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3 04:19
  企图完全统一认识再行动,是天真的,不符合实际的。
  争论是工作中不可少的。开展正常的争论是活跃民主气氛的好方法,也是提高领导与被领导工作水平的好方法。有的领导在单位里提倡争论,这样,你就可以多参与一些争论。如果领导是一个不喜争论的,你就要少参加争论或全部回避争论。因为争论不会让你同领导的关系更为和谐。
  给朋友做下属,行吗?
  如果朋友的公司缺人,请你去做他的属下,你会担心这种上下级的关系而影响你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吗?
  混为一谈,左右为难
  朋友是纯粹的自然关系,不分高下,坦诚相见,其亲疏远近是可控的。老板与下属,既有职位的高低之分,又各有算计,一个为效益,一个为薪水,身不由己地“对外作战,对内斗争”。这两种关系间的角色转换,让我们不自觉地拥有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倘若将这两张脸活生生地“二合一”,尴尬、为难可想而知。
  如果有一天,一位当老板的朋友向你发出诚恳的邀约,切记一点:临时帮忙可以,“打长工”万万使不得。原因有四:首先,你该向你的“朋友老板”要多少工钱?太高怕伤和气,太低又伤财气。其次,你在“朋友老板”麾下有多大权限?位子太高恐不能服众、也遮住了他的光芒,太低又委屈自己、干着没劲。第三,当“朋友老板”一意孤行,明知火坑也要往里跳,你是要给朋友忠告还是服从上司的决定呢?最后,你辛辛苦苦、任劳任怨、两肋插刀地给他干了一年,若业绩直线上升自然皆大欢喜,但如何分红?若惨淡维持甚至赤字连连,却又如何向他交待?就算这一切都相安无事,你在庆幸“两不误”之余会惊觉你与他已然淡远,坐在一起除了公事再也无话可说。这时,你已经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多了一个好上司。
  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总是越单纯越好,经不住叠加和掺和,否则会不堪负荷而出现裂痕。
  可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我以前在中关村的一家公司工作时,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他进出总经理的办公室很随意,与总经理关系似乎非同一般,很少主动与其他人沟通交谈,大家私下议论并互相提醒:做事说话注意点。
  一天,总经理听取我和另一位同事的工作汇报,我们如实谈到了对目前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突然,总经理打断了谈话,提出找一个人来听听意见,当这位刚来几天的新员工走进来时,我和同事不禁相互流露出疑惑,他口气坚定、态度严厉而感慨:“如果没有项目合同,工程师就没有用,有了合同,到哪里都可以找到人……他的一番言语,马上得到了总经理的认同,我们沉默了……后来,总经理提出一起吃晚饭,不知什么时候,他悄悄离席而去。这以后,有关他的话题多了,他可以借老总的车出去办事,可以召集主持几个部门会议,可以布置任务听取汇报等等,谁也说不明白他的职权范围,但我们都清楚他是总经理的“贴身朋友,纷纷敬而远之。
  所以,我觉得作为公司的领导,朋友加盟是好事,但必须注意一视同仁,应以其工作业绩和能力让人信服,不可“任人唯亲,这种行为会离间了领导、员工以及内部、外部的正常关系,造成人际关系复杂化。因为你是老板的朋友,有相对优越的条件,所有的人,包括你的老板朋友也在关注着你的作为,明智地处理好周边的关系,尽快的进入角色并做出成绩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如果仅凭这层关系,极有可能成为最不受大家欢迎的人。
  总有意想不到的尴尬
  以我个人的亲身体会,如果你的朋友公司有缺,让你做他的助手,千万别去。我有个做部门经理的朋友,我是他的部下,而且我和他妻子也是多年的好朋友。
  对别人来说,上司“红杏出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没什么特别的交情,都可以熟视无睹,但是,当我这个上司有类似的状况之后,我过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因为我和朋友的妻子娜是儿时的伙伴,有挺深的感情,我又是个传统观念极强的人,我极力反对作为上司的朋友的行为,但每次他都是不置可否,只求我别告诉娜。我夹在他们两个人中间左右为难,说出来对不起朋友上司,不说又对不起娜。
  我和朋友在百里之外的一个城市工作,娜在我家乡的小镇教书,在娜心目中,朋友是一个好丈夫,事业上忙一些她能理解,面对她对丈夫的信任,我没有理由告诉她真相,让她遭受打击。终于,朋友的婚外情吵到了娜的耳中,娜气愤地在电话中质问我:“为什么你知道而不告诉我?”听着她带哭腔的声音,我无言以对,只好任凭她对我发泄怨恨,我总觉得对不起二十几年的友情。幸亏,作为上司的朋友知道不是我所为,还不至于翻脸,即便如此,好长时间我都没有面对娜的勇气。所以,给朋友做下属,公事、私事很难分清楚,即便是私事引起的不愉快,也会影响到工作中的相处,是肯定会影响朋友之间的交情的。
  朋友谈钱伤感情
  朋友就像一瓶矿泉水,平淡中带有一丝甘甜,平淡无奇但又不可缺少,而老板则是万金油,什么都管,哪儿痒就抹哪儿,而且一次只能抹一点儿。如果到朋友的公司当他的部下,就像在矿泉水里搀上点儿万金油,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当你的朋友成了你的老板时,他可能看在朋友的份上给你一个不算太低的薪水,再委以重要而贴心的职位。如果他不在的时候则会让你尽心尽力地替他打点一切。而你呢?也必须竭尽所能为朋友和公司做好,如果你有十足的才华和能力还能应付,如果你能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无缺的话,也许你们的友谊与利益都会长存。否则,你会觉得既丢了面子又对不起朋友,而他可能会认为找了个朋友来却不如人意,枉费了他一片好心,如果这样,朋友关系如何维持呢?
