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3 04:19
  第六,要适可而止。在拜访他人时,一定要注意在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里进行停留的时间长度。从总体上讲,应当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不要因为自己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打乱对方的既定的其他的日程。在一般情况下,礼节性的拜访,尤其是初次登门拜访,应控制在一刻钟至半小时之内。最长的拜访,通常也不宜超过两个小时。有些重要的拜访,往往需由宾主双方提前议定拜访的时间和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务必要严守约定,绝不单方面延长拜访时间。自己提出告辞时,虽主人表示挽留,仍须执意离去,但要向对方道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必远送。在拜访期间,若遇到其他重要的客来访,或主人一方表现出厌客之意,应当机立断,知趣地告退。
  进入外国人的办公室或住所的礼节
  到外国人办公室或住所,均应预先约定、通知,并按时抵达。如无人迎候,进门先按铃或敲门,经主人应允后方得进入。如无人应声,可稍等片刻后再次按铃或敲门(但按铃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则不得擅自进入。
  因事急或事先并无约定,但又须前往时,则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搅对方;如万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时间约见对方时,则应见到约见人后立即先致歉意,说“对不起,打搅了”,并说明打搅的原因。
  经主人允许或应主人邀请,可进入室内。尽管有时洽谈的事情所需时间很短,也应进入室内,不要站在门口进行谈话。有时,主人未邀请进入室内,则可退到门外,在室外进行谈话。
  进入室内,如说话所需时间较短,则可不必坐下,事毕也不要逗留;如所需时间较长,则要在主人邀请之下方可入座。在预先并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谈话的时间尽量不要过长。
  应邀到外国人家里拜访、作客,应按主人提议或同意的时间抵达,早到或迟到都是不礼貌的。如发生迟到的情况,应致歉意。进行拜访,一般安排在上午十时或下午四时左右。西方习惯备有小吃和饮料招待,客人不要拒绝,应品尝一下,接受的饮料应喝掉(但实在不习惯时,也不必勉强)。
  不经主人的邀请或没有获得主人的同意,不得要求参观主人的庭院和住房。在主人的带领下可参观住宅,但即使是较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触动除书籍、花草以外的个人物品和室内的陈设。
  对主人家中的人都应问候,尤其应问候夫人(丈夫)和子女。有小孩在场,应主动与孩子握手、亲抱表示喜欢。家中养有猫狗的,不应表示出害怕、讨厌,不要去踢它轰它。
  离开时,应有礼貌地向主人告别,感谢主人的接待。
  第二十八卷 其它礼仪
  职业人际艺术
  现代管理工作,已逐渐重视“管理艺术”。因为环境变迁之下,对人的了解及尊重,需要极大的细心、信心、爱心及耐心,才能使管理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现代人由于强调个性化发展,导致个人主义下的自由会损害到他人的自由,甚至伤害到别人的自尊而不自知。直到有一天当我们自己受到伤害时,才会想到我们也曾这样伤害他人。
  上班族身为组织一分子,面对这种“艺术化”管理时代的来临,更应该讲求人际艺术。这种艺术不但适用于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上的不同阶段,更适用于未来你担任管理角色时的各种情况。
  你是否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一帆风顺,如鱼得水?下面这些要诀,不应该忽视。
  组织团体里,人个色彩过度浓厚,或个人过度放任,使人有“格格不入”的感觉,认为你浑身长刺,难以接近。因此,人际艺术的第一法则是“融”字。你要与组织团体的成员融为一体,融洽相处,和乐融融。更具体地说,你要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也视他人为团体中的重要成员。
  根据心理学家安德鲁·都布林的说法,成为团体中的一分子,有很多益处,其中重要的几项是:
  1、有助于解决问题
  我们常听到两个广泛而有意义的名词,其实就是指与团体成员融而为一的最高境界。其一,是综效,主要是指用团体的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效果而言。其二是相乘效果,当然最适用于“一加一等于三”或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说法。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因此切勿自以为是,惟我独尊。
  2、安全感
  生涯初期属于探索阶段,在探索中学习经验、知识与技能,当你感到资源不足时,团体能提供学习机会、犯错的包容、以及发展空间。直到生涯中期以后,你认为有足够经验、能力、与资源时,才可能自立门户或自行创业,即使如此,在团体中的安全感仍大于“单打独斗”。
  3、满足心理需求
  在团体中可以得到归属感、亲和力、自尊心以及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归属感及亲和性,是由于工作场所已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交、联谊中心,你受到挫折时,会有人安慰你,甚至为你打抱不平;你得到奖赏时,很多人恭贺你、祝福你。这些心理上的需求满足,在团体中的喝采会更多且具有激励性。
  看来,“融”于团体是绝对需要的。怎样“融”呢?要看你在下列三件事上的处理方法及能力了!
