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作者:剑道尘心    更新:2021-12-03 00:25
  这样想并没错,但不等于说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因为害怕他超过自己,而不帮助他,那么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又有谁会来帮助你呢?”
  “我希望你们都能丢掉这些思想,真正让我们公司里的人,凝结成一个团队。以后公司再来新人的时候,就要为他们做出榜样,把好的传统带下去,那样我们的公司才能越做越好,我们大家才能越来越好。”
  “最后,我再强调一遍,我们应该是一个团队。什么是团队?”我扫视大家一遍,说出了这次会议的结束语,或许也是我最想表达的,“拿出你的最高水平,并且帮助你的同事达到最高水平,这才叫团队!”
  第三十章 练兵(一)
  在我平生第一次的长篇大论思想工作之后,员工们的表现渐渐有了点起色。我当然不指望谈一次话,做一回思想工作就让他们有质的改变,这只能是妄想。但之前的那种情况已经看不到了却是事实。希望他们这种转变,能尽早发自内心,而不是表面。
  解决了个这问题,我又开始想着货源的事。目前来看,付启明那边无疑是一条路。不管他那天是不是跟我随口应承,试一试总是应该的。不过他那边的材料都是进口的薄板,目前我公司里没有一个业务员手上有用这些规格的客户。要想跟他合作,必须先解决公司经营面过窄的问题。
  我本身就从入行开始,就一直做中等厚度的轻钢结构用钢这一块,客户的常用厚度在5到12毫米之间。李薇,以及公司的新业务员,目前也都常做这个范围内的材料。而付启明那里都是3毫米以下厚度的钢板,除了我和李薇有时会稍做一些配料,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做过。
  经营的规格以及品种的单一,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这样极有可能会失掉许多机会。但如果让那些刚成长起来的新手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来,恐怕会得不偿失。那么增加人手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公司现在还是比较缺少人手的。每个人都充当着多种角色,分工也不是那么明确。比如说财务罗成,他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库存记账也要他来记录整理。如果是正规模式的话,应该是由储运部门以库存材料为要素都进行记账,财务只从资金角度去记录,有出入时两边一对照就可以了。另外像外出打单,联系运输等事情,也不应该由销售员去做。但限于公司的规模,没法搞那么多的配套部门去完成这些事情。
  在经过一番考虑,又和梁波那几个人请教之后,我决定暂时还是维持现在的这么多人。公司现在才刚刚进入点轨道,再招来新手,有可能顾不过来,而老油条我又不想要。我觉得在起步的阶段,还是要尽量走得稳一些。
  得出这个结论后,我就把精力放在稳固现在客户上。这样材料需求就比较偏向于国内的钢厂,我自然就想到了走梁波的这条路。
  瞅了个工作时的空当,我把自己的想法跟梁波在电话里说了说。这小子现在基本不做销售,比我要空的多。
  听了我的想法,他说:“早点让你入伙,你又不来。现在你要想进钢厂订货,难度可太大了。今年看来应该是形式一片大好,一堆人挤破了头想进都进不去啊。”
  我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情况,那会哪有钱入伙。”心想,要是那会有钱,入了伙,摊上孙文皓那家伙,也是挺麻烦的。
  梁波说:“其实我们能进去也是挺巧的,刚好碰上那么一个机会,而且那会也没现在这么多人往里挤。据说现在各大钢厂的订单早就排到了年底,根本插不进去。我们现在订的货,没有一回发足的。能有百分之八十就算不错了。”
  我叹了口气,说:“听你这话,我是没戏了。”
  梁波说:“难,除非能过大公司代订一点,不过一样很麻烦,利润也低了些,还享受不到经销商的一些优惠。”
  他这几句话差不多把我的希望给打没了。难道真的要我向进口材料上挤?挂了电话,我抽了几根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要不然先从他那少进一点,培养一下大家卖薄板的感觉?想来想去,觉得也算是一个方法,大不了补贴一点甩在市场里,也不至于烂在手上吧。
  打定主意,我便翻找存在手机里的付启明的电话。翻了两下,手机响了,打来电话的正是付启明。我心里一乐,他这会找我肯定不会是去花天酒地去,十有八九是材料的事。
  果不其然,付启明跟我说,最近他那边一直在搞美国薄板,接手的公司都反应,销售情况还不错,问我要不要拿点。
  我笑了笑,说:“正想给付哥你打电话呢,还真是巧了,就要跟你说这个事。”
  付启明一听就乐了,说:“这就叫那个什么一点通,哈哈。怎么样,准备拿多少?”