  我觉得,朋友之间谈钱是伤感情的,朋友跟朋友讲的是情和义,老板跟员工讲的是利与益。渴了可以喝水,痒了要抹万金油,如果非把两者混在一起的话,那么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一份特殊的工作去考虑
  我想我是不会在乎曾经和我平起平坐的朋友成为我的上司的。所以,我在选择是否去做朋友手下的事上,绝对不会掺杂对将来如何维系朋友关系的担心。我做出判断的考虑因素会是:第一,朋友的邀请是否是理性的,也就是他是否在考虑了我有能力胜任部门经理后才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仅仅因为我和他是朋友而觉得熟人好用。在这点上,我得有点自知之明,否则,既帮不上朋友,可能还会扯人后腿。另外,上下级关系的维系绝不是简单的朋友相交,若一开始在工作中就摆错了位置,那么合作也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二,他请我是否是权宜之计,是否仅仅要我帮他一阵,救救急。如果仅是救急,那么我要考虑自己是否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分身帮助朋友,否则为了助友丢了自己的长期饭票就得不偿失了。第三,我是否正失业?是否正想跳槽?是否喜欢朋友公司所从事的行业等等,把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无论得出怎样的结论,结论都应该是相对正确的。
  只能是短期行为
  如果我朋友的公司缺人,请我去做手下,我想我会很高兴地去帮他一把。我会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在朋友的公司,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因为是在朋友的公司里任职,目的是解朋友公司的“燃眉之急”,朋友关系当然不会因这种上下级关系而受什么影响的,我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公司是朋友的,我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不会和朋友竞争什么,因此不会有上下级的矛盾。会和同事搞好关系,尽力做出表率,才不至于给朋友丢脸。我会按当初和朋友签的合同办事,期满就告退。
  当然,在这种上下级关系的相处中需要注意:经常提醒朋友,自己是为朋友帮忙而来的。在任何情况下,不能表现出自己比朋友高明。在朋友的下属面前不要暴露出自己与朋友的“特殊关系”。应该知道见好就收。不要以“功臣”自居,离开朋友的公司后,永远别在朋友面前提及这段往事。我想,把握住这几点,朋友间一定会友谊长存的。
  如何让上司接受批评?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批评尤其是当众批评,更何况批评的又是你的上司呢?那么,如果你的上司真的有错,如何才能让他既接受你的批评,又能保全你自己呢?这需要一些技巧。
  以提醒代替批评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上司,他曾与某个客户约好了中午吃饭,可自己却忘记了,他反过来责怪下属没有提醒他;再如,本来是上司自己将你整理好并已交给他的文件放在一边,忘了翻阅和签字,当有关部门追要时,他反而质问下属为何不提醒他或早点给他。若遇到了这样的事,你会非常气愤,明明不关你的事,上司却滥用职权,将责任推到你身上。
  如果你的上司三番五次犯同样错误的话,你应以提醒代替批评,且不能因为太气愤而反唇直辩或直指其非。因为你的上司碍于面子,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你不能点破,不能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你每天像很关心上司似的提醒他有个约会,或是有份文件还没签。在你故意提醒下,你的上司为了免得再忘记,就会主动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一来,每件事情都会做得井井有条,也顾全了上司的自尊,同时也让他觉着你的重要。
  以关心体谅代替批评
  不是说?旁观者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