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集 第八章
作者:新月    更新:2021-12-03 02:47
  泰坦帝国的大英雄王回到都林已经是一个星期前的事情,他禁止一切形式的欢迎活动和交际活动,还搁置了大量的公务,只为一门心思地陪伴他的妻子和孩子。
  在都林人看来,那位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帝国摄政王突然变得亲切起来。在早晨、在黄昏,人们总能看到摄政王殿下挽着妻子、或是抱着公主王子、或是一家人齐齐出动,在宫殿的阳台上观赏街景,观看日出日落。
  泰坦人民在这个时候会为帝国的第一家庭献上最虔诚的欢呼和最诚挚的祝福。市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收入有所增加,市场和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人们都说这是摄政王殿下的雄才大略造就的盛世……虽然这只是公开的说法,私底下,研究国际关系的人都知道,泰坦帝国借由第二次卫国战争的胜利获得了天文数字的货币赔款,如果这个饱经风霜的老牌帝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那么只能说明这笔赔款是真正到账了。
  按照“伯爵山条约”的规定,作为战败国,法、荷、利、威(不包括德意斯)先后向西大陆的九大银行团支付了约等于两亿八千万金泰的贵金属货币,这笔数额巨大的赔款最初放在以泰坦内阁名义开具的帐户里,在战争国双方共同确认之后才正式转入泰坦国库。
  在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还没见到这笔钱的时候,都林城的相关政府部门已经为了这笔钱地用途吵得不可开交,以最高军部为首的控军部门在一开始就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由近卫军总参谋长加布里约翰特上将亲自出面,向女皇陛下力争。
  约翰特上将在御前地陈词成为所谓“五月抢钱运动”的导火索!在最高军部表态之后,泰坦帝国地司法、行政、教育、农垦、经贸……几乎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都加入到这场意在瓜分战争收益的抢钱运动中。
  最初一段时间。各部长官本着不拿白不拿的精神,在短时间内制定了五花八门的预算草案和政府计划。而且每一项都打着“以民为本”地旗号,这使阿莱尼斯女皇陛下和她的主要内阁成员在分辨真伪的时候花费了无数精力,不过这种去芜存真的工作还是收到了极为喜人的成效,大量的真正有利于民的政策措施被保留下来,而那些只为“抢钱”的假计划则被勒令废除。相应的。制定这些假计划意图骗取国家财政的官员陆续被停职免职,瞒骗情节严重地几位大员还被关进多摩尔加。
  应该说……阿莱尼斯女皇陛下在这场因“抢钱运动”而引发的官僚阶层大地震中第一次扮演了一位铁血皇帝的角色。她公正严明,对骗局和各种各样贪赃枉法地勾当有着敏锐的嗅觉,在她的直接授意之下,司法部门和特勤部门几乎对整个帝国的官僚吏治系统进行了一次比较起来相对彻底地大清查。
  清查的结果自然令人大吃一惊!在那些挖空心思想要捞取国家战争收益的大人物里,随便揪出一个都能作为莫瑞塞特王朝吏制腐败的代表性人物!
  以斯芬里齐伯爵为例,这个家伙在任期间贪污挪用的公款数额竟然高达千万之巨——换句话说,就是在斯芬里齐伯爵担任帝国邮政总监的五年中,泰坦国民每邮寄一封信件,邮资中就有百分之一的利润落入个人腰包。而恰恰就是这个家伙,为了从国家获取的战争赔款中挖掘更大的利益,斯芬里齐用他那颗天才的脑袋瓜设计了一套更为高效更为便捷的全新的邮政系统……帝国保留了这种极为现代的邮政体系。同时也在断头台上保留了斯芬里齐的脑袋,这件事在汉密尔顿宫传为“一时佳话”
  省去了泰坦摄政王可能制造的麻烦(那时的奥斯卡还没有回归首都)阿莱尼斯自然就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拒绝了将战争赔款全部划拨军部的无理要求,她知道这个决定对不可一世的军人阶层会构成极为严重的心理冲击。但她已经下定决心遵循正确的、具有时效性的治国之路。
  其实女皇陛下心里清楚,她在位的时间不会太久,她的丈夫和安鲁家族不会让事情一拖再拖,所以她的治国之路必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而国家的当务之急,也必须是从根本上摆脱穷兵默武的战争心态,以恢复生产、恢复社会经济、恢复人民生活为第一要务。
  就这一点,阿莱尼斯在最初一段时间还无法完全接受民本思想,因为民本思想是自由化思潮的直接产物之一,由民本思想衍生出的施政方针与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存在立足点上的本质冲突,但在泰坦帝国现有的特殊的政治局势下,帝国女皇很轻易地抛开了个人成见,也抛开了正在抛开她的贵族特权阶层,她只有一个心思,就是把一个稳定繁荣、内韧外强的超级大国完完整整地交给她的丈夫!这样一来,作为末代皇帝的她和她所隶属的莫瑞塞特王朝也能在历史的最后一刻保有一个好名声。
  女皇陛下能够想到这一点,帝国的特权等级同样也能理解末代皇帝希冀体面下台的这种心理,既然有人逢迎,那么必然有人跑来拆台!就在阿莱尼斯卷起袖子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特权等级中那些不满朝政的贵族集体终于站了出来,他们苛刻地指责女皇陛下的政策,还就国家给地方贵族的赔偿一事大做文章,隐有继承和发扬“抢钱运动”的势头。
  在说明这件事之前,我们应该也必须要了解一下泰坦帝国在第二次卫国战争中确切的人员财产损失数字——之所以等到现在才谈到这项极为重要的数据,是因为最高军部统计战争损失的报告也只是新鲜出炉。
  泰坦帝国第二次卫国战争,始于教历801年7月23日。即西尔布特先行者之役;终于802年8月28日——法荷利威四国联军在索卡拉奇亚城下向泰坦近卫军献城投降。
  首先我们要说,历时一年又一个月地泰坦帝国第二次卫国战争是已知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范围最广、投入兵力最盛、战争损失最惨重的一次世界大战,西大陆最主要地君主国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战争!
  除去始终保持进攻势头地德意斯和远在天边的俄列联合王国。与泰坦进行争霸的四个国家都以惨败收场,而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泰坦同样被摧残得千疮百孔,这个大帝国只是在战后谋得了一些好处,它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因为胜利而上升为大陆霸主,反而在削弱了自身和敌对国地同时,成就了德意斯的复兴和俄列的进一步强大。
  我们知道。这种状况促使西大陆的政治地势第一次向北方发生迁移,南部国家与北部国家的力量对比第一次出现偏失,最终必然导致新的国家格局和新的争霸战争。
  其次,在历时一年的坚苦卓绝的战斗中,泰坦帝国三个方向上的十一个省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这场保家卫国地战争,其中,西方三省、南方一省、北方两省,这六个省份在战争中生灵涂炭,军事重镇多半变作废墟,城市乡村多半化为乌有。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