  我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了他,一来资金不多,二来不擅长做溥板,所以想少拿一些。
  付启明说:“没问题,本来这批材料也不太多,你先拿点去试试也好。老哥给你保证,甩到市场上也赔不了本。你要实在卖不出去,我帮你整盘脱手。”
  我说:“那可太谢谢付哥啦。”心想我怎么也不至于卖不掉吧。
  在电话里商议了一下,最后我决定先拿300吨试卖一下。最近手头的资金不算很充裕,还了临时借顾强的那部分钱后,也就200多万的流动资金,再留下些应急的,这差不多是我能接受的最大限额。
  付启明满口说没问题,让我下周一跟他去订合同付钱。末了他还提醒我:“既然你不擅长做这种材料,明天休息的时候不如先去看看货,心里也好有个数。那些材料就放在七区码头,也不算远。”他还告诉我,可以让我在看库的时候记下库位号,挑些看着顺眼的。
  挂了付启明的电话,我满心欢喜,对于付启明肯这么热心也很意外。
  今天刚好又是周末,中午开会时,我把将采购一些进口薄板的事情跟大伙说了说,让他们在这周最后的半天时间里,尽可能的做些准备,以后有可能公司会经常有大量的进口薄板,积累一些有这方面材料需求的客户还是很必要的。
  第三十章 练兵(二)
  周六一大早,李薇就被她学车的师傅给接走了,到训练场地去培训,临走前叫醒了我。浦海学车拿照要求相当严格,不会轻易给马路杀手发照,这一点做得相当好。每个学车的人都要开够一定的时间才能考试,基本上考出来的人都能马上单独驾驶。这也意味着师傅的要求会很严格,学习的过程也不会非常愉快。
  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李薇就向我和欧阳影抱怨学车的痛苦。她的教练是个急性子,教了好几遍,徒弟还不领悟,就会大声呵斥,这让李薇每次学车回来的时候都是一肚子的委曲。我和欧阳影的架照都是在浦海学的,对于这些经历是相当的了解,就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来劝解她。不过这丫头抱怨归抱怨,却从来没落下过。
  其实我知道她抱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她一起学车的几个人,没有一个谈得来的。我也搞不清楚像李薇这种很具有亲和力的漂亮小姑娘怎么还会有谈不来的人,这样说来,那几个人也够难缠的。
  不过今天和李薇一起去培训基地的是我们公司的小孙和小刘,有了这两个自己人,想必她会好过一些吧。
  由于公司除了我,没有一个会开车的,这让我在很多时候,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去。尤其是到一些远点地方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我承包了。而当我手头有事走不开时,只能由小孙他们坐公交车去。有时去仓库,因为远离市区没有公交车,就只能打车过去。且不说交通费用的支出,关键是回来的时候经常打不到车。是最悲惨的一次小孙徒步走了近十公里才打到一辆车。后来我就告诉他们,打不到车就打我电话,我空下来就去接他们。
  五一前后的那段时间,公司业务相当的多,让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会开车的员工是那么的可爱。于是在李薇报名后,我马上让小孙和小陈两人先去报了名。以后很多事情可能还要靠他们出门去办。李薇到底是个女孩,跑来跑去的太辛苦,而且我不在的时候,公司还要靠她来调度。
  我吃过李薇做好的早餐,便启程出发去七区码头看那批美国板。
  七区码头节前我还跟梁波、吕良去过,当时主要针对我们销售的这一块材料进行查看,薄板还真没怎么注意,这次正好仔细看看。由于我们国家在薄板生产技术上还有所欠缺,除了浦海的浦钢外,其他钢厂生产出来的溥板平整度很差,有时表面就像洗衣板一样出现一道道的折痕,一些对材料表面要求高的厂家根本无法使用。因此进口材料的溥板在国内还是相当有市场的。
  早晨公路上的车不太多,一路顺畅,我开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码头。换好通行证后,问明了付启明所说的那批材料的库位,便直接开了过去。
  这些钢带都以进关的船号分区域堆放,规格也分的不太细。我上前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些材料还算是比较新的,表面的锈并不多,看来飘洋过海的时候,防水工作做得不错。不过因为经过几次搬运,一些钢带卷上的包装带松散掉了。这种热轧钢带卷如果包装完好,那么只有最外面的一圈才有锈,打开后里面是无锈的,不影响使用。但如果松散开来,水进到里面,那可就要层层生锈了。因为进口材料不提供质量担保,客户在采购之前都会要求验货,这种材料就不太好卖,最后多半要降价处理。