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作者:古古    更新:2021-12-03 02:19
  穷人,挣得再多还是穷人。
  多少年前,鲁迅先生就让那个苗条的豆腐西施,说了一段财富语录:“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是有钱”,话虽忿忿,还是有些道理的。
  豆腐西施的财富语录:“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是有钱”,话虽忿忿,还是有些道理的。
  穷人购物富人投资
  女人都喜欢花钱,报纸上那些大版大版的百货公司广告,都是打给女人看的。
  女人常常发疯似地买回一大堆打折商品,然后扔进储物柜里,直到落满灰尘,最后被当作废品处理掉。她们其实并不心痛,因为已经爽过了,花钱的意义在于购物的过程,至于那商品本身的价值反而降到了其次。
  这样的女人,你永远不要指望她成为一个投资家,她的兴趣只在于让钱流出去,而不在于让钱流进来。
  一件时装会很快贬值,穿不了多久就只有扔掉。而购置可以赢利的资产,却能让钱源源不断流进你的腰包。
  一套房子,你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出租,还可以转手买卖,不同的处理方法决定了它的性质。同样的东西,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就看钱是流向你的口袋,还是从你的口袋里流出去。如果房子是让钱流到你的口袋,那就是资产,如果是为了这个房子,把钱从口袋里流出去,它就变成了你的负债。
  富人总是尽量地把一切东西变成资产。穷人却总是把有限的东西变成负债,两者的距离当然会越拉越大了。
  她的兴趣只在于让钱流出去,而不在于让钱流进来。
  穷人投资致富
  世界是最大的富翁都是办公司的,但如果让你也投资办一个公司,你可能又会感到为难。有没有一个办法可以不创业办公司,又能成为亿万富翁呢?
  有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式:从现在开始,你如果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果你每年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回报率,如此持续40年后,你能积累多少财富呢?依据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1.4万×(1+20%)×40=1.0281亿,你就成了一个亿万富翁!
  听起来不错,从理论上讲,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很多人一年的储蓄远远不止1.4万元,推断下去,你还完全有可能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而按同样的程序把钱存进银行,按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又是多少呢?同样依照公式:1.4万元×(1+5%)×40=169万元,你只是个区区百万富翁。
  且不说40年后百万富翁还算不算富翁,排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单就亿万和百万的比较,两者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在这个公式里,每年投入的1.4万元是不变的,40年时间也是固定的,唯一不同的是投资回报率。穷人要想致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高回报的投资。
  这一点不光是适用于穷人,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也归功于此。1896年,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作为诺贝尔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但是每年发布的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到1953年基金会只剩下300多万美元。也就在这一年,基金会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的理财方法,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这样到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竟然滚动至2亿多美元。
  不过,管理诺贝尔基金会的都是专家,他们有投资的素质。穷人投资未必就有这样的幸运。正因为穷人富人都在投资这条路上挤,这条路才是格外艰险的。凡是回报率高的投资,风险必然也大,投资理财是否成功,最终还要由素质决定的。
  投资是一条捷径,也是一条险道,投资成功的许多范例都只是特例,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投资的公式也只是理论上的计算,为你提供一种思路而已。
  从理论上说,你想成为亿万富翁,只需具备三个条件:固定的储蓄、追求高回报以及长期等待。
  而实际上要达到这一点,还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和高超的技巧。
  你想成为亿万富翁,只需具备三个条件:固定的储蓄、追求高回报以及长期等待。
  穷人干嘛非得投资
  几乎所有教导穷人致富的书都异口同声劝穷人投资,其实,很多穷人都是被投资整得更穷的。
  中国的投资渠道就那么几条,炒股是条捷径,可是有几个人是炒股炒发了的?神话倒是听了不少,具体到自己头上,不亏就已经是万幸了。有的大户、中户,一百万炒成了三十万,五十万炒成了二十万,本来还算个富人,这下也要在贫穷的边缘徘徊了。散户就更是可怜,中午一个盒饭,能买三元的绝不买五元,这下倒好,一个跌停,要多少个盒饭才补得起?几年下来算个总账,周围的熟人,输掉一辆车,输掉一套房的,简直是平平常常。
  干嘛非得投资!
