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3 04:19
  当他担任公司卡车部门总经理,回头看到与他一起进公司的同事仍在原地踏步时,不禁感慨“他们比我聪明,也比我努力,惟一欠缺的是沟通”。
  人事变动是职场生涯中无可避免的事情。美国的管理学家就曾指出,企业购并、高层人事变动引发的员工不满和纠纷发案率高达90%,而由此造成工作效率平均降低60%,消除这种影响的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惟一的办法就是进行沟通。“清若”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沟通问题。
  职场如战场。从描述中可以看出,“清若”是一个自视过重、不太善于沟通的人。在2002年底有个对200多家跨国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专业能力并非是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区别的首要因素,专业能力只是一种基本要求,但是是否能完成好工作,则更多由专业能力之外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来决定。95%以上的人事经理表示,“个人态度”是获得工作和晋升机会第一条件。
  所以“清若”现在要做的是,首先改变态度,不要把新经理、合作方看成敌人,不妨把他们的观点、意见看成多元方程的其他几个解。第二,尽最大努力完成新经理交与的每一项任务,扭转新经理对自己的印象。第三,找机会和新经理面谈,消除彼此可能的误会。如果没有长谈的机会,也可以写信。在表述自己意见时,请尽量使用客观的数据和事例,并适当表达现在两人的关系给个人和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重要的是结果。老板并非说不得,“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也得讲求策略。最后就“如何与新上司相处”提出几条建议:一、坦然接受新变化。二、先倾听,再行动。三、主动沟通,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四、不妨和新上司轻松闲聊。
  巧妙地拿起批评的武器对准上司
  批评,就像一把利剑,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当你不得不拿起这把剑去救你的上司的时候,十有八九你加薪无望、升职无望。但如果你能巧妙地提出,大家心里就会皆大欢喜。
  “批评”变成提醒
  本来是老板自己把文件撂在一边,既不翻阅,也不签字,当有关部门追究时,他反而质问下属为何不提醒他或早点给他。这是非常令人气愤的,他似乎在有意推卸责任,既没有道理,也没有道德。如果这位老板三番五次犯同样错误的话,那你也不要反唇相讥、直指其非。这是因为,他实际上早已知道是自己的不对了,只是碍于面子,而不愿面对现实承认错误罢了。如果下属不了解这一点,而直接点破“机关”,无疑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聪明的下属,应把批语的话吞到肚里,变成日常多提醒。如每天像很关心老板似的提醒他有份报告还没签,或者表现得好象害怕报告没到他手上似的,故意提醒他。如此以来,老板为了免得忘记,就会主动把文件弄好。这样的结果,不仅可以保证工作如期完成,也保留了上司的自尊,而且还增加了你对他的重要性。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当众赞扬私下批评
  这看起来有点像搞两面三刀之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和那种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人,有本质上的不同。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而且这种话是当众听到的,就会更加觉得有面子。反之,有关批评的话要私下里说,这样除了能照顾到对方的面子外,对自身的形象也会产生好的影响。另外,在批评别人之前,先要从对方的角度想想,为什么他要那样做。有时候,对方可能是有难言的苦衷,没有办法,又不愿向别人透露隐情。还要讲究批评的语调。人们常说,“一样话,两样说”,虽然是相同的一句话,但是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让人听起来感觉就会大不一样。
  批评≠发泄不满
  不要把批评和发泄情绪混为一谈,批评不是发泄感情,善意的批评是为了对方的,不是纯粹表达自己的愤懑。被批评者在接受批评后,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很快意识到对方是为了自己好,是善意的批评;另一种是觉得对方是在找人发泄心中的不快,是恶意的批评。在这两种不同的感受之下,人们对批评所接受的程度完全会不同。因此,当你拿起“批评”这个武器时,一定要记着批评的原因,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让对方感到批评是有益的劝导,这样就会很容易接受。
  特别提醒:
  批评老板和上司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一定要尽量避免。这是因为,假如你曾经批评他,那么当他不愉快的时候,就会想起你、憎恶你;在加薪的时候,由于你曾批评过他,让他有了不良印象,所以你就会被排除在加薪者的行列,即使迫不得已给你加了薪,加薪幅度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至于升迁机会,就更加渺茫了。
  身处职场,如何与知识型老板周旋?
