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3 04:19
  这里交际情境的运用,适切、典型、具表义作用,胜过若干的言语。
  对对方失当的言行,不当面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等到以后,选择或设置一个适当的情景,向对方做出与之相似的言行,然后再稍加点拨,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如:妻子坐在缝纫机旁做活,丈夫在一旁不停地发表意见:“慢点…小心点……你的针已经断了,把布向左拉……停一下……”
  妻子生气地说:“你干吗要妨碍我,我会缝!”
  “你当然会,亲爱的,我只是想让你体验一下你教导我怎么擦地板时我的那种感觉。”
  在这里,丈夫采用的就是设置情景的技巧。当他擦地板时,妻子在一旁指指点点、吆五喝六,严然一副总指挥的架式。也许是不愿当即拂妻子的面子,丈夫没有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在这之后抓住妻子做缝纫活的机会,设置一个与当时相似的情景,让妻子也体验一下受人驱使、听人吃喝的感觉,巧妙地表达了对妻子好为人师的不满。
  需要说明的是,交际情境并非都由自我选择与设计,如果对方选择与设计,就要注意交际的情境意义,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变,防止交际的被动与失误。
  3.让绊脚石知趣走开
  企业界有许多实际的例子显示,妨碍或影响公司进步的,往往是当年创业时的伙伴、功臣。这些人以功臣自居,以老大自任,位高而不实心办事,自满而不求进步,但知营私结党,倾轧图利,他们的能力不但早已赶不上公司的发展,而且成为公司进步的绊脚石。经营者痛心疾首但不能卸下感情的包袱,既无壮士断腿的勇气,亦无其他治本的良策,此时该如何呢?
  除了天生冷酷无情、寡恩刻薄的人之外,一般人多半无法心硬到将当年打江山、共患难的伙伴,说宰就宰,说杀说杀。尽管其祸害已至极点,可是为了情字,难免姑息养奸,得过且过,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
  如果经营者学会旁敲侧击,不但可兼顾到感情的问题,也能使公司脱离困境,再创生机,两全其美而不着痕迹的把困难解决,何乐不为呢?
  旁敲侧击的方法很多,我们略举数例,希望经营者碰到如上的困难时能有参考价值,或者由这些方法中自我启发出更有建设性的方法。
  ①另给他分个办公室。
  办公室的分配位置,最能显示出权力象征的意义,尤其是一间属于个人专有的办公室,不论位置、大小、装饰等,都足以代表一个人在公司中的地位与权力。
  旧有的办公室可能已经使用了好几年,乃至十数年,权力的型态与意识早已根深蒂固,哪一个房间是属于副总经理的?那一个房间是属于业务经理的?大家都十分熟悉,而哪一个房间拥有多少权力?权力的中心何在?更是人人清楚。
  假定现在你想剥夺占有某个办公室的人的权力,又不想以调整职务为手段,那么比较不落痕迹的方式,就是给他一个新的办公室,而这新的办公室应该远离权力中心。
  如此,在一种很自然而无形的情况下,这个人逐渐的失去他原有的影响力。等到他的影响力消失,你要处置他就不会过于棘手,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或后遗症。
  事实上,以换办公室作为削夺权力的第一步骤,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最温和而不伤尊严的做法。稍为激烈一点的,就是将他迁出私人办公室,而与一般职员共处于大办公室,美其名为“增进其与部属之间的沟通”。失去了私人办公室,他的一切护卫与武装也就随之解除。
  有些公司则趁改组扩大的机会,干脆把公司搬到一栋新建的大厦去,经营者所有的意志企图都可惜重新分配办公室,来达到目的。
  ③掐断电话,不叫开会,断绝情报。
  有人说,一个公司中最有权力的人,可能是负责接电话的总机小姐,因为任何情报的传达都要透过她,所以她拥有公司最多的情报。总机小姐如果对某人不顺眼,而要使这个人失去权势的话,可说轻而易举,她只要断绝若干情报来源,就可能使他陷入极大的困境。
  在资讯发达的时代里,情报可说是一切权力的来源,谁有办法掌握更多的情报,谁就是更有权力的人。因此,杀人不见血的方法之一,就是断绝情报来源。
  如何断绝对方的情报来源呢?例如,重要的会议在他不在或出差的时候召开,使他失去参与决策的机会,或者开会通知根本不发给他,财务报告、业务报告不再给他过目。
  ③明升暗降,叫他毫无实权。
  表面上晋升其职位,实际上是解除他的权力。行政机关将部长、院长改聘为资政、国策顾问,使其高待而无为,就是明升暗降的手法。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第一、不伤对方的面子,第二、权力的移转会温和而顺利。例如将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纳入董事会,提任高级顾问,恁谁也无话可说。
  ④让他出个长长的差。
  派他出国考察,一两个月后,他回来时发现整个情势已然改观,他的工作已经分别由他人瓜代,他的权力已所剩无几。此时,你再加以说明,因时机紧急或迫于无奈权宜处置等搪塞的理由,纵使他心里明白,也徒呼奈何了!
