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3 04:19
  “可以抽烟吗?”提出这样的请求被拒绝是正常的,但周围的人即使讨厌,却也不好意思说“不行”,结果让不抽烟的人忍受烟味是很不公平的。
  如果实在忍不住很想在用餐时抽烟,可以向服务生说明,请他为你在吸烟区找个位置。
  参加聚会时如何举止得体
  观察一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参加聚会时的行为举止,是挺有意思的事情。在某些国家,男士们和女士们分别走到房间的两头去交谈;在另外一些国家,人们围坐在房间靠边的大椅子里,只跟坐在自己两侧的人交谈,或者静静地吃着东西观察这个场面。在某些国家,一个人耐心地保持沉默,一直等到有人作介绍,然后只跟已经作过恰当介绍的人交谈,这是正常的举止。
  正如你所想象的一样,美国人参加聚会时走动很多。在小型的聚会上他们可能会坐下,但是一等到来的人比房间里的椅子多,你就会看到他们一个个找点借口站起来,不久,大家全都站着,到处走动,跟这堆人聊聊,又跟那堆人聊聊。老坐着就变得过于缺乏生气。我们希望人们四处走动,主动攀谈。对于美国人来说,自我表现介绍是很正常的;他们会在房间里到处走动,那里喜欢就在那里停下来,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同伴。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你应该有所反应,比如说出自己的名字,介绍与你在一起的人;之后,至少男士们一般会握握手,通常,只有当女士伸出手时,男士才会跟她握手;否则,男士只向她点头致意。
  经过这样一番非正式介绍后,人们会交谈一会儿。下面是交谈中的一些问题:“你是初到这里的吗?”“你带着孩子吗?”不用多久,大家就会找到某个共同点,谈话会继续进行一段时间,之后交谈双方中的任何一对夫妇都可以说句随便点的话,如“噢,见到你们真高兴!”或者是“希望不久能再见到你们。”这是个信号,表明他们要走开到另一堆人那里去了。
  大型聚会上的基本规则是:不要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选择一些看上去有意思的人,然后走过去跟他们交谈。女士们不宜群集一堆。她们也在房间里到处走动,或者是与丈夫一起,或是与陪同来的人一起,或是独自一人,随她们自己喜欢就是。在这个国家,参加聚会的意义就在于与人见面和交谈。
  当你初到一个大型聚会的时候,男主人或女主人可能会把你介绍给身边的两三个人,但如果还有其他人陆续到来,主人可能就会走开去迎接新来的客人,预期你会独立行动,去接触不同的客人。如果这样一来使你感到不太自在或害怕,你完全可以对某个人说:“我初来乍到,谁都不认识。你能介绍我跟一些人认识吗?”大多数人会因为你向他求助而感到高兴,并且会高兴地充当你的保护人,把你介绍给别人,减轻你的不安。
  当你到有佣人的人家做客时
  在国外假如你很幸运地有机会到另一个雇有佣人的家里作客,度过一个长长的周末甚或一整个星期,即使没有见到为你服务的人,如厨师,如果能以给小费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感谢之意,自然是一件好事。
  如果女佣提供你如下的服务,给她100元小费:
  1.为你打开行李袋。
  2.为你送茶水。
  3.洗涤私人内衣裤。
  4.周末结束前,帮你熨烫衣服。
  给厨师100元的小费,或者由女主人来赏她小费。如果你在那儿住了一整个礼拜,则小费加倍。
  如果在一个有总管的人家留宿做客,不管是度周末或参加家庭宴会,给这位总管200元小费。
  我有一个朋友住在一栋非常漂亮的房子里,屋外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家中有许多佣人。她说,家里所有佣人之中收到最多小费的是那一位园丁。到她家做客的客人每天都会发现卧室里摆着这位园丁特别制作的花束。这种用心待客之道如今可说已经渺如云烟,几乎就要消失了。
  如果别人的私人司机为你开车超过半个小时,如前去机场或由乡间前往城市,按照距离长短给司机20到100元的小费。
  你也可以将一大笔小费交给主人,由他代为平分给所有佣人。
  第二十五卷 家庭
  敬茶之道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用茶应做到: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在华北、东北,老年人来访,宜沏一杯浓醇芬芳的优质茉莉花茶,并选用加盖瓷杯;如来客是南方的中年妇女,宜冲一杯茶味淡雅的绿茶,如龙井、毛尖、碧螺春等,并选用透明玻璃茶杯,不加杯盖;如来访者嗜好浓茶,您不妨适当加大茶量,并拼以少量茶末,可做到茶汤味浓,经久耐泡,饮之过瘾;如来客喜啜乌龙茶,则用小壶小杯,选用“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招呼贵客;如家中只有低级粗茶或茶末,那最好用茶壶泡茶,只闻茶香,只品茶味,不见茶形。以上就是所谓“细茶粗吃,粗茶细吃”的道理。