  你也可以不炒股,你想脚踏实地,你投资实业,搞一个小小的公司。但生意哪有那么好做的,成功的是少数,辛苦几年下来,算一算账,还不如老老实实呆在单位,分一套房,一房改,至少也值多少万,你挣的那点也不比别人强。
  人就是喜欢折腾,穷人也是如此,只不过穷人家底薄,几折腾几折腾的,那点底子就没了。
  有个司机给人开出租,辛苦。开了几年总算有了点钱,也想把它当成资本,就去买了辆夏利,请了个司机,和自已轮班开。谁知道新车买回来还不到一个月,他买的那款夏利哗哗降了两万,报上说还有降价空间。两万呀,得开多久车才赚得回来!早知道还不如躺着,什么也别干,至少那两万还在呀。
  社会上流行过很多热门的发财之路,比如说海狸鼠、传销、集资等等,无不是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结果呢?又费马达又费油,赔了夫人又折兵。
  穷人受自身素质和弱势地位的局限,在资本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明明知道那是个弱肉强食的地方,明明知道自己缺乏竞争优势,还要去参与,那不是等于送货上门!凭什么!
  足球场上,人们总喜欢看攻势足球,因为场面壮观、热闹,看起来过瘾。然而真正打攻势足球的未必就是赢家,进得多,失得多,还是照输不误。
  资本市场比足球更注重结果,你投资不是为了来过把瘾的,最重要的是不亏而且赚。投资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还不如不投!胜利往往属于少犯错误的人。
  其实,很多穷人都是被投资整得更穷的。
  穷人不要显得穷
  “财不外露”、“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的经典名句。猪壮了就要被宰,财外露容易惹祸,这让我们看到,在一个普遍贫穷的社会,到外充满饥渴的眼睛,有钱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现在不一样了,真正的无产者越来越少了,中产阶级也渐渐成长了,私有财产也受法律保护了,资本家也没人敢拉去批斗了,有钱可以住高尚社区了,有保安有红外线,安全也有保证了,还怕什么出名呢?你那几个钱,要怕也轮不到你头上。
  富人越来越多,而且你发现,有钱的人越有钱。有钱的人不仅不怕露富,而且还争先恐后曝光,为什么?人越有钱,就越是有人要给你钱,要想让人给你钱,你就越要显得不缺钱。
  银行是专门做钱生意的,低价吸进来,高价贷出去,要是没人要他的钱了,他比谁都着急。但是他的钱能给穷人吗?你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就等着他的钱救命,把钱给你,命是救了,钱也肉包子打狗了,他又不是慈善机构。
  不管是谁,给你钱都是有目的的(亲爹娘除外),如果是投资性质,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穷,是失败的标志(至少在经济方面),失败者难以给人信心,没有信心人家就不会把钱给你,救急不救穷,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穷人不能用穷去打动别人,那就成了乞讨,不仅人格受辱,而且收效甚微。靠同情是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的,你要让人心甘情愿把钱给你,给完了还要笑眯眯的说声谢谢,你就必须找到别人的需求点,而这个点恰恰是你能够满足的。
  这绝不是空手道的技巧,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的作用,关键是你要让别人也相信这一点。
  人越有钱,就越是有人要给你钱,要想让人给你钱,你就越要显得不缺钱。
  穷人要有信用
  作为一个海派城市,上海人与国际惯例接轨,向来就比其它地方主动得多。据媒体报道,从2001年开始,个人信用制度已经在上海普遍建立,凭个人信用办理信用卡在上海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信用卡在中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信用卡和信用并不是一回事,信用具体为卡,就有了支付的功能,从某种意义来说,信用也就是钱。
  何谓信用?用老话来说,就是说话算数,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现在上海已经建立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收集了几百万市民的金融和部分社会信用信息,银行可以轻而易举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确定信用卡是否发放及可透支的额度。除此之外,购房按揭、消费贷款、手机交费等等,都与这个信用体系联结起来,用不了多久,信用记录就会像人的第二张身份证,无处不在地发挥作用。
  这只是一个信号,说明诚信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