟也清楚大哥心里盼的是什么。朝廷明天就要公布授予翰林院进士的官职了,您老人家榜上有名。”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张素元急忙问道:“那你可知大哥授官何地?”
  一听这话,方林雨一怔,不禁挠了挠大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不知道,我没问。一听老头子说大哥榜上有名,我就赶紧跑来给大哥报喜,想让大哥高兴高兴。要不,我这就回去问问,然后再回来告诉大哥?”
  “行了,别再麻烦了,明天不就知道了,也不差这一个晚上。”张素元说道。
  “那明天还去西山吗?”方林雨问道。
  “当然去,回来再看榜也不迟。”看着兄弟满脸希望的表情,张素元怎能说不?
  一听这话,方林雨松了口气,笑着说道:“我还担心大哥不去呢,那不就白准备了吗?大哥,要不我们再出去喝点,庆祝,庆祝?”
  “行了,天都这么晚了,明天再喝也不迟。”张素元说道。
  方林雨走后,泡了一碗清茶,张素元重又在书桌旁坐下。
  “时间既在须臾间飞逝,可须臾间的分分秒秒却又度日如年,一天天都是百无聊赖的日子,可一转眼,一年多的光阴就过去了,真快啊!”张素元深深地叹息。
  想着自己在帝京的这些日子,初中进士的喜悦和兴奋很快就淡去了,整天在翰林院里抄抄写写,尽是做些起草文书,编修国史的活儿,为此越来越苦闷彷徨,郁郁难平,现在好了,兄弟带来了让他整个身心都为之一畅的好消息。
  张素元很快就从最初的兴奋中平静下来,开始思索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目前朝廷并无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皇帝突然转性的可能性极小,以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这次朝廷授予翰林院进士的官职人数和历次相比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以目前翰林院进士人数之众和他本人资历之潜,此次朝廷授予翰林院进士官职的名单中本不该有他的名字,那他这次榜上有名,就一定是因为方中徇。
  张素元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