  另外,我国还有“浅茶满酒”的讲究,一般倒茶或冲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冲满茶杯,不得烫嘴,还寓有逐客之意。敬茶时一定要洗净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汤上不能飘浮一层泡沫或粗枝大叶横于杯中。茶杯有柄与否,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盘,双手奉上。
  总之,我们待客敬茶所遵循的就是一个“礼”字,我们待人接物所取的是一个“诚”字。让人间真情渗透在杯杯茶水中,渗透在每个人的心灵里……
  作客礼仪
  作客主要有拜访、探望、请教、赴宴、留宿等,这里仅介绍拜访。
  拜访前,最好用电话或书信与主人约好时间。时间约定后,要准时赴约。如遇特殊情况,要事先与主人打招呼,重新约定拜访时间。拜访的礼仪要注意选好拜访时间。尽量回避被访者的用餐时间;仪表应整洁、庄重,着装要朴素大方,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到主人门前时,要轻轻敲门或按门铃。主人听到敲门或电铃声出来后,互相问候方能进屋,不可门开即进;即使门口大开,也不可直入屋内,而应在门口说一声:“×××同志(先生)在家吗?”忌讲“里面有人吗?”待主人招呼进屋后方可进屋。敲门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切忌使劲和用脚踢门。敲门或按门铃后,屋内若无反应,可再敲或再按电铃,但时间不可过长。进入主人家门后,要将自己的帽子、大衣、手套、雨具等交给主人的家人处理,如果主人家屋内是地毯或地板铺地,则应向主人要求换拖鞋。进入屋内后,要向长者、熟人以及其他先来的客人打招呼,待主人安排座位后就座;主人端茶点烟,要起身道谢,双手迎接;主人献糖果,要等年长者和其他客人先取之后自己再取用;烟灰要弹在烟灰缸内,果皮、果核不要乱扔乱放;不可随便翻弄主人家的东西。告辞前要向主人表示谢意。主人送出门口时,客人迈出一步要转回身致谢。如果主人站在门口,客人要走出几步后或在转弯处,回过身来告别,并向主人说:“请回”、“请留步”等话。
  交谈礼仪
  (一)问话的礼仪
  问话是引起话题,展开谈话或转换话题的一个好办法。问话有三种功能:一是通过发问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二是将对方的思路引导到某个要点上;三是打破冷场,避免僵局。在实际生活中,问话特别要讲究以下两点:
  首先,发问要注意内容,不要问对方难于应对的问题。如对方难以启齿的隐私。其次,发问要注意方式。切忌查户口式的发问。比如家中来了一位东北客人,你若这样问:“你是东北人吧?”“你第一次来北京吧?”“东北比北京冷吧?”等等,对方恐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是”。如果你换种问法:“这次北京之行有什么新的感触?”“东北建设得怎么样有什么新闻?”等,这样的话,对方不仅可以介绍一些你所不了解的新鲜事,还会使客人能充分叙述自己的感受而使交谈的氛围自然融洽。
  (二)交谈的礼仪
  交谈中的对话,是每个人都要涉及到的事情。但是,对话取得良好的效果,则需注意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以免扰乱了人家思路;避免由于自己注意力分散,迫使对方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不要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当对方对某话题兴趣不减之时,你却感到不耐烦,立即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这些都属不礼貌的做法。
  家庭礼仪
  敬爱父母的礼仪:
  道德把敬爱父母列入规范;法律把赡养父母定为准绳;舆论将虐待父母作为谴责对象。那么,作为子女对父母要讲究哪些礼仪呢?
  首先,虚心听取父母的教导;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婚后另居子女要经常回家探望父母;要支持父母丧偶后再婚;要理解老人的一些特殊心理与行为特行政征。其次,出入都要向父母打招呼;行踪去向要主动告诉父母,以免为之担忧;早晚应向父母问候;吃穿娱乐要懂得礼让父母;父母生病应全心照料等等。
  夫妻之间的礼仪:
  夫妻是一种没有血缘、只有姻缘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虽然不如血缘关系(指父母子女)稳定,但却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主体和核心,是血亲和姻亲的基础。夫妻之间要讲究哪些礼仪呢?
  首先,夫妻之间要互爱互谅。夫妻间要互敬互爱,继续培育爱情。特别在对方遇到烦恼、不幸的时候,关怀和体贴会增添夫妻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