  这样旁敲侧击地整下去,相信没有谁会经得住敲打,或者心里还不明白,他为了拿份稳妥的退休金,也只好乖乖地退休了。对于无能之人,说实在话,已经是相当仁慈了。这对公对私都有好处,又没有拉下脸来,伤了面子,也不是一脚踢开,加上后半生衣食无忧,这种旁敲侧击有何不好呢!
  第5计 奖赏计
  ——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人心.
  人生在世,“名”最为紧要。为了脸面,人可以倾家荡产“打肿脸充胖子”伤了面子人会和你结仇,意图报复;给了体面则会豁出一条命,“士为知己者死”。谁要忽视了脸面问题,他自己也断不会混得“有头有脸”,不去尊重别人,谁会给你好脸。给人面子是领导者专用术,不是上司没有“赏”别人脸的资格。有了资格,便无须恭维、讨好,只须稍加表示,便会让人受宠若惊,鲜有失灵。我们应强调,给人面子者不可与人过于亲近。亲近滋生轻慢,令人丧失神秘,且缺点也会明显。给人面子,最难之处便在于在威严和亲近间求得微妙平衡,此所谓“远了不亲,近了不敬”。
  1.士为知己者死
  某先生有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故事:
  我们家属院里,有一个孤零零的看门房的老头。因为头是光秃秃的,所以,大大小小出出进进的人都叫他“秃二爷”。秃二爷是个老来乐,脾气和人缘又是找不见的好,所以有人叫他,他就只顾咧开没了牙的嘴,乐。我的儿子才8岁,也跟我一样叫“秃二爷”。他也乐。
  忽一日,好端端的秃二爷就病倒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临终时,许多人都去病榻前看他。想起他为这个家属院看了30年大门,每个人几乎都有过深夜把他从被窝里叫醒或者托他看管小孩、传个口信什么的经历,所以,看他的人都把自己当成了他的儿女。有人当即拿出纸笔想记录他有什么遗嘱,秃二爷已没了几多气力,他连连摇头,这一摇头,秃二爷的分量在人心里更重了。围着的人热泪津津地再问,语音里有了杜鹃啼血的虔诚。人们逼急了,秃二爷就断断续续地说:“如…·如果……给……
  开…追悼会,就……别……别忘…了……”秃二爷嘴里没声了,眼快的人就赶忙把纸笔递过去,秃二爷在一张白纸上,颤颤巍巍写下了5个笨拙的大字:我叫张长生。然后,笔落在地上,断气了。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的时候为了名可以舍利,可以忘生。掌握这一点,对于处理人情关系至关重要,无往不利。只要抠到人的尊严这块“骨头”,他便会践性发作,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有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到野外打猎。魏惠王问:“齐国有宝贝吗?”齐威王答道:“没有。”魏惠王听后得意地说:“我的国家虽小,尚且有直径一寸大的珍珠,光照车前车后十二辆车,这样的珠子共有十颗,难道凭齐国如此大国,竟没有宝贝?”
  齐威王别有意味地回答道:“我用以确定宝贝之标准与您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派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犯,泅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朝拜我国。我有个大臣叫盼子,派他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东来黄河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把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把求福,迁移而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户。我有个大臣叫种首,派他警备盗贼,做到了道不拾遗。这四个大臣,他们的光辉将光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
  这段话既是对魏惠王有力的回答,使他羞愧难言,同时更是对自己臣下的极好赞扬。正是通过诸如此类巧妙得当的赞扬,齐威王在笼络人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使一大批诸如田忌、孙膑。淳于登等杰出人才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于是,齐国大治,出现了“坐朝廷之上,四国朝之”的局面。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做法仍有实用价值。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与肯定,而你发自肺腑,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是对别人热情的关注、诚挚的友爱、慷慨的给予和由衷的承认,必然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和引发感激的心理效应,甚至他会把你当成知己,于是乎,类似“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效。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常常就是面子问题,不给面子或没面子,经常会引起愤怒及冲突。许多人为了面子常做些“打肿脸充胖子”的事,结婚时往往一方面发布“一切从简”,一方面却倾家荡产地“敬治喜筵”,惟恐别人不知,更怕人家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