  “融”与“合”可以合而为一,但它却是两回事。合是指与同事的合作与合群方面的技巧,是实际上的行为或做法。
  1、对同事的工作表示兴趣
  看看周围,“自扫门前前雪”的现象最为普遍,对同事的工作、问题、挫折等,毫不关心;下班铃声一响,立刻冲出办公室。其实,下列话题会受到同事的赞许:
  你的工作进行得还好吧?
  你在工作上好像很顺利,是否有得意的地方让我们分享一下?
  工作上有没有头疼的问题?是否需要协助?
  虽然这只是偶而的关心,但你所得到的回馈却是相当可观的。目前很多人都喜欢推、拖、拉,惟恐做得太多而吃亏,希望你与别人不同,将来你的发展自然也会跟别人不同了。
  2、做个好的听众
  我们常看到不少人随时都在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当别人提出话题时,便转头就走。工作中仔细听,代表我们专心、认真、细心、想把事做好;工作以外或休闲中多听,能吸收很多不同的资讯。我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只选择我们爱听的、想听的,但却排斥或忽略了他人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同事或主管,他们表达意见或提出指示时,应该专心而诚恳地倾听,必要时点头示意。当然,除了收集资讯之外,好听众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3、承认别人的价值成就
  他有什么了不起?(是否自己了不起呢?)
  那种小事,谁都可以做。(你为什么不做呢?)
  他是他,我不是他!(难道他的优点你不以为然吗?)
  这些想法,会妨碍自己进步,更会制造隔阂。相反地,我们应该随时让别人知道在你眼中他很有份量。
  给小费的礼仪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给小费的作法。小费也称服务费。是客人感谢招待人员的一种报酬,它对服务人员是一项重要收入,对顾客可换来满意的服务。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付小费的作法不一,因而收小费的比例差距也较大。初到一个地方,有一件必做的事情,那就是要通过询问或参阅有关资料了解当地付小费的作法和比例,这样以后在生活中付起小费来才能得心应手。
  给小费的方式,除交付帐单上公开列明的外,给小费多在私下进行。一般小费放在茶盘酒杯底下,或直接塞在服务员手里,或在付款时找的零钱不收权当小费。在官方接待中,因不收小费可酌情赠送些小纪念品以示感谢,如送包香烟、一小瓶酒等小礼物,对服务人员来说那还是满实惠的。
  常用礼仪客套话
  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
  征求意见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临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离开说[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归还对象叫[奉还]
  谈话内容之礼仪
  谈话的内容何者为不宜?
  初次见面或不是十分熟识的朋友经介绍而认识时少不得在寒喧过后继续进行一些话题,在这种场合谈话的内容就必须加以注意,尽量避免一些只有少数人士有兴趣的主题,以免其它的人只有无奈的听下去,索然无味的等待聚会的结束,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避谈政治、宗教等可能人人立场不同的话题,有些人虽基于礼貌并不会当场与你争论,但在心中一定十分不舒服,可能你无意中得罪了人而不自知,这自然也失去了社交的意义了。
  注意不要一直是One-manShow,风趣幽默的谈吐一向为众人所欢迎,但是请让其它人也有发言与参与的机会,说笑话时也尽量避免宗教、政治性的笑话,若有女士在场也应避免太露骨的黄色笑话,否则亦让人觉得你太轻浮。
  避免询问他人穿著、饰物等之价格,此点与国内女性颇为不同,此话一出,众人都会感到坐立难安。可以对他人的打扮加以赞美,但应适可而止不可太夸张,免得对方以为你在暗讽他。请记住:赞美也是一种学问。
  不可谈及他人之年龄尤其是女士,这点大概大家都已知道了,但是请注意,女人也不可以问其它女人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