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3 04:20
  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
  你我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也是我们需要应付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巴尔卡斯·阿理流士认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净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这么说是不是暗示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用习惯性的乐天态度去对待呢?不是的。生命不会这么单纯,不过大家应选择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关切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地在小***里打转。
  一个人可以关心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同时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有一次,卡耐基协助罗维尔·汤马斯主演一部关于艾伦贝和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征的著名影片。(奇*书*网-整*理*提*供)
  他和几名助手在好几处战事前线拍摄了战争的镜头,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彩多姿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贝征服圣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在电影中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贝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都大为轰动。在伦敦取得盛大成功之后,又很成功周旅游了好几个国家,然后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记录影片。当罗维尔·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以及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关心,可是并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他在人们眼里就不值一钱了,尤其是他们的债权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他的思想很积极而勇敢,没有被挫折击倒。对他来说,挫折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是你要达到事业高峰所必须经过的有益训练。他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坚强的,经过一番奋斗,他终于摆脱了困境。
  为了说明思想的魔力,卡耐基讲述了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奇特的故事。
  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当时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前任丈夫,在婚后不久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又抛弃她。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他四岁那年就把他送走了。她不知道儿子的下落,以后有三十一年之久,都没有再见到他。
  因为她自己的健康情形不好,而她一直对所谓的“信心治疗法”极感兴趣。可是她生命中戏剧化的转折点,却发生在麻省的理安市。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着时,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过去。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使她不停地痉挛,医生甚至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还说,即使奇迹出现而使她活命的话,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了。
  躺在一张看来象是送终的床上,玛丽·贝克·艾迪打开《圣经》。她后来说,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对瘫子说,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这种经验,”艾迪太太说,“就象引发牛顿灵感的那枚苹果一样,使我发现自己怎样地好了起来,以及怎样地也能使别人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
  卡耐基本人并不是这个教派的信徒,但是他活得愈久,愈深信思想的力量。从事成人教育三十五年的经验使卡耐基知道男人和女人都能够消除忧虑、恐惧和很多种疾病,只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一类的转变,卡耐基亲眼见过好几百次,因为看得太多了,当然就见怪不怪了。
  有一件令人难以相信的转变,可以证明思想的力量,而它就发生在卡耐基的一个学生身上。他曾经精神崩溃过一次,起因是忧虑。那个学生告诉卡耐基:“我什么事情都发愁。我之所以忧虑是因为我太瘦了,因为我觉得我在掉头发,因为我怕永远没办法赚够钱来娶个太太,因为我认为我永远没办法做一个好父亲,因为我怕失去我想要娶的那个女孩子,因为我觉得我现在过的生活不够好,我很担忧我给别人不好的印象;我很担忧,因为我觉得我得了胃溃疡,我无法再工作,辞去了工作后,我内心愈来愈紧张,象一个没有安全阀的锅炉,压力终于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如果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精神崩溃的话,祈祷上帝让你永远也不要有这种经验吧,因为再没有任何一种身体上的痛苦,能超过精神上那种极度的痛苦了。
  “我精神崩溃的情况,甚至严重到没办法和我的家人交谈。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充满了恐惧,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就会使我吓得跳起来。我躲开每一个人,常常无缘无故地哭起来。
  “我每天都痛苦不堪。觉得我被所有的人抛弃了——甚至上帝也抛弃了我。我真想跳到河里自杀。
  “但后来我决定到佛罗里达州去旅行,希望换个环境能够对我有所帮助。我上了火车之后,父亲交给我一封信并告诉我,等到了佛罗里达之后再打开看。到佛罗里达的时候正好是旅游的旺季,因为旅馆里订不到房间,就在一家汽车旅馆里租一个房间睡觉。我想找一份差事,可是没有成功,所以我把时间都消磨在海滩上。我在佛罗里达时比在家的时候更难过,因此我拆开那封信,看看我父亲写的是什么。他在信上写道:‘儿子,你现在离家一千五百哩,但你并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对不对?我知道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同,因为你还带着你的有麻烦的根源——也就是你自己。无论你的身体或是你的精神,都没有什么毛病,因为并不是你所遇到的环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由于你对各种情况的想象。总之,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当你了解这点以后,就回家来吧。因为那样你就医好了。’“我父亲的信使我非常生气,我要的是同情,而不是教训。
  我当时气得马上决定永远不回家。那天晚上,经过一个正在举行礼拜的教堂,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好去,就进去听了一场讲道。讲题是‘能征服精神的人,强过能攻城占地’。我坐在神的殿堂里,听到和我父亲同样的想法——这一来我就把脑子里所有的胡思乱想一扫而空了。我这才第一次能够很清楚而理智的思想,并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傻瓜。看清了自己,实在使我非常震惊,我还想改变这个世界和全世界上所有的人——而唯一真正需要改变的,只是我脑部那架思想相机镜头上的焦点。
  “第二天清早我收拾行李回家去,一个星期以后,我又回去干以前的工作。四个月以后,我娶了那个我一直怕失去的女孩子。我们现在有一个快乐的家庭,生了五个子女,无论是在物质方面或是精神方面,上帝对我都很好。当我精神崩溃的时候,我是一个小部门的夜班工头,手下有十八个人;现在我是一家纸箱厂的厂长,管理四百五十多名员工。生活比以前更充实、更友善得多。我相信我现在能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了。每当感到不安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只要把摄影机的焦距调好,一切就都好了。
  “我要诚实地说,我很高兴曾经有过那次精神崩溃的经验,因为它使我发现思想对身心两方面的控制力。我现在能够使我的思想为我所用,而不会有损于我;我现在才知道我父亲是对的,使我痛苦的,确实不是外在的情况,而是我对各种情况的看法。一旦我了解这点之后,就完全好了,而且不会再生病。”这就是那位学生的经验。
  卡耐基指出,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是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与外在的条件没有多少关系。
  三百年前,密尔顿在瞎眼后,也发现了同样的真理:
  “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狱。”
  依匹克特修斯,这位伟大的斯多噶派哲学家,曾警告我们说:我们应该极力消除思想中的错误想法,这比割除“身体上的肿瘤和脓疮”重要得多。
  依匹克特修斯在十九个世纪之前说过的这句话,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支持。坎贝·罗宾便博士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收容的病人里,有五分之四都是由于情绪紧张和压力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他宣布说,“这些都能追溯到生活和问题的无法协调。”
  蒙坦,这位伟大的法国哲学家,以下面的两句话来作他生活的座右铭:“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及因他对发生事情所拥有的意见来得深。”而我们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意见,完全要看我们自己怎样来决定。
  当你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张不堪的时候,你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力,改变你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