  如果你碰上的是学识和修养都比较高的知识型老板,那么,你的幸运指数要比别人高出很多,因为你可以从知识型老板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相处会觉得比较容易,沟通起来也不会太难。但这并不表明你的饭碗就此捧稳了,面对不同上司的不同态度,你该如何处理?以下几个职场故事,或许对你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严谨型老板———大会小会总是批评我
  审计局的阿强上个月办一个案件,少了一道程序,差点被人家投诉。幸亏局长发现得及时,才没有造成重大失误。其实阿强心里很感激局长,但不明白局长怎么总是抓住自己的小辫子不放?动不动就提到这件事,有时候开大会也丝毫不给他留面子。阿强心里有点委屈:我不就是犯了一个小错误吗?
  制胜绝招:洗耳恭听
  要诀一:听得进———失误总是难免的,身为普通职员,最忌讳的就是听不进上司的批评。在人才济济的大单位,能被上司留意不容易,如果你不能用蜚然的成绩吸引上司的青睐,那就应尽量减少失误。
  要诀二:忍得住———上司总是批评你,提醒你的过失,其实也是对你的留意和关心。要保护自己的自尊,先要培养自己的耐心。面对上司的批评,你应该有心理上的厚度和韧性。
  要诀三:改得快———防止伤害的最好办法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争取好印象。你要学会保护自己,再见到局长时,你可以主动对局长说:“我现在做事已经用心多了,不信您看我现在做的几件事?”
  情境型老板———新官上任老要我泡茶
  在报社工作的文丽近来一直很烦,她的前任主编于上个月退休,现在由一位30岁的年轻主编全权接管。文丽的工作本来是版面设计,但新主编却一天要与她会面五六次,有时候竟会对她说:“泡两杯茶,我们谈谈。”文丽觉得这样的事情令人尴尬,可又不想撕破脸拒绝,所以很烦恼。
  制胜绝招:洒脱不羁
  要诀一:谨慎点———年轻貌美的女职员,难免会被同事和上司喜欢,但是并不是每一位上司都是这样,有时候他们也许只是因为感觉孤独,想找人聊聊。如果你一味用有色眼镜看人,说不定你的小肚鸡肠会令他也很尴尬,处理不好,或许会因此被调离或解职。新主编刚刚上任,对报社现状不太了解,自然渴望找一位熟悉这里的员工谈谈。
  要诀二:洒脱点———虽然你是女孩子,但也要像男子汉那样洒脱一点,用平常心对待上司的亲近,即使是一位花心的上司,在一位大大方方只谈公事的女职员面前,也会畏敬三分。
  要诀三:正派点———对异性上司的亲近,千万别往邪处想!你要除去心里的疑虑,借喝茶的机会,与新主编谈谈报社的从前和你对报社的期待,甚至可以谈谈报纸版面的更新或者工薪制度的改革。
  稳重型老板———大功告成竟然不理我
  上个星期,杨娟终于将公司那笔30万元的应收款收回了,这足以使她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沾沾自喜。杨娟想,经理肯定会表扬我,甚至升职、加薪。可是,真奇怪,这个星期,经理非但没有夸奖杨娟,甚至连例行的办公室谈话也没叫她去。杨娟终于忍不住了,借着送文件的机会,想打探一下虚实。可是经理只是低头写文件,淡淡说了一声:“放下吧。”杨娟知趣地出门了,可心里那个火呀直往上冒。
  制胜绝招:沉着冷静
  要诀一:别急躁———换你做经理,面对工作出色的下属,你会喜形于色地表现在脸上吗?一个人的升迁就意味着另外的人失去机会,而且也不是每件事都可以让你升职。经理需要时间仔细考虑这件事情。再说,你的出色表现已经够让同事们注意了,如果他也明显地表现出对你的喜爱,那岂不是帮你招惹嫉妒?从这个角度看,经理的冷遇也是在保护你。
  要诀二:要冷静———就算不能冷静,现在你也必须保持沉默,你应该与经理隔开一点距离,这距离可以展示你成熟的心理素质。
  要诀三:多努力———如果逾期两个月仍未见提升,或是经理把职位给了别人,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资格得到那个位置,你还得继续奋斗。
  权威型老板———出国商谈突然器重我
  商星辰做梦也没想到,她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会得到董事长的看重,竟点名要她陪同前往日本进行商务谈判。虽然那是人人都垂涎的机会,既可以展示才能,又可以接近老总,还可以顺便旅游看风景,但商星辰还是觉得不大可能,她心里有不少疑虑:董事长是不是开玩笑?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轮到我?会不会临走前又换别人?
  制胜绝招:缜密仔细
  要诀一:别自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或许你的某方面潜质吸引了他,比如有无懈可击的口才和一口流利的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